茅岳霖:奥巴马为面子走向同普京的直接对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85 次 更新时间:2014-03-11 14:45

进入专题: 奥巴马   普京  

茅岳霖  

 

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将于3月12日在白宫和乌克兰临时政府总理亚采纽克(Arseniy Yatsenyuk)会面。较之美国此前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外交斡旋的表态,奥巴马此举已成了对乌国内政的干预,公然直接挑战普京,无视美俄关系大局。对于乌克兰这个美国民众不感兴趣的欧洲国家,奥巴马作出这样的牺牲纯属为了面子。奥巴马也将迎来叙利亚危机后的又一场外交与心理考验:与叙利亚危机不同,美俄间的此次直接对立终将让奥巴马无台阶可下。

在国务院发布了驳斥普京(Vladimir Putin)的10条发言后,华盛顿方面对于乌克兰事态发展的关注也名义上暂时告一段落。奥巴马已带着全家前去度假,副总统拜登(Joe Biden)、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等要人也离开华府。一时间,美国对于乌克兰事务似乎暂时呈现了一种意外的真空。但是,仅仅过了不到48小时,外界就发现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空白只是暂时的。

 

美国站到俄罗斯对立面

就在9日晚些时候,白宫的声明就显示奥巴马将在12日会见乌前反对派领袖、现临时政府总理亚采纽克。尽管此举并非“国事访问”,但华府的最新态度已可一窥究竟:在莫斯科对基辅瞠目相见、普京直指临时政府非法之际,奥巴马与基辅政府要员的这一会晤,就成了对普京表态的直接挑战,他自己也站到了莫斯科的对立面上。

此外,此前一直负责乌克兰局势的副总统拜登也缩短了对拉美的访问,提前回国参加这次会晤。

奥巴马的“度假”终究并不是真正的休假,作为身处危机核心的一方,美国始终关注着事态的运转。加之周末又发生了马航客机失踪事件,反恐的紧迫也是不容忽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奥巴马此前看似“超然”的态度,更显得是美国有意不希望提前激化事态的发展。毕竟,当美国正式介入国际重大问题时,这往往意味着结局的难以收场。乌克兰危机当下开始牵涉到裂土分疆,这显然更需要有人作出抉择。只是美方的这一决断实在是来得突然了些。

不可否认,对于乌克兰危机而言,美国有着身为西方盟主的义务,可相对于欧盟和乌克兰西部的紧密联系,加之示威(Eruomaidan)的导火索出在乌国加入欧盟受阻上,这就令介入乌克兰危机的美国看起来更像个局外人。换言之,当美国介入乌克兰危机的时候,他更多是为了面子而来,而非更多的直接或间接利益。

 

为了干涉而继续干涉

华盛顿为面子而深入危机中心,这种举动让人难免联想到数月前暂告一段落的叙利亚毒气危机。美、英、法曾计划在8月26日针对“使用毒气”的大马士革当局展开突袭,尽管这场袭击最终无疾而终,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叙利亚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美国就为了面子几乎要大动干戈。

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也在重复相同的事情。伴随着基辅的示威形成了一个“临时政府”,美国政要很快就在第一时间与其接触,并确认其合法性。北约调兵遣将后,美国的声音比起此前深入街垒慰问示威者的欧盟官员更有了些分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来自白宫的承认变成了基辅当局合法性的保证,至于美国在乌克兰迈出的步子,显然也已超过了此前在叙利亚危机中的程度。

当下,乌克兰临时政府的人员构成是美国所能接受的,亚采纽克更是美国助理国务卿纽兰(Victoria Nuland)等政要首肯的总理人选。奥巴马与普京的90分钟争吵,让华府对于基辅的兴趣显得一目了然,在俄罗斯外交部已针对美方的10条驳斥反唇相讥之际,奥巴马当局的最新表态更意味着美国与莫斯科的全面对抗。

分析人士指出,普京当局对于基辅的新政府从未有过相对正面的表示,这与该政府很多阁僚系暴力分子、部分部长更有“新纳粹”嫌疑有很大关系,加之该政府亦由暴乱而来,莫斯科对它的抵触情绪也在情理之中。而美国务卿克里劝俄外长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对话基辅的建议更是无疾而终,就在这个当口,奥巴马对于乌克兰临时政府的正式承认,更可算是揭了普京的逆鳞。考虑到俄罗斯已在乌克兰周边陈兵十余万,外界不免开始担心亚采纽克离开基辅后,普京是否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在一怒之下重演一场“基辅之春”。

 

寻普京晦气后果严重

事实上,环顾欧洲政要在乌克兰危机上的态度,不难发现他们并不会轻易去寻普京的晦气。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等人仍在与普京对话寻求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可能,尽管英方政要在接受采访时称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意图系“误算”,但大家都还知道莫斯科的底线尚在何处。这比起奥巴马的举动也显出了些鲜明反差。

相对于英、美各国的态度,德国总理默克尔(Anegla Merkel)已为乌克兰危机中罕见的斡旋者,当美国与北约在乌克兰问题上和俄罗斯唇枪舌战、瞠目相见,在彼此互不相让之际,默克尔已在近一周来为降温美俄对峙局面进行外交斡旋。尽管默克尔干预乌克兰危机、尝试让失速的美俄关系走上慢车道的想法,有德国试图拯救俄欧关系的私心,但美俄间的不睦对于欧洲绝非好事。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3月10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奥巴马通了电话,两人也谈及了乌克兰危机的走向。习近平就强调,乌克兰形势十分复杂,而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冷静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紧张升级。习近平认为,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坚持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危机”。为此,中方对“一切有助于乌克兰局势缓和的建议和方案”持开放态度,并“愿同美方及有关各方继续保持沟通”。

于是,就在奥巴马已在3月9日拿定主意要以总统之尊承认乌克兰新政府的合法地位之际,来自中国和其他各方的声音就已经说明一些问题: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上莽撞地做出了将令局势进一步紧张升级的举措,美方也难以轻易寻求来自俄罗斯的原谅,而新一轮的危机也难以如同此前的叙利亚危机那样轻易收场。

    进入专题: 奥巴马   普京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92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