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向阳:“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740 次 更新时间:2024-04-20 08:49

进入专题: 中国梦   两个一百年  

辛向阳 (进入专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动力基础就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对于中国梦,世界给予了高度关注。世界关注我们,我们不禁要自问:为什么要有中国梦?中国梦到底是什么?中国梦如何实现?

 

一、为什么要有中国梦?

(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厚基础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不缺梦想的民族。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理想,让人动容。《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我们党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不正是2000年来的中国人梦想的实现吗?这“五有”里面包含着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是我们在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这“五有”实际上包含着更远大的梦想。在2020年的基础上,我们再用10到15年的时间做到“五应”:学有应教、老有应得、病有应医、老有应养、住有应居。在“五应”的基础上,再奋斗10到15年,到新中国建立100周年时做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乐养、住有宜居。这“优、多、良、乐、宜”五个字恰恰就是我们更高一级的梦想。

(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

有了这些可歌可泣的梦想,有了为梦想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两个不可逆转中,有着很多动人的故事:三个百年梦想,在新中国逐一实现。第一个故事:梁启超的和平梦想。1902年,梁启超写了一篇小说,叫《新中国未来记》。他在这篇小说中提出了一个宏大梦想:公元1962年正月初一,南京举行维新50年之大祝典,其时正值万国太平会议召开,各国全权大臣在这里签署太平条约,并向中国表示祝贺。100年后的中国,我们提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为我们的发展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二个故事:百年奥运的梦想。1908年,一本名为《天津青年》的杂志向国人提出三个追问: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整整100年后,2008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完成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册上深深印上了红彤彤的中国印。第三个故事:百年世博梦。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在《新中国》中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又是整整100年,2010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创造和演绎了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世界文明大展示,以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胜利载入史册。

(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着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生活的梦想

中国人的梦想正是在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中不断得以实现的。新中国建立初期,人们的梦想就是: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一梦想在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过程中实现了。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梦想实现的制度基础。到了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人们憧憬的梦想就是:社会主义,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梦想就是:多打粮多种树,尽快成个万元户。这些梦想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实现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世纪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越来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人的个人梦想已经或者正在实现之中。

(四)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着中国对世界所承担的责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一直有一种梦想,就是要对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梦想又是与中国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在1956年中共八大期间曾说过: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比重的。1956年11月,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中国梦”:再过四五十年,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加要大变,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一想法,毛泽东可谓是一生念念不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他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最坚实基础。1978年6月10日,邓小平在会见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时曾说:衡量我们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使我们自己发展起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且要能够随着自己的发展,对人类作更多的贡献。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认为,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1997年11月,江泽民在访问美国时指出:“中国作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所以要进行百年不屈不挠的斗争,所以要实行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变革、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所以要加强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所以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一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在这里,江泽民把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使中国梦的实现坚实有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也十分强调中国对人类的贡献,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向世界做出了庄严承诺,指出2020年的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2]。

 

二、要有什么样的中国梦?

(一)全面小康的中国梦

1.在第一个百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了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大平正芳在和邓小平见面时,就问邓小平: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3]如何实现小康目标?邓小平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4年10月,他说:“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八百美元。……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力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4]77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他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5]十八大报告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020年的小康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的概括是:塑型、强体、着色、铸魂的中国。

(1)成熟定型的中国。使中国成熟定型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思想。邓小平讲:“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个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4]372制度定型、方针定型、政策定型,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嘱托。20多年过去了,十八大指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六型中国:第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第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等国。从量化的角度看,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美国只有5%)。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目前中国对外来技术的依存度为50%,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大幅度降低外来技术依存度。第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五,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第六,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体魄强健的中国。第一,工业化的中国,用产业强体。工业化基本实现,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工业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1986年,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罗等著名人士的倡导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工业生产率委员会。该委员会在迈克尔·德托佐斯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调查了40多个制造行业的情况,于1989年提交了《美国制造》的报告。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一个国家要想生活得好,就必须生产得好”。其实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讲:“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第二,法治的中国,用法治强体。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第三,文化的中国,用文化强体。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第四,人才的中国,用人才强体。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五,民生的中国。“五有”的中国,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宜居;贫富差距缩小的中国,中等收入者占多数。一个体魄强健的中国应该是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中国。

(3)五颜六色的中国。第一,蓝色的中国:初步建设海洋强国。第二,绿色的中国。初步建成美丽中国。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第三,金色中国:GDP翻一番,达到90万亿元(约14万亿美元)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第四,红色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第五,青色中国: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设廉洁政治。

(4)铸魂的中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相比,核心价值观更加具象化、更具有直接现实生活性、更能够与大众的现实感受和利益相联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都要求不断破除社会中的种种特权,使人们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实现真正的平等。

(二)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包括:(1)富强的中国。中国的GDP到2050年应该占世界的30%以上,重新回到世界经济的制高点上。(2)民主的中国。在2050年实行普选,邓小平在1987年讲:“我向一位外国客人讲过,大陆在下个世纪,经过半个世纪以后可以实行普选。”[4]220(3)文化的中国。文化强国建立起来,中国思想、中国价值观在世界上有巨大的影响。(4)美丽中国。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气洁的美好家园,建成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怎样实现中国梦?

(一)深入研究和把握世界历史上的“国家梦”出现的共性与条件

1.历史上的“国家梦”。人类2000多年来,一共出现过六个世界性的“国家梦”。第一个世界性的“国家梦”就是罗马梦,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罗马以其强大的势力吸引着来自无数国家的人士。公元2世纪的罗马,是一个管辖6000万人口(当时世界人口不到2亿人)、统治500万平方公里版图的世界城市。第二个世界性的“国家梦”就是中国的长安梦,所谓“梦回大唐”。在公元7—9世纪,中国的长安成为了世界上人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和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10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第三个世界性的“国家梦”就是荷兰梦,阿姆斯特丹成为了世界城市。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了欧洲的商品与交换的中心,它是贸易的司令部,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商场。第四个世界性的“国家梦”就是伦敦梦:18世纪末,英国人将煤炭用作机器动力,工业革命给经济带来了深刻变革。到19世纪中叶,伦敦已经拥有240万居民,是高度发展和繁荣的世界城市。第五个世界性的“国家梦”就是苏联梦。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全世界进步人士所认同:所有的进步的人们都认为社会主义将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可避免地和普遍地到来,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类的未来。许许多多进步的知识分子都认为人类的未来寄托于苏联社会主义身上。苏联成为了人们向往的圣地。第六个世界性的“国家梦”就是当今的美国梦。美国梦是什么?创业的机会,暴发的可能,游艇、别墅、私人飞机,就是布热津斯基讲的把理想主义与物质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2.世界性“国家梦”是如何出现的?第一,都是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出现的,而且经济实力在世界上都占有数一数二的地位。罗马帝国的经济实力最强盛的时期约占世界的1/4到1/3;中国隋唐时期经济实力占世界的40%左右,有的数据甚至讲,公元820年,大唐GDP一度达到全球的58%;荷兰在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其经济规模在当时的欧洲是处于第一位的;19世纪中期,英国取得了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支配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得多,由于当时英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霸权,所以几乎完全能够控制全世界的贸易;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利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经济上一跃成为世界GDP第二大国;而美国在冷战后经济总量占世界GDP30%的情况下,“美国梦”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第二,国家制度比较健全,制度优势充分显现。成为世界性“国家梦”的国家都是在其社会形态具有典型意义的时候出现的,因而其制度比较先进和完善。罗马是奴隶社会最典型的形态,因此,罗马法是奴隶制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全面维护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较其他奴隶制法律完善和高超,为后世调整和保障私有制经济关系,特别是商品经济关系提供了现成的形式。它对世界法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地方的法律都沿袭了罗马法的传统。苏联是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造者,它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短时间内创造出了无数人间奇迹。第三,高度重视人才的培育、使用和引进。荷兰奇迹或者是荷兰梦的出现得益于当时荷兰政府大力吸收新移民,促进社会职业分化和专业化。从1550年到1650年,移民到荷兰的人口不少于100万,仅仅是阿姆斯特丹每年就有近3000人移民于此。这是一个奇迹。荷兰政府在鼓励移民的同时,鼓励社会的职业分层。1728年,一个名叫伯利的学者分析当时荷兰的职业状况:海上捕鱼和造船的就业人口为50万,农业和淡水捕鱼的就业人口为25万,加工业就业人口为80万,供货商80万人。

(二)塑造中国梦的途径

1.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12年10月2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共需要推出新的“中国梦”。文章提出:美国梦中国根本不能照搬,否则为了生产中国消费者想要消费的一切,地球的自然资源将被开采得一干二净,中国应当结合自身的民族特点,创造一个可持续的中国梦,这样一个中国梦将“打破收入增长与越来越高的资源消费之间的历史关联,有望成为中国人新的民族特性的一部分,并可能在世界上产生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实现发展进步的历史启示,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这条道路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是充分借鉴人类成果并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现代“丝绸之路”,是发挥群众主动性的人民道路,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根本所在。

2.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我们的“百年梦想”有一个实施的战略及规划。百年梦想首先设计成若干个20年的战略步骤。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两个“二十年”。第一个是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中的“二十年”: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一个“二十年”(1980年—2000年)目标已经超额完成。第二个“二十年”就是江泽民在2001年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中的“二十年”。二十年目标的实现又转化为4个五年规划,包括三个主要方面:A.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清楚地绘制出具有约束力的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B.配套编制各个部门的五年发展规划,包括新兴战略产业五年规划、国家文化发展五年规划、国家科技发展五年规划、社会保障发展五年规划、人力资本发展五年规划,等等。这些规划更加具体,实施起来更有针对性。C.编制区域发展规划,以经济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

3.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使这一制度的优势不断得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捕捉重要发展机遇并且不断把这些机遇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以其逐步完善的政治制度来捕捉各种世界范围内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能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集中力量的优势办发展方面的大事。利用这一优势,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把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发挥好中央的积极性,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发挥好地方积极性。

4.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基础就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幸福感是梦想的重要内容。从国家的层面讲,“中国梦”的远景目标,是要为每个中国人创造最大限度的机会和条件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为每个人的自由充分发展提供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保证。

中国有梦,中国更有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体系和制度。中国梦是靠13亿中国人的美好向往和勤奋努力来支撑的,是靠历史规律和社会制度的完善来实现的。

 

辛向阳,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研究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N].人民日报,1997-11-02(0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37.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进入 辛向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梦   两个一百年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50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