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剑峰:美国和叙利亚为什么没打起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88 次 更新时间:2013-09-18 09:21

进入专题: 叙利亚  

杜剑峰  

“世界上是存在罪恶的力量的。非暴力运动不会阻挡希特勒的军队,谈判不会令基地组织的头目放下他们的武器……有的时候一个国家会发现,使用武力,单独地或共同行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为道义所需。”

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在挪威奥斯陆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发表的一番讲话。当时中东正同时进行着两场有美国参与的战争,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决定一度引起外界很多争议,所以在颁奖礼上奥巴马花了很多时间阐述美国使用武力的必要性。五年后回头再看,这段话完全可以作为奥巴马在武装打击叙利亚前劝说国会、公众和全世界支持自己动武决定的说辞。

然而,奥巴马“正义需要武力维护”的理论在2013年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响应,在8月21日叙利亚境内发生化武袭击事件后,白宫试图对阿萨德政权进行军事打击的计划在国内外遇到重重阻力。虽然奥巴马亲自上阵,苦口婆心强调动武的必要性,但是仍然没有争取到美国公众对军事行动的广泛支持。

但事态突然峰回路转。9月9日,俄罗斯提议让阿萨德“交出化武换和平”,叙利亚迅速做出积极反应,表示愿意考虑放弃境内的化学武器。化武危机出现和平解决的可能。9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日内瓦同俄罗斯代表签署协议,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解除叙利亚的化学武器。虽然奥巴马总统在随后的声明中表示仍然保留武力打击的可能,但是在相当长时间内美国应该不会再度考虑对叙利亚动武的可能。

从最初的剑拔弩张,到最后美俄签署和平解除化武的协议,一场事先“张扬”的武装打击最后偃旗息鼓,几个关键因素在局势的演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首先,美国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在军事干预叙利亚的问题上分歧严重。

在过去两年,美国政坛要求对叙利亚动武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主战派的代表是曾经在2008年大选中同奥巴马逐鹿白宫落败的约翰?麦凯恩。麦凯恩一直呼吁美国政府动用武力推翻阿萨德政权,认为对叙利亚的武装干预既符合人道主义原则,也符合美国在该地区的长期利益。他多次表示,阿萨德政权对平民百姓大开杀戒,两年中导致十万人丧生,上百万人流离失所,有能力停止这种人道灾难的美国政府不能坐视;同时叙利亚是伊朗的盟友,阿萨德当政,扩大了伊朗的地区影响力,对美国和以色列都构成巨大威胁。

为了表示对反对派武装的支持,麦凯恩甚至于今年5月秘密进入叙利亚边界,同反对派武装的代表会谈并合影留念。在麦凯恩同叙利亚反对派的合影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媒体上后,一家黎巴嫩的媒体迅速指出合影者中有两个曾经绑架了11名穆斯林的恐怖分子。虽然麦凯恩一再否认来自黎巴嫩的指控,但是这个小插曲却暴露了一个问题:进入叙利亚,你不知道你的朋友是什么人。

这正是反战派的观点:叙利亚内战局势复杂,境内反对武装山头林立,目前势力最大的几个武装都同基地组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大动干戈打掉阿萨德,叙利亚很可能还是陷入军阀混战,而美国的武器几乎可以肯定会落入反美的“圣战者”手中。

8月21日的化武袭击发生后,为了维护美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威信,奥巴马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对叙利亚境内的目标进行武装打击,以向世界证明阿萨德公然无视来自美国总统“红线警告”的后果。但伴随着奥巴马的动武决定,美国国内围绕着叙利亚问题的分歧也随之在媒体的聚焦下被进一步扩大。

作为民主党左翼代言人的《纽约时报》社论版于8月28日刊文批评奥巴马政府在尚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阿萨德要为袭击负责的情况下便急于动手,并强调军事打击应该尽量获得安理会首肯,同时还应得到国会的授权。社论还指出白宫始终没有对军事打击所要达到的战略和外交目的给出清楚的说明,提醒奥巴马不要重蹈小布什在伊拉克的覆辙。

国会和媒体中的主战派对白宫的计划也不买账。鹰派们认为计划中的打击规模太小,对叙利亚国内局势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华尔街日报》更认为叙利亚问题的核心是阿萨德政权,美国政府的军事行动应该将推翻阿萨德作为战略目标。麦凯恩讽刺白宫提前向媒体吐露打击规模的行为相当于“天气预报”,等于“告诉阿萨德明天下雪,不要出门”,这样的打击完全是不负责任的敷衍了事。

其次,白宫箭在弦上,却引而不发,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华盛顿诸公的反对声音背后,是美国公众中强烈的反战、厌战情绪。

在奥巴马提出要申请国会对军事打击的授权后,多家媒体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数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六成的美国民众反对介入叙利亚内战。过去20余年美国政府在境外发动的大型军事行动,在开战前都获得了大多数美国民众的支持,但是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旷日持久的战事使美国民众对战争产生了厌倦情绪,越来越多的民众倾向于认为,在美国国家利益没有受到影响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应再贸然对国际事务进行军事干预。

白宫在争取公众支持的努力中,花了很多精力试图证明阿萨德政权是使用化武的元凶,以强调美国政府动武的正当性。但是CNN的一项调查表明,有80%的民众相信美国政府的说法,认定叙利亚政府军要对8月21日的悲剧负责,但是仍然有近60%的人反对采取军事行动。《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纪思道(Nicholas D. Kristof)指出,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使美国患上了“全社会范围的‘创伤后应激综合症’(PTSD)’”,所以公众对叙利亚争端望而却步。

就在美国舆论就是否应该动武争论不休时,9月6日劳工部发布的最新就业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仍高达7.3%,劳动力参与率达到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在国内经济没有完全走出低谷、大量的普通百姓仍然为饭碗和生计发愁时,试图说服公众为叙利亚局势担忧变得更加艰难。

由于美国众议员任期只有两年,所有众议员在2014年中期选举中都面临换届重选,所以他们对民意格外敏感,在大多数百姓反战、厌战的情况下,对总统的授权请求说“不”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政客们的观点分歧和公众的反战情绪,美军最终没有施行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同奥巴马一贯的反战立场也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一名自由派民主党人,武力干预同奥巴马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有抵触。他在出任总统前一直以反战闻名,早在2008年的总统初选中,在同强大的希拉里时角逐党内提名时,当初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立场使他受益匪浅;在获得党内提名后,指责小布什政府不负责任地发动伊拉克战争也是他竞选的“主旋律”之一。

上任伊始,奥巴马在著名的埃及讲话中阐明了自己同小布什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反对美国至上,反对动辄使用武力,在其它场合也多次表示要以和谈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手段,并强调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权威地位。2011年北约对卡扎菲政权采取行动,也是在从安理会得到绿灯后奥巴马才下令参战。

另外,作为一名精明的政客,奥巴马在执政过程中对民意波动非常敏感。虽然战火已经燃烧了两年,但美国公众对叙利亚局势关注度非常低。对于奥巴马来说,这次对叙利亚动武,在政治上是减分的一项任务。现在他更希望在国会山上同政敌共和党们就预算问题打一场胜算很大的遭遇战,而不是在一场不得民心的战事中消耗政治资本。所以在美国军舰已经在地中海集结待命后,他还迟迟下不了决心,犹豫再三,决定向国会申请授权,希望“责任均摊”,不想一个人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正是他向国会申请授权的决定,成为这次危机的转折点,最后使俄罗斯介入、签订和谈协议成为可能。

在同俄罗斯签署协议前夕,奥巴马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的电视采访时表示:“过去两到三周美国政府努力的结果,是现在叙利亚政府承认拥有化学武器,并愿意加入《国际禁止化武条约》,而叙利亚最重要的支持者俄罗斯表示将向叙利亚施加压力,接受(解除化武的)协议──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显示我们的努力是正确的。”

虽然舆论对美俄协议是否能得以顺利落实充满疑虑,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奥巴马的领导能力也招致广泛质疑,但以和谈的方式暂解危机,使奥巴马避免了下令发动一场自己信心不足、又缺少民众支持的战争,对他来说,应该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作者杜剑峰现在美国从事生物医学的博士后研究。在工作之余,一直关注美国的政治和文化,尤其对美国总统竞选和娱乐工业有浓厚兴趣。)

    进入专题: 叙利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778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