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同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3 次 更新时间:2013-09-17 10:01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汪同三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237期日前召开。论坛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汪同三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演讲。

汪同三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内看,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巩固,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效果逐步显现,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从国际看,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向发展,我国在发挥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有可为。

要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

汪同三指出,要从两个方面理解战略机遇期这一概念,一个是有利的方面和积极的因素,另一个是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 城 乡 居 民 人 均 收 入 比2010年 翻 一番”,首次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针对两个翻番的提出,汪同三指出,G D P翻番和邓小平同志设想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翻番概念相同,讲的是纯经济总量的翻番,是经济总量指标。对于新提出的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翻番目标,汪同三解释到,这说明我国不再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

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翻番是人民生活指标,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含义不仅仅限于单纯的经济总量的问题,在研究人均G D P翻番的时候要考虑比较多的因素,具体讲包括六点。

其一是经济总量的增长。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较大规模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是不可能提高的,居民收入更不可能翻番。因此,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和G D P翻番是密切相连,和经济总量的较快增长紧密相关。所以,为了保证人均收入翻番,必须做到G D P翻番,即财富这块蛋糕必须首先要做大。

其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长期过高的投资率实际意味着长期偏低的消费率,而消费率偏低便直接影响即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比较好的进展,如能够实现降低 投 资 占G D P的 比 重 , 提 高 消 费 占G D P的比重,将有利于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

其三是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解决贫富差距,缩小收入差距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能够对现有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居民收入的差距,将是有利于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

其四是宏观调控的稳定性。要想真正地提高居民收入,一定要做好宏观调控,特别是要保持价格水平的问题,居民人均收入应当在名义翻番的基础上,再增长与CPI相同的幅度,才算真正实现了翻番。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有效化解物价上涨压力,抑制通货膨胀。

其五是推进全面改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经济状态应该说是一种帕累托状态,几乎全国所有的人、所有的阶层、所有方面的人都可以从改革中获益,所以都支持改革。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不具备帕累托状态,改革必然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改革的阻力就会比以前大了,要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就必须推进改革。

其六是居民财产性收入。调查显示,目前居民的财产分布是不均的。在居民的财产中主要是房产,金融财产很少。在金融财产里大多是银行储蓄,非银行储蓄很少。居民财产性收入决定居民人均收入能否翻番,实现居民收入翻番,首先要使居民要有比较公平的财产;其次,在财产性收入里如何提高居民金融财产的收入;第三,在金融财产里如何提高居民的非储蓄性金融财产的收入。

改革三十年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随后,汪同三谈到了中国改革取得的成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些辉煌的成果给我国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高达9 .8%,经济不仅高速增长,而且保持了长期、持续、平稳的增长。经过三十年的壮观发展,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积极扩大内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拉动了即期经济增长,而且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对促转变的共识充分凝聚,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工业生产克服种种困难,不仅在产出方面保持较快增速,而且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教育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2012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达到102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1.97%,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国家重点加强对水、大气、土壤等污染的防治,大力加强林业、草原建设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结构不断改善。

国际环境变化带来新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影响重大的事件,特别是2008年以后相继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严重动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都在增多。汪同三认为,我国应该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努力抓住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的机遇,促进国内各项事业发展。

汪同三说,在政治方面,目前国际上维护和平、制约战争、反对霸权的力量正在进一步壮大,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基本稳定,这有利于我国发展。进入新世纪,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上升,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依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我国能够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发展自己。

在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要求各个经济体之间、区域之间实现互利多赢,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在增加。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相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有利于我国利用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利用外部资金、技术、资源和全球市场。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逐步壮大,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逐步上升,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为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带来新的机遇。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或接近触底,或不同程度地显露转机。各大国际机构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增速可能略高于去年,这也有利于我国继续开拓国际市场。

在科学技术方面,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势必带来产业革命。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压力正在转化为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动力,传统技术和产业衰落将为新技术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这是我们必须抓住的重大机遇。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的科技革命悄然而至,将推动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国发挥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通过大力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率先取得技术突破,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参考报)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774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