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贵祥:中共十八大的灵魂、创新及历史特点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91 次 更新时间:2013-09-03 16:15

进入专题: 十八大  

任贵祥  

自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以来,全党全社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各种媒体对十八大精神已作了很充分的宣传。笔者主要从历史与现实、学术与宣传的角度,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十八大的灵魂、创新及历史特点作些探讨。

一、从十八大报告主题理解十八大精神的灵魂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的灵魂,着重把握主线和精髓。

据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介绍,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从2012年1月开始,历时10个多月。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4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两次会议专门讨论报告。8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将报告征求意见稿下发各省区市,中央机关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及党内部分老同志等广泛征求意见,并委托中央统战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召开专题座谈会7次。征求意见的人数达4511人。中央对各方面意见高度重视,责成起草组逐条进行研究,认真修改。并征求所有当选的十八大代表的意见。随后又在十七届七中全会上对报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修改。十八大期间,即2012年11月8日下午至10日,参加十八大的全体代表利用两天半时间分组充分讨论审议报告,几乎所有代表包括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员都认真学习、踊跃发言畅谈学习体会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集中有代表性的修改意见呈报大会主席团,经认真研究审议,最终又吸收部分意见,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定稿。因此说,十八大报告是全党智慧的结晶。

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十八大报告的导言部分,点出大会主题;正文共有12个部分,总共约3万多字。其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思想深邃;如何抓住十八大精神的灵魂,找到精髓,领会实质?中央要求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如何领会十八大的主题?这里着重从检索十八大报告的主题关键词的角度作些尝试。

主题关键词,是一篇经典文献或一篇文章中心思想的高度聚焦和提炼。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页。)其中主题后两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作为大会报告标题。主题共82个字,字字重于千钧,句句饱含深意。其鲜明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这是十八大报告的点睛之笔,可谓十八大报告的核心、精髓。推敲主题,检索报告全文,可以发现以下4个关键词出现频率很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82次)、科学发展观或科学发展(出现27次)、小康社会(出现20次)、改革开放或改革(出现86次)。检索主题关键词,不能简单理解为词语的量化,从中可以反映内在的本质;从定量可以引申到定性。下面即从4个高频率的主题关键词的角度理解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进而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灵魂。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求是》2012年第23期。)中央关于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通知要求,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根本要求。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举办的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几次讲话,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十八大报告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时高度概括道: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的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

第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其中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

第三,“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总”的概括,高屋建瓴,提纲挈领,言简意赅。

第四,“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即“八个必须坚持”。这些基本要求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第五,“深刻领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以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个方面的概括,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0、11、12页;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或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战略思想。胡锦涛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系统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三部分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题,从三个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一是提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二是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基本要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2—18页。)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检验和理论完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更加成熟,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呼之欲出,水到渠成。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大会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论述、评价、定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是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全面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十七大以来,经济社会诸方面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取得的十个方面的伟大成就。归纳起来就是迈上了三个大台阶: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十八大报告据此得出结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载入了十八大修改后的党章。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十八大的首要贡献。

二是首次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作出了明确的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党中央过去曾强调过要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但没有明确的统一的界定,理论界也有不同的认识。十八大报告对此作了明确的界定,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升华。

三是强调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以上科学发展观三个方面的论述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7、9、8页。)四个“必须更加自觉”,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向一个新的实践阶段。

(三)关于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改革开放30多年来确立的并一以贯之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是十八大的主题关键词之一。

回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康”战略的目标是1979年12月邓小平与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方会谈时最早提出的;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继续重申这一提法。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确定为党的行动纲领。

此后,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小康社会的内涵,并始终是党代会的关键词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页。)大会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并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页。)大会继续重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并描绘了到2020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时的宏伟蓝图。

中央关于学习十八大精神的通知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的新要求。

2012年9月3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十八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本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提出的宏伟目标,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归结起来说,我们在这20年已经做和将要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0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5年,对我们在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参见《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中共十八大报告的意见》,《人民日报》2012年11月6日。)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题目和主题均强调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比较而言,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主题关键词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两者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有质的区别: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建成”把奋斗目标提到指日可待的程度,大大拉近了我们与小康社会的现实距离,使小康社会近在眼前。也就是说,十八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明朗、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四)关于改革开放或改革

改革开放或改革,可以说是新时期30多年来召开的7次党代会(从十二大到十八大)一以贯之的关键词。但每次党代会报告对改革开放阐述的角度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从党代会报告对改革开放的阐述,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30多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开创,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十七大报告在第二部分专门论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宝贵经验、历史地位,并对改革开放作了定性和高度评价。与十七大报告的集中综合论述不同,十八大报告则对改革开放作了分别论述,尤其是对人们关注的、事关改革的诸多难题作了回答。如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之,改革理念、改革精神贯穿于整个报告中,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各个方面。

以上通过十八大报告主题找出的四个主题关键词,其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主线,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改革开放是动力。它们互相联系、密不可分,是有机地构成十八大精神灵魂的四个要素。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比较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的主题可以发现,两者的主题关键词是基本相同的,这又如何理解?笔者以为,这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这说明两者有内在联系,两者有连续性和继承性,但更有发展、创新和升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报告着重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报告则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三者的内在联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十七大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十八大则提升为指导思想;关于小康社会,十七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于改革开放,前者是综论历史进程、经验和地位,后者是有针对性地对诸方面问题分门别类地加以阐述,体现了攻坚克难。

二、十八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

如何认识领会十八大报告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笔者以为,十八大报告的确有许多以前表述过的内容,这体现了对以前党代会报告思想精华的延续和继承;同时又有诸多新思想新表述,这体现了与时俱进和创新性,表明党的思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有关十八大报告的创新或亮点,新闻媒体、理论界和学术界有诸多概括(相关报道和论述有:《中共十八大热点前瞻》,《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11月7日;《十八大报告蕴含哪些新意?》,《北京日报》2012年11月9日;《十八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 新部署》,《光明日报》2012年11月11日;石仲泉:《十八大的十大新论》,《百年潮》2012年第12期;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感悟十八大——十八大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文献》2013年第1期;等等。),笔者综合这些论述将其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首次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报告的重要理论创新,也是十八大的首要历史贡献。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全面的、富有新意的理论阐述。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涵及三者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胡锦涛在2011年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的“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的,这次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中。报告还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2页。)

3.党的奋斗目标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4.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强调“八个必须坚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个必须坚持”,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和科学结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提升到“五位一体”。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建设总布局;2006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建设”列入总体布局之中,拓展为“四位一体”;十八大则根据发展实践遇到的问题,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总布局的战略高度,由原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6.“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报告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独特优势,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形式。其内容主要有国家政权机关立法决策协商、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与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直接协商、基层民主协商四个层面。十八大期间,贾庆林在北京代表团讨论时就社会主义民主协商作了专门论述,他高度评价说:“把协商民主正式写进党代会报告,是十八大的重要历史贡献,也是重大理论创新。”(贾庆林:《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求是》2012年第23期。)

7.“两个翻番”、“两个同步”,民生建设重大新举措。报告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学者认为,两个翻一番吹响了民生中国的进军号。《澳门日报》社论指出: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具有里程碑意义。报告还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8.“两个百年目标”更加明确,“三个自信”非常坚定。报告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充满自信,是以深厚的底气为基础的;自信而不自满,是我们党更加成熟的体现。

9.对党的建设主线首次作出概括。十八大报告第十二部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吸收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是党的建设方面的理论创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反对消极腐败的正面论述。十八大报告还强调:“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47页。)将党内民主提升到关乎党的生命的高度,这是前所未有的。

10.其他方面的创新。十八大报告通篇充满了创新,当然也有继承,每个部分都是如此。除上述创新外,还有不少创新点,诸如经济建设部分扩展了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将过去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扩展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相对于过去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可称之为“新四化”);文化建设方面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上,提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首次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29页。);社会建设方面将创新管理与改善民生并重;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海洋强国的新思想;等等。

认真学习、字斟句酌领会十八大报告,并和十七大报告比较,还可以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发现其继承性和创新点。如十七大报告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十八大报告则去掉“比较”二字;十七大报告指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十八大报告则指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6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5页。)。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发现此类事例还有很多,不再列举。

三、党的十八大的历史特点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一次承前启后的代表大会。与以前历次党代会比较,十八大呈现出一些新的历史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老中央领导集体又一次实现了平稳顺利交接班,开创了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交接的范例

党的十八大的首要历史特点是新老中央领导集体平稳顺利地交接班,而且是一次实现彻底交接。大家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已经知晓,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由十七届的9人减至7人,留任2人,新当选5人;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5人,十八届仍然25人,留任10人,卸任14人,因违纪犯罪被撤职1人,新当选15人;十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6人,十八届7人,留任1人,新当选6人;十七届中央委员204人,十八届205人,留任91人,新当选114人,卸任113人;十七届中央军委委员11人,十八届也是11人,留任3人,新当选8人。从以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领导机构对比可以看出,留任比例小,卸任和新当选的比例大,是两届中央领导集体大范围的交接班,而且是一次性成功的彻底交接。熟悉党史的同志都清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与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及其核心的过渡交接班,是处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转折的非常时期;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交接班,则是在1989年政治动乱后的艰难时期,这两次交接班均有历史的特殊性;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交接,是正常成功的交接,但交接还有一点延续性。而十七届和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大范围的交接,实现了前所未有一次性平稳顺利成功交接,因此说这开创了中央领导集体交接的范例。江山代有才人出。伟大的接力,体现出共产党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国外媒体对中共新老领导集体成功平稳交接给予积极评价,如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主要媒体均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新任中央领导集体首次亮相并作出积极评价。英国《金融时报》评价说,中共已经形成挑选政治领导人的正确模式,这种模式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相一致,也符合现代形势需要。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共十八大换届选举的经验很值得研究和借鉴。

(二)更加强烈鲜明的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说,“人民”是历次党代会的关键词,同样也是党的十八大的关键词。“人民”一词通篇贯穿在十八大报告中。据有人统计,“人民”一词在报告中出现145次,是整个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表明十八大具有强烈鲜明的人民性。

人民性体现在十八大报告的诸多阐述中。如报告重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报告提醒:“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报告强调,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8、13、32、33、52页。)

从“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到“让人民监督权力”的自律决心;从“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的殷切期许,到“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永恒信念,深刻阐述了中共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的政党观。这些贯穿了“以人民为本位”的思想。

十八大更加强烈鲜明的人民性还体现在2012年11月15日中午,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讲话共约1200多字,6个自然段,其中有17处提到“人民”,有两段话专门强调人民和对人民的责任,朴实亲切。习近平指出,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指出,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党的责任。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还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习近平的讲话平实、清新,讲的多是老百姓关心的实事。

为民情怀还体现在12月5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上, 体现在习近平广东之行轻车简从的实际行动上。

(三)讨论充分,民主广泛,开放透明

参加十八大的2307名代表,群贤云集,精英荟萃,高级领导代表和一线基层代表地位平等地行使代表权力,审议大会各种文件,酝酿选举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反映出十八大民主祥和的气氛。分组讨论中代表争先恐后地发言,大会发放的190份简报,几乎收录了所有代表的发言。绝大多数代表的发言都结合各自的领域、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实际。如一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发言说:“十八大报告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给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重庆民营企业家代表刘英发言(2012年11月8日))。许多代表的发言十分精彩,一线代表、基层代表发言,虽然谈不出什么高深的理论问题,但都由衷地发出自己的心声。如陕西的一位农民代表向大家发出农民的心声:“目前农民有‘三盼’:一盼文化戏曲下乡经常化、长效化;二盼科技人员和科技知识下乡经常化、长效化;三盼对损害农民利益的假冒伪劣产品打击经常化、长效化。”(陕西代表雷洋洲发言(2012年11月8日))。再如广东的一位农村基层代表向大会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在全国农村推广‘四个工作法’(民主提事、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事)。二是适当修改《村民委员会自治法》,延长村(居)委会届期,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赋予村民委员会对村民小组更大的管理权限。”(广东代表陈杏芳发言(2012年11月8日))。大多数列席的老同志纷纷发表自己的感言,并坦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有些意见甚至提得比较尖锐,但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是善意期望我们党越搞越好。如中央国家机关的一位老代表表示:“我连续参加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最大的感受是一届比一届大:一是党的队伍更加壮大;二是党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三是我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四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中央国家机关代表李家祥发言(2012年11月10日)。

大会透明度、开放度高体现在前来采访十八大的境外记者(包括港澳台记者)共1700多人,国内记者1000多人。除在大会新闻中心参加新闻发布会外,有些记者还到各代表团会场进行采访。有不少代表遭到记者的“围攻”采访,其情其景,十分热烈。

(四)基层和一线代表比例增加,代表范围广泛

党的基础在基层,党的生机活力来自基层。据统计,党的十七大时基层一线代表比例为28.4%,领导干部代表占71.6%;十八大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692名占30.5%,比十七大时提高了2.1个百分点,党员领导干部1578名占69.5%,比十七大时降低了2.1个百分点。工人党员代表由十七大时的51名增加到169名(其中有农民工代表26名),占7.4%;女党员代表521名,比十七大时增加了76名,占23%。(《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突出基层一线导向——中共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党建研究》2012年第9期。)少数民族代表、中青年代表比例也比十七大高。代表中年龄最大的焦若愚,是北京市原市长,96岁,党龄76年;年龄最小的是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女子200米蝶泳冠军的焦刘洋,22岁,党龄4年。他们的年龄相差74岁,党龄相差72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党代代相传、兴旺发达。

十八大代表,除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各省区市的主要领导干部,中央军委各总部、各大军区主要领导干部外,其余来自各地各行各业,涵盖了经济、科技、国防、政法、教育、宣传、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管理各个领域。尤其是基层代表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有“蛟龙号”潜航员、大学生村官、社会管理领域代表,有下岗后艰苦创业成功的妇女代表、公益律师、“雷锋式修鞋匠”、乡村医生、运动员、邮递员、文艺工作者,大中小学老师、幼教老师等,有航空兵机务战士、基层部队士官、户籍民警等。再如工人代表有产业工人(煤炭、汽车、供电)、技术工人(电焊工、机床工等)、服务行业工人(驾驶员、环卫、营业员、服务员等);有国有企业明星工人,外企代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技术能手等。

(五)国际社会对中共十八大予以高度关注高度评价

由于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影响明显扩大,中国的走向、发展与世界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国际社会对中共十八大的关注度超过了以往的历次党代会。据中国外文局对外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十八大期间,国外媒体共发表十八大的英文报道2516篇,比十六大期间的1410篇高出78%,比十七大期间的1473篇高出71%;发表十八大的中文报道2559篇,是十六大时1005篇的2.5倍,是十七大时1352篇的1.9倍。各国媒体用同步直播、头版头条、专题报道的专栏评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对中共十八大进行了全方位和多角度报道、分析。

国际舆论认为,中共十八大是引领中国并会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会议。十八大召开前夕,英国共产党总书记格里菲思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共选举产生的新的领导集体如何审时度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和世界经济遭受金融危机持续打击的艰难时刻为中国开辟新的航程,如何影响世界格局,我对此抱有浓厚兴趣(陈东:《国际社会聚焦中共十八大》,《经济日报》2012年11月7日。)。这种对大会充满期待的心理,具有一定代表性。

大会召开和闭幕后,国际社会关注度更高,称中共十八大是2012年全球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认为这次大会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许多国家媒体和政界人士均表示,中共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巴西共产党主席拉贝洛在贺电中表示,十八大之所以举世瞩目,是因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时代周刊》指出,中国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希望,也将决定未来的经济发展走势。德国《世界报》指出,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是指明国际政治走向的一件大事。中国未来成功与否,对德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英国《金融时报》说,比起耗资60亿美元的美国总统选举马拉松和奥巴马连任,中国领导人换届得到的全球关注相对较小。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意义可能比美国大选更为重要。西班牙媒体针对中共十八大报道说,对中国而言,19世纪是“屈辱”的世纪,20世纪共产党执政时期是“复兴”的世纪,21世纪则注定会是“主导”的世纪。俄罗斯学者指出,中共十八大无疑将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中国的发展依然充满机遇,相信十八大之后“中国制造”会继续给世界带来惊喜和福祉。智利媒体评论说,中共十八大召开或许是今年最重要的新闻之一,中共领导人的决定将影响整个世界,包括为中国提供大量初级产品的拉美。尼日利亚外交部官员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世界,世界也将因中国的发展而受益。参见《参考消息》2012年11月14日等报道。

不少国家政要在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贺电中表示相信,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更大繁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玻利维亚前总统基罗加致贺函说,中国深刻的经济变革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特别是在中国经济的拉动下,南美洲面临着不同寻常的机遇。我相信,在您的领导下,中国必将在几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促进拉美经济的发展。也门全国人民大会主席、前总统萨利赫在贺函中说,中国将在您的带领下迈向一个新时代,并在未来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更核心的作用,跻身先进国家行列,成为维护世界安全与稳定的坚定力量。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领袖派)领导人在贺函中表示,阁下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热烈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19日。)

总之,在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后一个时期,十八大成为国际社会舆论广泛热议的话题,而且大多数是持比较理智客观的评论。

承前启后创伟业,继往开来谱新篇。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亮相中国、亮相世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创造辉煌的中国共产党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发展又将跃上一个新的高度。源在高山看葱茏,万里奔涌总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接续奋斗、生生不息的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在未来奋斗中再创前所未有的历史新辉煌!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中共十八大代表)

    进入专题: 十八大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731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共党史研究,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