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美国”与自由主义者为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41 次 更新时间:2013-07-03 21:31

进入专题: 斯诺登事件  

环球时报  

斯诺登1日向21个国家提出政治避难申请,各国的第一反应都比较消极。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回应,向斯诺登提出避难的条件,斯诺登随即放弃了向俄罗斯的申请。斯诺登的命运正在成为“全球性难题”,但最难堪的仍是美国。

斯诺登已让华盛顿名誉扫地,他对美国监视其盟友驻美机构的最新揭露似在产生严重后果,法德等欧盟国家反应激烈。美国的不道德像一颗“脏弹”一样在大西洋体系内部炸开,这将进一步让美国今后对世界指手画脚变得滑稽。

斯诺登先是让世界看到美国的虚伪,其侵犯公民隐私权的随意性,对他国从事网络间谍活动的胆大妄为等。美国软实力的惯性没能阻止这些认识和感受在全球范围内发酵,美国之外的世界大媒体有些出于顾忌没有对美“落井下石”,但斯诺登的爆料反复洗礼全球公众,大家都不是傻子即使话没说透,但心里都明白了。

斯诺登接下来要向世界展示美国的霸道了。他递出了21份避难申请,美国迅速“不怒自威”,用它的脸色就让各国或者退缩,或者说话吞吞吐吐。美国确是这个世界的“唯一”。

然而美国的国家实力用不着向世界陈列,它如此突出地证明自己“不可一世”,效果将正负参半。全球化时代,国际民主即使“算个P”,但做“恶霸”也未必就是什么好事。否则奥巴马何必要对日本天皇表演“九十度鞠躬”,何必要在访问其他国家时对主人说肉麻的场面话?

美国在追缴一个被全世界网民捧为英雄的自由主义小青年,此前它追缴了另一个主持维基解密的互联网自由主义者。全世界两个最著名的“互联网自由主义英雄”都成了美国的敌人,这样的对抗是非传统意义的,美国越强大,它的形象风险其实越高。

自由的国家容不下两位全球互联网自由主义的精神领袖,这个悖论花多大力气也解释不清。美国此前被很多人认为是世界最自由的国家,但斯诺登和阿桑奇的遭遇在向互联网世界证明相反的故事。此外美国至今不向任何国家道歉,甚至对批评它的欧盟国家争辩“监视有理”,美国在加深世界对它能把“贼喊捉贼”做得浩然正气的印象。

公平和正义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的普遍追求,它们不可能不向国际关系层面上浮。无论美国在其国内做得怎样,但它在国际舞台上的道德表现实在与它谋求的“世界领导者”角色不符,甚至相当差劲。它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己总做,它还经常搞双重标准、多重标准,它在很多时候成为由它自己主导制定国际秩序的破坏者。

观察斯诺登事件的走向,可以大致推测美国在相关领域的未来表现。一个连“解释”都懒得做的国家,我们大概不能指望它做什么改变。美国的国家利益仍是华盛顿制定网络政策的出发点,而且美国对国家利益的理解似乎仍停留在上个世纪。

我们相信斯诺登不是最后一个反抗美国政府的自由主义斗士,这些“突如其来”斗争的背后都有时代的厚积薄发,它们对世界的触动深度很可能比我们今天看到的更甚。未来历史对“人物”的选择和记述或许会更有趣。

互联网在改变世界,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远未走到头。

(环球时报社评)

    进入专题: 斯诺登事件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536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