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89 次 更新时间:2013-05-04 23:13

进入专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  

李金华  

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

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重大行动和发展路线图,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念、行动已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得以体现和实施。在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良好起步和开局的同时,还需要针对当前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积极加强宏观引导,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中,在实践中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值得高度重视。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是我国参与世界产业竞争的必然选择。骨干企业是一个行业中经济规模、生产效率、技术含量、发展势头、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企业。放眼全球,世界上一些重要产业均是由少数跨国公司所把控,这些企业掌握着生产的核心技术,决定着行业的技术标准,控制着行业的定价权,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现代产业发展的事实深刻表明,没有在全球同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就不可能有行业发展的领先地位。要使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目前,我国一些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具备开展高层次分工合作的国际化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依托,已在某些重点领域率先发展。随着其国际分工地位的强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这些企业有望在某些领域成为全球重要的研发和制造基地,成为市场活力大、产业链完善、辐射带动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是我国产业打造世界品牌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品牌是一种无形资本,一方面能为消费者创造更高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稀缺资源向最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企业转移,从而提高全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说,品牌是企业实力的展现,是企业地位的象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应打造出世界著名的品牌,占领世界市场。目前,国际上有一些著名企业和品牌风靡全球,独领风骚,成为行业的旗帜。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需要培育出此类的国际顶级品牌,这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需要遴选具有发展潜质的企业,以技术为突破口,培植其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手段,推动企业向集团化、大型化方向发展,促成企业迅速形成巨大生产能力,快速占领市场,实现规模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创新,同时技术创新的成果也需要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其价值。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谁拥有了生产技术,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因此,要从技术入手,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桎梏就是核心技术的缺乏。一些新兴产业的生产技术均存在较大的外部依赖性,如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最核心的产品集成电路芯片,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这使得我国企业被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转型升级困难。因此,在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链形成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统筹顶级制造企业的技术力量,集中进行行业的共性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在推进原始创新的同时,利用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成果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及时指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领军企业进行跨国生产和跨国经营,提升其产品的国际化发展水平,抢占先机,抢占技术链竞争的制高点。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关键要培养领军企业的领军人才。现代企业成长的大量事实证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归根结底依靠人才,依靠领军人才的管理水平、驾驭能力、道德涵养等。一位优秀的企业领军人才,应该具有深邃的战略眼光,卓越的胆识魄力,超凡的统领能力,能高瞻远瞩,精准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科学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领军人物能带出一流的决策团队,并能当然地成为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因此,企业中的杰出人才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元素,而企业领军人才更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因素。在复杂的世界市场环境和激烈的技术竞争背景下,一个有远见、有思路、有胸怀的领军人物,才能真正引领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成功,才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的培育与形成还受综合国力、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人才政策等多种杠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立体运作,方能取得成效。

来源:经济日报

    进入专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59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