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购岛闹剧,给我收回钓鱼岛管控权提供了有利的时机,我国公布钓鱼岛的领海基线,为我管控钓鱼岛提供了法律依据,从此维护管控钓鱼岛领土主权进入了正式议程,双方将围绕主权管控展开长期不懈的斗争。而挑起钓鱼岛之争的幕后推手是美国。随着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美国的危机感愈来愈重,战略重点东移明确无误的指向了中国,而挑起中日之间冲突的美国就想要用老三挑战老二,老大观火。中日之间最好现在就交火,只要不牵进美国,双方斗的愈激烈美国战略重点东移就会愈快,美国用两架F—22给日本打气壮胆,日本右翼就跳得更凶,鱼鹰不是落户普天涧机场了吗,第二部远程反导预警雷达也达成在冲绳部署协议,这正是美国所要达到的预期。中日之间如果动武就会帮美国更大的忙,最大赢家是美国,中日都将在冲突中受害。如何破解冲突?既要对日本保持高压和戒备又要在抓住主要矛盾在罪魁祸首身上做文章,真正打到老大的身上,要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应对。
2012年9月6日,我国对外宣布的中国银行“外币交易系统”,“转账系统”都已准备就绪。从这一天起,世界任何希望不以美元进行石油买卖的国家,都可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这一行动的后果巨大,无疑将会是降低美元作为世界储蓄货币的催化剂,并将改变世界能源贸易的格局。从9月6日开始,美元指数已从当日的81.467降到11号的79.73。迹象表明,从中国政府宣布这一刻起,美元已经开始失去其原来的全部控制力量。
9月7日,中俄之间的新贸易协定签署,协议中,俄罗斯联邦同意卖给中国所想要的任意数量的石油。从1970年开始,基于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与沙特皇室所签订的协议,石油交易只能用美元交易。然而,作为世界石油贸易大国的中国,声明将寻求在石油交易中绕过美元,并以本国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来出售自己的商品,这无疑直接会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原油是世界的本位货币,而不是人民币,不是英镑,也不是美元。世界财富的转移是通过原油,而不是其他任何产品。而美沙协议使美元成了石油(本位货币)必须依赖的硬通货。而改变美元地位的事件,在原油史上从未发生过。原油已经变成美国整个经济的推动力,美国生活中的所有事都是围绕原油进行的。原油已经变成了美国经济背后的推动因素。以前,没有美元的参与,所有国家的原油买卖、交易都无法进行。现在中国外币交易系统,转账系统交易平台的正式启动就宣布美元一家独揽的本位货币构成的格局,发生了挑战性的变化。中俄联合向美国保持的经济霸权核心美元发动了进攻。当世界上大多说国家开始绕过美元,采用其他货币进行石油交易之后,所有债务的重压及衰退了的制造业将会到来并对美元造成冲击。中俄之间的这一新协议将使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将无法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北朝鲜和委内瑞拉等其他国家也会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来与中国进行石油交易,然后得到的人民币,从中国购买必要的产品以维持其经济项目。
谁享有造币权谁就能从中渔利,在世界范围内所有外币储备金中,美元还是占到了60%。绝大多数的国际贸易(石油买卖)都是以美元结算的,这在经济上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优势,而且由于大量的贸易活动都是用美元结算的,因此,世界各国出于贸易需求也需要大量的美元库存。美国的新自由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次就多印了一万七千多亿的货币进入国际市场,造成通货膨涨,让全世界为美国失去监管的金融泡沬埋单。美元截至2008年,美国发行国债总额为9.6万亿美元,欧洲美元约4万亿美元以上,两项合计,美国获得的铸币税收入超过13.6万亿美元。如果再考虑到部份美国境内的外国存款、境外流通的美元,以及境外持有的约12万亿美元的公司债券,美国向全世界征收的铸币税收入超过25万亿美元。仅前两项,数字也已与美国2008年GDP总额相当,其中就包括中国大约7%的贡献。这些都是世人民对美国的无偿贡献。这一惊人的铸币税收益,促使美国、欧盟和日本都努力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中国必须凭借全球第二大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币规模位居全球第三的地位,从我国利益最大化出发,适时推出人民币的国际货币本位币方案,以构建美元、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
我国改革开放的前30年由于国力较弱,采取“赚美元”的战略有其必然性。但在中国已进入建国后的第三个30年的重要历史时期,如果继续无视国家货币体系中的巨额财富漏出和继续坚持过去僵化的金融战略,中国向国外无偿地输出铸币税将会超过现在的数倍,这必将犯下历史性的战略错误。
一个崛起的世界强国,只有建立起具有普世公信力的货币体系和金融系统时,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货币本位币的话,中国可以因此获得一份铸币税收益。当人民币作为国际本位币之一,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备货币,这种对人民币的需求构成直接的铸币税收益。
从2007年6月,首只人民币债券在登陆香港;2008年12月4日 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8年12月25日 中国已与包括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八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大步加快;2009年2月8日 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2009年3月23日 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4月2日 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11年5月4日,中日韩三国财长声明采用本国货币贸易结算;2012年8月30日,世界第二大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和德国达成双边协议,同意在今后贸易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和欧元进行结算。汇丰银行近日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人民币预期将首次超越英镑成为全球贸易企业在未来半年考虑采用的三种主要结算货币之一。在中国内地,预计年内人民币将超越欧元成为贸易企业结算货币的第二选择,仅次于美元。以上种种事件强烈的预示着,人民币正在亚洲的区域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也必须向国际化方向迈进。
但客观的认识,目前人民币每年跨境的流量大约有1000亿元,在境外的存量大约是200亿元。中国人民币供给量(M2)约为20000亿元,这意味著境外人民币大约是人民币总量的1%。由此可见,人民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接受。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渐进发展的阶段,中欧贸易额为4779亿元、中日贸易额为3449亿元、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为3623亿元、中韩贸易额为2139亿元、中俄贸易额为835亿元,随着人民币与各国贸易货币结算的增加还会有更大的突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