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根据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的结论,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在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供应紧张的形势下,特别是当中国正在开发包括“春晓”在内的共5处油气田的时候,日本开始制造种种舆论,东海资源之争逐渐浮出水面。
一、“春晓”等油气田的位置
根据二战后国际公共渔业资源管理权的惯例,各国对于自己领土的大陆架在海底的延伸部分拥有管辖权。根据这个原则,中国已经从国际海底管理局获得了位于东太平洋的7.5平方公里的优先开采矿区的权力。因此,中国政府主张,对于中国大陆架自然延伸一直到日本列岛附近的冲绳海沟之间的部分拥有海洋资源的管辖权。
日本政府曾于1972年至1991年、1996年至2000年两次对东海海底进行过勘探,但对海底资源的储量却未掌握。根据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的结论,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当中国正在开发的五处东海油气田初步取得成果之时,日本开始制造种种舆论,东海资源之争开始逐步浮出水面。
根据“圣地亚哥宣言”的内容:“领海为领土向外延伸的200海里以内范围”,由此产生了200海里排他性经济区的概念。在1960年之后,有关国际海洋法条约审议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开始逐渐成为一种主张。日本借200海里经济水域的概念,认为在中日之间距离不足400海里的区域内双方等距离的中心线划分。
2004年4月,中国与日本进行的磋商中,明确表示尊重国际海洋法条约,但同时认为,日本所领“冲之鸟岛”只是一块岩石,周围无权设置所谓“排他性的经济区”。中国政府认为,中国企业的开采行为完全是在中国领海内的。但是从大局出发,考虑到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希望双方共同协商。
日本政府及媒体所谓的“中间线”是违背公平原则的,因为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东海大陆架是中国领土的自然延伸部分,中国对东海资源拥有管辖权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处于东海和太平洋之间,日本列岛与东海大陆架之间有条天然屏障----冲绳海沟,所以,日本要求将东海的一半划为自己的利益所在只能是很片面的单方面主张,没有经过任何协商,也没有获得任何承认。
“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公里的东海西湖凹陷区域,由4个油气田构成,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目前,长达470公里的海底管线已经开工铺设,春晓开采设施建成后,通过海底管线每年可向浙江和上海输送25亿立方米天然气。估计2005年5月第一期正式开始投产出油。从地理位置上讲,这5个油气田所在位置,不仅属于中国大陆架自然延伸部分,而且,也在所谓的“中日海洋中间线”的中国一侧。
二、日本媒体的恶性炒作
东海之争源于日本媒体的恶意炒作。2004年5月27日,《东京新闻》记者和日本某大学教授平松茂雄乘飞机对我国东海天然气开采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所谓的“调查”。第二天,题为“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建设天然气开采设施”和“日中两国间新的悬案”等报道和评论在《东京新闻》上连续刊出。其中充斥着“中国向东海扩张”、“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等文字内容。日本数百个网站不辩是非地进行了转载。结果使日本民众在这种恶意煽动下,产生了不满情绪。
接着,日本媒体又开始以民众意愿代言人的角色开始批评政府“反应迟钝”,“损害国家利益”。同时,一些有政治目的的政客和强硬势力也参与进来,要求政府采取行动,维护本国海洋权益。日本政府官员的行为也逐步升级。6月23日,日本经济产业省相中川昭一乘直升飞机到东海上空对中国的“天外天”、“春晓”、“平湖”三大油气田进行了约1个小时的“视察”,并认定中国侵犯了日本的东海海域经济权益。6月29日,中川昭一对外公开表示,日本政府已经决定7月上旬派出海洋调查船前往东海海域所谓“中间线”日本一侧进行海底资源调查。
三、中日政府方面的交涉与分歧
6月30日,中国外交部长助理沈国放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对日本派船一事表示“严重关切”。次日,外交部发言人在主持例行的记者招待会时指出,“中日双方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确存在争议。中国方面的立场是,双方应通过谈判解决有关问题。希望日本方面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能够从维护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不要采取任何使事态复杂化的言行。
早在6月21日中日两国外长在青岛召开的会议上,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就曾经提议中日两国“搁置分歧”,共同开发东海资源。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这也许是对待东海海洋资源最好的解决方式了,但是受日本媒体错误解读的影响,日本政府没有做出反应。
中日双方于10月25日在北京进行了磋商,日方参加人员为外务省亚太局长和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厅长,中方参加人员为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等。日本方面用“日本沿岸200海里”的方案代替之前的“中间线”,企图用这样进一步的策略对中国方面施加压力。显然这样的要求从国际海洋法条约的角度来看是无理的;,并且,日方还要求中方提供春晓等油气国的具体数据,并在日本一侧水域进行矿区设定,以及中国海洋资源调查船的具体活动数据。会议没有取得实质成果。
四、日本方面的行动
2004年12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在明年的预算中列入高达130亿日元(1美元约合104日元)的调查费,用于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和试验性开采。此前,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提出时刻又追加了30日亿元,大大超过2004年度38亿日元的相关经费。日本将建造的调查船为8000吨级,能利用地震波对地质结构进行三维立体勘测,并进行大范围的海洋调查,而中国韩国目前拥有的调查船的吨位只有2000吨至4000吨。据日本《每日新闻》透露,这种高性能的海洋调查船很可能在2008年投入使用。
在东海资源的问题上,日本政府目前的政策有使局势越来越复杂的倾向。在日本政府一份,关于划定大陆架的基本构想》的文件中,规定从2004年到2009年,要投入1000亿日元,运用一切方法,达到2009年5月底向联合国大陆架界定委员会提交有关日本大陆架的详细资料的目的。以达到到将日本大陆架扩展到350海里的目的。日本的“大陆架调查推进议员联盟”指出:“如果日本要求延伸大陆架范围的主张能够得到(联合国)的批准,那么日本的国土就可以扩大为目前的大约1.7倍,同时,将成为资源大国。大陆架是留给未来日本的一份非常客观的财富。”
2004年8月7日,首次“关于大陆架调查与海洋资源相关省厅联络会议”首相官邸举行,制定了为确保蕴藏着矿物资源的大陆架的权益而尽早划定大陆架的基本方针。由小泉首相亲自领导的委员会“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将指导民间企业在这一海域开采油气资源。
五、理性的态度
两国在东海海洋资源的问题上各有主张,而且已经由资源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中日两国无论哪一方一味地炒作和单方面强硬行动只能使局面越来越难控制。因此,无论是两国政府还是民间,都应该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首先应该理智客观地报道事件的原因及发展,让两国民众充分了解事态真象,以避免民众过激的情绪和行为。其次,两国应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协商机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拿出有诚意的方案进行探讨,最终达到共同开发的目标。另外,目前状况下,两国政府应该避免单方面不恰当的行为,以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此文原载《中国科技财富》杂志2005年第3期,总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