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文 朱鸿鸣:中国经济“调结构”突出矛盾和突破口在哪?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91 次 更新时间:2012-12-25 22:06

进入专题: 调结构  

赵昌文   朱鸿鸣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2013年将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一年。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包括到2015年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但受制于各种因素(如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体制机制制约),经济结构调整进度尚不如预期,要达成“十二五”目标,必须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加快调整力度。那么,经济结构调整该如何进行呢?

首先,要将改革制约结构调整的深层次体制机制与解决当前经济结构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相结合。一方面,当前存在的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许多重大结构性问题都具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根源,以改革促调整,以改革促转变是必由之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另一方面,结构调整是“一连串的事”,是在一系列的对当时经济结构中突出问题的解决中实现的;同时,改革需要有载体和着力点,需要在解决当前经济结构中的突出问题中予以推进。

产能过剩是各类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非常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当前,钢铁﹑水泥﹑煤化工、光伏、风电、多晶硅、平板玻璃等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或大量的落后产能,影响企业效益和经济效率,迫切需要建立治理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

对产能过剩的治理,首先要用改革的手段,即以改革破除产能过剩或落后产能形成的深层次体制根源,如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不合理、政府职能越位和资源价格改革滞后,等等。可以说,不进行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即使花大成本治理或淘汰了原有的过剩产能及落后产能,也会形成新的过剩产能及落后产能。

治理产能过剩,还要用市场的手段。产能过剩情况之所以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或充分尊重。要更好地协同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市场主体能动性和市场倒逼机制来淘汰落后产能,如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

治理产能过剩还必须优化政府作用机制。产能过剩一定程度上是个周期性现象,有市场失灵的因素。政府应实施合理的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综合利用经济(如财税金融手段)、法律和行政手段,通过强化政策约束机制,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加强政府引导作用与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协同来治理产能过剩或淘汰落后产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政府作用的不当也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应严防产业政策的不合理所导致的产能过剩或落后产能。

其次,要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各类产业结构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可能互为前提,需要整体推进。另一方面,结构调整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除了坚持整体协调推进原则外,关键在于找到调整的突破口,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当前可以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两大任务,一是要治理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二是要继续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经典金融学理论和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资本市场在推动创新,促进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优于银行体系。当前,除继续深化银行业改革和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外,应善用资本市场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此,一方面新兴产业类企业应加强公司治理,规范管理,增强企业质量,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资本市场新兴产业的倾斜力度,增强资本市场对新兴产业的可及性。三是要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应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

第三,在结构调整中要全面认识消费和投资的角色,处理消费与投资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的同时,也强调了“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一方面,有必要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加消费比重。根据短期宏观分析框架,即基于GDP三大需求结构的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的确在于投资比重过高,消费比重过低。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全面认识投资,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第一,结构调整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失速给结构调整带来的阻力和障碍远远大于倒逼机制所形成的压力和动力,因此在结构调整中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投资力度。第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投资驱动,而在于低效率投资驱动,或外延型投资驱动。因此,在结构调整中应充分重视对投资结构的调整,优化投资,提升投资效率。(两位作者分别供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金融所)

    进入专题: 调结构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19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