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成:从2004年大选看美国政治的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865 次 更新时间:2005-03-08 11:19

进入专题: 美国政治  

刘学成  

“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生态环境,美国人民的心灵笼罩着挥之不去的安全阴影,也重塑了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进程。同时,2000年总统选举的争执导致美国社会巨大的裂痕。这种裂痕又因伊拉克战争和布什政府的经济社会政策的分歧而进一步加深,使2004年的总统选举空前激烈,美国选民的政治分歧更加尖锐。许多民主党人认为,2000年布什当选总统缺乏合法性,布什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窃取了美国的总统职位;但对共和党的支持者来说,布什是民族英雄,是领导全球反恐战争和保卫国土安全的强有力的“战时总统”。在2004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共和党为布什大唱赞歌,掀起了一场“造神”运动。

2004年总统选举被视为美国的“世纪选举”,民主、共和两党的胜负决定着美国未来政治发展的方向。民主党人决心把布什拉下总统宝座,而共和党人要通过这场选举证明过去四年布什总统是合格的总统,争取布什连任将进一步确认布什政府的政策得到选民的认同。这次选举使布什总统以51%的普选票和286张选举人票获得连任,共和党还以55个参议院议席、231个众议院议席进一步控制了国会。在未来四年中,布什总统还有机会任命3名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使共和党进一步控制最高法院,进而加强了共和党在美国国内政治中的“霸权地位”。共和党在大选中决定性的胜利,为布什总统在其第二任期内推行共和党的经济社会政策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的政治环境。过去四年来美国的政治生态具有四个明显特点与发展趋势。

牺牲民权,确保安全

“9·11”事件彻底改变了美国人对于安全的看法。自从“9·11”事件发生以来,美国的国家安全观和安全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美国很少关注会有什么力量或国家敢于或有能力向美国本土直接发动进攻和实施军事打击。“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在安全观上发生了三方面根本改变:(1)国内安全放在安全战略的最优先地位;(2)优先打击对美国及其盟国构成威胁的非国家的恐怖主义组织以及与之有联系的“无赖国家”,特别是“邪恶轴心”国;(3)对正在兴起的大国采取“合作与牵制”相结合的政策,在利益交汇的领域争取可能合作,在利益冲突的领域进行牵制。在过去的四年中,安全问题压倒一切,在国内成立国土安全部,对现有的情报机构进行调整、改革和加强;在国外,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对美国的军事力量部署进行了最大规模的调整,以便应对新的国际安全形势。

2004年的大选是“9·11”事件以来美国举行的首次总统选举。过去,美国选民在选举中更关注经济和民生问题,最突出的例子是1991年老布什“打赢了战争,却输掉了选举”。但今年,反恐和伊拉克战争始终贯穿选举全过程的主要议题。虽然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严重,但是选民还是优先考虑国家安全问题。在传统上,处理安全问题一向是共和党的强项,而经济、社会问题是民主党占优势。共和党的竞选纲领突出安全和反恐,在三次总统候选人的辩论中也充分突出反恐和安全,把布什塑造成“战争总统”。在国家处于战争状态下,选民一般不倾向于更换总统。因此,共和党在各种场合向选民灌输,布什更能够领导美国打赢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另一方面,美国民众为了安全,甘愿放弃某些民权。其中最突出的是侵犯公民权利的“爱国法案”。美国以反恐和国家安全需要为借口侵犯新闻自由,限制外国记者的行动。美国国务院2004年7月16日规定,常驻外国记者在等待延长签证有效期时必须离开美国。同年10月24日,美洲记者协会在危地马拉召开第60届大会,美洲记者协会新闻自由委员会主席拉斐尔·博尼利亚表示,美洲新闻界正经历着“一系列令人不安的针对媒体和记者的人身、经济和法律攻击”。博尼利亚还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要求记者报告机密消息的来源。美国办案法官多次判处记者藐视法庭,把拒绝提供消息来源的记者投入监狱。根据《纽约时报》报道,一名联邦法官判处两名拒绝提供消息来源的美国记者18个月的监禁。为了打击潜入美国的恐怖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美国安全部门在全国建立监控公民、掌握社会动态的线人网。美国的线人分布在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以不同身份出现。2004年11月15日,一名男子在白宫前自焚,后来被救起。《华盛顿邮报》次日披露,该自焚者是联邦调查局的线人,为抗议不公正待遇而自焚。“9·11”事件后,美国实施“全民线人计划”,训练居民在社区互相监视,举报可疑活动。根据这一计划,在每3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成为当局的线人。该计划已在10座大城市实施,第一阶段已有100万人参加。对此,美国公民自由同盟警告说,线人的泛滥将损害美国公民的人权。

总统选举制度的非民主化弊端渐显

美国的总统选举是间接选举,实行选举团制度,采取“胜者通吃”的原则。选举人票的总数与国会参众两院的议席相等,即538席。在一个州中,如果总统候选人获得该州多数普选票,该州的所有选举人票就属于他。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戈尔获得的全国普选票多于布什,只是在有争议的佛罗里达州,戈尔比布什少几百张普选票。最后由最高法院强制裁决,布什才登上总统宝座。

在选举团制度的运作下,总统候选人把竞选的财力和人力主要集中在关键州的争夺上。他们对本党的基础州和对方的基础州一般不花或少花财力和精力,而在游离州进行搏斗。例如,在2000年和2004年的两次总统选举中,关键的三个州是佛罗里达州(27张选举人票)、宾夕法尼亚州(21张选举人票)和俄亥俄州 (20张选举人票)。谁赢得这三个州中的两个州,谁就会赢得总统选举。这两次大选中,布什均赢得佛罗里达州和俄亥俄州。在这种制度下,即使一个候选人在全国总投票中获得多数票,却仍可能因得不到足够的选举人票而落选。

许多选民认为这种选举办法不合理,也有不少人建议修改宪法,按候选人所得普选票的比例分配选举人票,但至今未能取得进展,因为修宪需要参众两院都以2/3的多数票批准才能通过。在2004年总统选举过程中,科罗拉多州试图对选举团制度进行改革,提出把选举人票按照各候选人得普选票的比例进行分配,但是该州投票结果未能通过。

决定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在竞选中能否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竞选者能否筹集到足够的资金。鉴于2000年总统选举中出现的政治献金问题,国会通过了《麦凯恩-范因戈德竞选财务法案》,试图对政治献金进行规范和限制。然而,两党在2004年的大选中所筹集的资金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民主党为3.898亿美元,共和党为3.853亿美元。这次总统竞选共花去17亿美元,而2000年的总统竞选经费接近10亿美元。由此可见,新法案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目的。

选举金钱化是美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刘杰指出:“美国的民主向来以‘钱袋的民主’著

称于世,进入20世纪90年代,金钱政治的强大影响更是节节攀升,没有金钱为后盾的候选人几乎根本没有获胜的希望。”判断一个候选人是否有胜出的可能,跟踪他的筹款能力和竞选经费的变化是一个硬指标。因此,国会通过的《麦凯恩-范因戈德竞选财务法案》不过是一场政治秀,旨在平息2000年各种政治献金案所引起的党派攻讦和公众不满。

只要有法案,就会有对策。这次选举出现了一个新的奇特现象,即出现了五花八门的“527”委员会。这些组织是在政党组织系统之外、为其支持的竞选人助选的宣传鼓动团体,其名称取自美国联邦税法中规范捐赠的第527条款。这些团体旨在绕过《麦凯恩-范因戈德竞选财务法案》的某些规定,不受限制地接受各种献金。据估计,在这次大选中,这类组织共筹集到2.77亿美元。这些“527”组织所筹到的捐款大部分来自富有的党员,至少有40多位有钱人各捐了100万美元。而在2000年的大选,捐款百万美元以上的大户只有6位。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麦考利夫指出,“527”组织的兴起将威胁到政党和政党制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类组织实际上是各个参选政党的得力助手,它们不隶属于政党但又为其服务的志愿团体,很多负面竞选的新闻和指控来自这类组织。这类组织事实上成为政党候选人筹集竞选资金的新渠道。

分裂的社会,极化的政治

在2004年的大选中,布什总统获得31个州的选举人票。共和党在参议院的席位增至55席,比上届多4席,在众议院中增至231席,比上届也增加4席。布什赢得的31个州从南方一直延伸到中西部和大平原的广大地域,民主党失去2000年戈尔赢得的新墨西哥州和艾奥瓦州。美国南部和中部地带全是共和党的红州,民主党的蓝州仅处于东北部和太平洋沿岸。即使在这些蓝州,共和党的得票比例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民主党在政治地理上进一步边缘化。

在共和党的红州中,民主党失去6个众议院议席,而在布什两次均获胜的州中,共和党获得6个原来属于民主党的参议院议席,连民主党的参议院少数党领袖、南达科他资深参议员达施勒也竞选连任失败,布什在佛罗里达州所得选票也比克里高出5个百分点。红州变得更红。从各州选区竞选的情况来看,共和党获得城市郊区、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的选票,而民主党一般在大城市和传统工业地区占优势,形成“农村包围城市”之势。美国著名学者斯卡拉皮诺最近在北京表示,作为民主党基础州的加州,其政党政治分布图与全国大体一致。民主党在洛杉矶和旧金山等沿海大城市占优势,而共和党控制了内地的乡村和中小城镇。然而,透过两次大选,人们清楚地看到美国党派政治的极化和价值观的保守化。与其说两党在地理上的分裂,倒不如说两党在政治理念和价值观上的对立。从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竞选纲领来看,在一些重大的国内社会经济政策方面,两党的立场也是泾渭分明,针锋相对。共和党奉行“保护生命”的反堕胎政策,而民主党赞成“支持选择”的认同政策;共和党主张修改宪法禁止同性婚姻,坚持传统的异性婚姻,而民主党反对把禁止同性婚姻的条款入宪;共和党反对不加限制地从事干细胞研究,而民主党力陈这项研究旨在探索新的医疗手段,造福于人类;共和党力主减税并使之永久化,而民主党强调征富有阶层的税;共和党主张社会保障制度部分私有化,而民主党不赞成。从过去四年的两次大选来看,两党的社会经济政策上的这些分歧和对立不但没有弱化,反而进一步强化。

这种分裂还表现在标榜超越党派的媒体纷纷表态站队,要么支持克里,要么支持布什。随着大选进入白热化,《纽约时报》首先发表社论,立场鲜明地支持克里,说克里具有成为领袖的素质。《华盛顿邮报》等也迅速跟进,支持克里。支持布什的媒体也不甘落后,《芝加哥论坛报》高度赞扬了布什在面临挑战时所表现的坚毅和勇气。据报道,截至大选前夕,全国有200多家媒体表态支持克里,而有180多家媒体为布什撑腰。

以前,民主党的温和派和共和党的温和派构成选民的多数。这支力量成为左右选情的中间力量。克林顿的竞选策略就是面向中间选民。这是克林顿连选连任的秘诀之一。随着社会极化现象的发展,中间选民大幅减少,反布什的“ABB” (Anybody but Bush)力量与支持布什的各种保守势力势不两立。这是战后60年来美国社会罕见的分化。鉴于美国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的现实,共和党的竞选战略是最大限度地动员本党的基础选民出来投票,而不把重点放在争取“游离选民”上。余万里指出,媒体把布什的竞选顾问卡尔·罗夫的策略概括为“忘掉中间选民,取悦基础选民”。共和党基础选民的特征很明显:保守、已婚、拥有枪支、住在郊区或者乡村、经常上教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民主党正受到地理、社会和政治的三重边缘化,民主党的衰势突显,而共和党如日中天。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爱德华兹强调今天的美国是“两个美国”,即一个贫困的美国和一个富有的美国。事实上,我们还可以说,今天的美国是自由主义式微、保守主义盛行的美国,是民主党衰落、共和党得势的美国。这次选举之后,许多灰心丧气的民主党人希望离开美国,移民加拿大。更有一种极端的异想天开的蓝图——重组北美大陆,把美国民主党控制的蓝州并入加拿大,称为“加拿大合众国”,而美国共和党控制的红州另建“耶稣兰”国。

保守主义渐成美国政治文化的主流

冷战结束以来,保守价值观正在取代自由主义价值观成为美国社会文化的主流,美国的公民意识形态日益趋向保守,共和党的政治纲领迎合并推动了这种潮流。反对堕胎,反对同性婚姻和干细胞研究,维护传统的家庭伦理和宗教信仰,这些都体现了典型的保守主义价值观。在总统候选人辩论过程中,作为天主教教徒的克里赞同堕胎,美国的保守公众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至少认为他在宗教信仰方面是不虔诚的。他的观点不能反映美国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观。

2004年大选表明,这场选战不仅是民主与共和两党的政治竞争,也反映了美国社会中的信仰之争。在西方民主制国家中,美国是宗教信仰强烈的国家,其社会宗教文化的驱动是政治生态发展最基本的源泉。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内保守化趋势持续发展,美国人的宗教意识变得越来越强烈。布什所属的南方福音派基督教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现在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宗教派别,绝大多数教徒是共和党人,政治上非常活跃。2004年11月7日《洛杉矶时报》发表评论指出,那些去教堂选民的80%投布什的票。他们声称,没有其它的问题超越道德价值——不是恐怖主义,不是伊拉克,不是经济。一位选民表示:“我投基督教的票。” 他认为,美国国家实体有两根支柱,即英国的公民社会和纯洁的基督教。这场选举是关于同性婚姻,是关于堕胎,是关于宗教在美国生活中的作用。民主政治的原则是公众政治诉求与个人宗教信仰分离,但是在美国政治中,宗教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超出个人信仰的范畴,对政治议程产生着明显的影响。宗教在政治上的活跃、教堂的增长以及公众宗教信仰的强烈,这种状况已经使一些人认为美国可能进入第四次宗教“大觉醒”的初始阶段。

从美国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来看,民主党主要代表美国政治思潮中的自由主义,而共和党代表保守主义。在布什执政的四年中,传统的保守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结合,支配着布什政府的内政外交的决策进程,新保守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布什政府中身居要职。在布什第二任期,其内政和外交决策班子中的保守势力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在今天的美国,保守主义同事业追求、家庭责任、婚姻忠诚、珍爱生命和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是褒义词;而自由主义却与同性恋、不信上帝、维护堕胎权利等联系起来,却是贬义词。在这次大选中,基督教教会公开介入政治,号召其成员不支持同性婚姻和主张堕胎权利的候选人。根据民调,大多数美国人不认同同性婚姻,四分之一的选民把价值观视为主要关切。选后调查表明,影响选举的最重要的议题是“道德价值观”(22%),超过了人们先前普遍认为的经济(20%)和反恐(19%)。克林顿指出,克里被共和党人说成反对家庭和宗教。在今年的总统辩论中,布什指责克里是极端自由主义者,而克里却只能进行自我辩解。布什的保守支持者们认为,布什是里根总统的政治继承人,决心利用其总统职位提升共和党的优势地位。

推进保守的经济社会立法,打造共和党的政治霸权

如果说布什总统在第一任期内进行了外交安全政策的“革命”,即推行所谓的布什主义,那么他在第二任期将要在国内推进大刀阔斧的经济社会改革,在历史上留下他的总统印记。在竞选连任后不久,布什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他未来四年在美国施行的内外政策及其目标。他称,他在选举中获得了政治资本,现在是要使用它的时候了。在他陈述的新政中,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在经济领域,他彻底改组了他的经济班子,为推进他倡导的政策作了组织准备。在改革税收制度方面,他没有详细阐述,但他明确了税制改革的目标,把目前的减税计划持续到2011年,在他的4年任期内把目前的财政赤字减少一半。

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他主张实行部分私有化,允许年轻的劳动者把部分的社会保障金存入个人储蓄账户。

在社会议题上,布什将继续坚持传统的家庭和信仰方面的核心价值观,将以立法手段,对支持堕胎、同性婚姻等非传统生活方式的自由主义思想,挤压其社会空间,推动禁止同性婚姻的宪法修正案,建议将婚姻定义为异性婚姻。布什总统还通过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试图推翻最高法院关于妇女拥有堕胎权利的裁决。

共和党发誓,要巩固自“9·11”以来在社会和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的成果,建立美国政治中的“共和党霸权”,扭转新政以来自由主义政治理念在美国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有人把布什对美国经济社会政策的重大改革称为布什的“新政”。对于布什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民主党均会反对。可以预见,在未来任命大法官和实施上述改革方面都会出现两党的严重对立和社会的抗争。布什政府计划未来4年的国防预算比第一任期增加40%。既要连年减税,又要大幅增加国防预算,还要实现在4年内把预算赤字减少一半的目标,这将是对布什政府的严峻挑战。目前的布什新政的主要目标是要利用共和党在三权中的有利地位,进一步扩大共和党在国内的政治基础,巩固共和党在美国政治中的“霸权地位”。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进入专题: 美国政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1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