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中国外交的总基调和主旋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71 次 更新时间:2012-12-02 21:28

进入专题: 中国外交  

庞中英 (进入专栏)  

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结合预示着中国外交在接下来几年的转型

十八大报告第十一部分论述了中国外交,报告的其他部分如经济转型、文化建设、国防现代化等等也直接或间接与外交有关。这些有关外交的重要表述,体现了中国外交的连续性和创新性,一方面对过去10年的中国外交进行高屋建瓴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根据世界形势巨大变化提出的挑战,作出了关于中国外交的原则性、理论性、创新性的回应。

未来中国外交仍以连续性为主

对国际形势进行判断一直都是中共的优良传统和取得胜利的一个路径,也即任何重大决策都要建立在对世界局势——国际政治现实的正确判断基础上。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关于外交部分的开篇就是这种判断。

过去10年,国内外学术界对国际形势问题有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世界形势是否变得严峻起来。十八大报告没有截然接受关于国际形势的乐观看法或者悲观观点,而是把两种实际上互为补充的观点用辩证唯物论的方法综合到一起:“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但是,“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这样的提法理性且平衡,指出未来世界的两种可能性:和平的可能性和战乱的可能性。在目前复杂的世界局势下,如西方(包括欧洲)仍在金融危机中,金融危机对西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欧美社会动荡;美国在“单极世界”的神坛摇摇欲坠,越来越多的美国学者承认美国处在“霸权后”阶段。对国际形势作出大的、非此即彼的结论是比较困难的,也没有必要,不如把两种可能性都指出来,这样就为接下来的中国外交至少作好两种准备。如果世界总体和平的趋势占上风并可持续,那么中国将会进一步发展;如果世界总体趋向于战乱,则中国也有为最坏的情况作准备的考量,坚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在这一对于国际形势的大判断之下,接下来清楚地回答了“我们到底追求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基本问题,这是十八大报告关于外交部分的精华,颇具新意。“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通过这段精彩简练的阐述,中国主张(“要”)什么,反对(“不要”)什么,一目了然。

之后是对过去10年中国外交政策一个简明扼的要总结和展望。“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句话非常值得外部世界注意,因为它说明未来的中国外交主要以连续性为主。

“有所作为”成分在增加

报告接下来谈到中国外交的原则。“原则”一词,中国与外国的理解不一样。与以前的中国外交多数使用否定词“不”来说明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有所不同,虽然这次报告在有的地方仍然使用了“不”字,“不”的基调未变,但是,一个变化是,开始更多地使用肯定词“是”来重申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显示了中国外交的“有所作为”成分在增加。

第一是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或者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再次重申独立自主,强调中国的外交政策是13亿中国人民制定的,而不是任何外来势力。

第二是主权原则:“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当有的国家一方面高喊主权过时,另一方面又践踏别国的主权时,中国对主权问题坚定地亮明立场,代表并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

第三是公道正义原则:“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公平和正义问题愈加突出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主张,一定会在世界上产生积极影响。

第四是主张采用和平(外交)而非军事手段解决纷争冲突的原则:“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第五是反霸和反对强权政治的原则:“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时,向全球人民重申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

第六是全球主义的原则:“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一原则是在新的全球化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原则的继承。

关于中国的经济外交政策,报告明确表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实际上,自改革开放始,经济外交就一直是中国外交事实上的一个主旋律。十八大报告的这一段话既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即中国在经济外交上的做法将继续。中国的经济外交是为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为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过去5年,西方爆发了金融危机并波及、影响到整个全球经济,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为了解决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尤其是二十国集团等,以缓解和解决金融危机的冲击。

在中国领导人自2008年到现在持续参加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中国与其他国家积极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这是具有巨大的世界历史意义的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管理世界经济的主要是欧美日,而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的管理不再由老面孔垄断,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创新的表达和提法

关于具体的外交,总体上,“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第一,关于中国与发达国家关系的考虑。其主要任务是“改善和发展”,“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

经历30多年的发展,欧美日分别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这里的“新型大国关系”是最近几年的新提法,体现了“改善和发展”与这些西方国家关系的新的内容和方式,即“新型”。事实上,在与美国和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上,中国已一再主张双方建立和形成新型的双边关系。

第二,关于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周边国家是中国与全球关系的地区基础。报告再次重申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周边政策: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第三,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十八大报告通过说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来表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这样的表述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

第四,中国的多边外交。报告没有包括传统的中国外交说法“多边是舞台”,而是表示“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赋予多边外交更加重要的意义,显示了中国对国际合作的理解趋向深入,深知多边绝对不仅仅是“舞台”,而且是事关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的大问题。

第五,关于已经很热的“公共和人文外交”,以及其他方面外交,例如“政党外交”、“民间外交”,以及国内讨论很多的“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的问题。“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共最主要的政治文件中。

十八大报告与外交相关的提法,还体现在其他一些章节。

关于中国文化。报告重申2011年首次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结合上面提到的“人文外交”,即中国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这预示着未来几年中国外交的文化特征愈加明显,这是一个伟大民族在世界上文化自信的象征,中国提供和贡献给世界的绝对不仅是物质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和观念的。

关于中国国防。报告指出的“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已经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应。接下来的中国外交,将面对着新版本和新式样的“中国威胁论”的挑战,中国外交尤其是中国的军事外交,需要有抵制和破解新的“中国威胁论”的一套准备充分的办法。

关于中国海洋。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论及海洋问题:“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把这一点明白地告诉世界,当然不是为了刺激有关国家的“中国威胁论”,而是为了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以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平利用和开发国际公海,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这是一种预防性外交。如果有的国家拒绝承认中国的海洋大国地位,甚至觉得中国仅仅是“陆地(陆权)国家”,以为只有自己才是“海洋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

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结合预示着中国外交在接下来几年的转型。只要国家还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体,国家的外交就是其内政的延伸,外交是服务和服从于内政的。中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中国社会,包括中国文化在发生着巨变,政治体制进一步改革,中国海洋意识的历史觉醒,十八大报告规划的中国未来的这样一些发展,将深刻地推动中国外交的转型,更好地有助于中国在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共同进步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

进入 庞中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外交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955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