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任伍:中国成“美元陷阱”最大受害者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1 次 更新时间:2012-10-24 19:51

进入专题: 美元陷阱  

唐任伍  

美国债务缠身为何没有发生债务危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其债务总规模余额超过15万亿美元,债务占GDP比重达到了101%,但美国却没有丝毫债务危机发生的迹象。为什么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希腊、冰岛、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频发、政府信用大幅下降乃至垮台之时,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美国不但没有发生欧洲那样严重的债务危机,而且仍然出手阔绰,大手大脚花钱,其中原因有五:

第一,美国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美元货币优势,转嫁债务和通胀危机。美元是当今世界的核心货币,但是发行权却掌握在美国手中。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中央银行,它和其他许多银行不一样,美联储制造美元,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无限制发行美元。美元作为世界上的储备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几乎全世界的所有国家都将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美元在世界经济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刷美元,将贬值的美元输出到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流向新兴经济体。美元贬值的压力不断传递给其他国家,从而使得这些国家控制通胀难度加大。

第二,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资本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出色的大学和最具活力的制度设计。软实力、巧实力比硬实力更具有化解危机的能力。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市场,具有强大的凝聚资本要素的各种基因,这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内在稳定器。世界上最出色的前500所大学,美国拥有其中的绝大部分。这些大学不仅本身就是化解风险的经济实体,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大学中产生的成果和思想,引领世界潮流,这足以让威胁美国的各种债务风险得以化解。美国几百年来形成的制度模式,成为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具活力的制度设计,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生存、发展的模板和那些新兴资本主义效仿的楷模。可以说,美国拥有阻挡债务危机发生的有效防火墙和阻断器。

第三,美国拥有支撑经济增长的人口数量和质量。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变量,美国的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人口大国,2011年达到3.2亿人。在发达国家诸如德国、日本等国家不仅人口减少而且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新兴经济体诸如中国、印度等国家人口老化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惟有美国依靠移民政策,人口逐年增加且年轻有活力。不仅如此,美国运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稳定的制度环境,将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肤色中的优秀分子吸引到美国,使得美国拥有一支创新力最强、心理状态最稳定的人才队伍。这是保障美国难以发生债务危机的人力资本。

第四,美国依靠战争机器化解债务危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战争机器,10艘尼米兹级的航空母舰控制着世界上的海洋,最先进的卫星、战斗机、隐形飞机控制着太空,装备最精良的陆军控制着陆地,核武器、导弹控制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依靠这些硬实力,美国在世界上建设有90多个基地,同时在阿富汗、伊拉克、中东、北非等进行几场战争。这些战争需要大量烧钱,然而美国倚仗其在世界上呼风唤雨的能力,转嫁战争花销,大卖军火武器,发战争财,使得美国越打越富。战争成为美国化解国内债务危机的手段和工具。

第五,美国资源丰富,科技实力强大,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产业、最多快速增长的公司,具有无穷的偿付能力。美国正是凭借强大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优势,以“金融创新”的隐蔽方式剥削他国财富,维持本国经济增长,并且筑就了世界对它的信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优质的要素汇聚。巨大的资金流、人才流、商品流涌入美国,维持着美国的繁荣和稳定,淹没了美国巨大的债务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美国依靠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长期靠举债来维持经济发展和国内消费,对其他国家进行隐性的财富掠夺,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额外收益。但这种长期损人的方式,从长远来看却也不啻于饮鸩止渴。一旦美国产生了对借债的“路径依赖”,“债务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最终必然会透支他国对美国的信心。

中国成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最大受害者

如今中国持有超过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70%为美元资产。如果在外汇储备资产中继续维持或增加美国国债,那么会面临美元对一篮子货币贬值或美国出现通胀的风险;如果中国选择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抛售美元,必然导致美元迅速贬值,那么马上就将面临资本损失。这就是中国面临的“美元陷阱”。

首先,加速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经济稳定。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持低利率、低美元“双低”政策,在引起美元贬值的同时,放大人民币升值预期,直接引发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得中国的出口贸易进一步紧张,损害中国的出口,进而减少中国的就业,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同时进一步诱推国际热钱涌入中国市场,使国内股市、楼市“泡沫化”更为严重,在金融上搞乱中国,制造中国国内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其次,推高中国物价,导致通货膨胀加剧。中国是包括原油、矿石等各种原材料型商品的最大进口国,原油的对外依赖度超过50%。美国连续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大肆输出美元,进一步推高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进而持续地推高全球资产价格,对中国造成输入型通胀压力。实际上,2009年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就导致黄金价格屡创新高,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超过20%。第二轮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导致粮食、蔬菜、食品等各类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幅度加大。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将推高中国各类商品价格,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不可小视。

最后,直接造成中国巨大的美元国债缩水贬值。中国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用中国人的血汗换取的外汇转化为美国国债,保障了美国的物价稳定、美国人的生活品质。在某种程度上说,美国享受到的价廉物美的商品,是中国人的血汗提供的。而美国只考虑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无赖的方式印刷美钞使美元贬值,实际上是使中国人的血汗变成一堆废纸,造成中国外汇资产大幅缩水,使得中国陷入“两难”:持有贬值、卖出更贬值,从而掏空中国战略资产,迟滞中国崛起。中国由此造成的损失已经高达数千亿美元。

多年来,中国与美国反复重复着这样的故事:中国为美国生产,美国支付美元,中国拿美元来购买美国国债或其它美元资产,美国再用中国借给的钱继续购买中国的产品。如果没有意外发生,或者中国不去刻意改变这样的发展模式,中国对美国的债权将无休止地扩大,也就是美国将无限期地无偿占有中国人民的劳动和物质财富。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拥有美国的国债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连续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印钞速度,大肆输出美元,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中国这样的债权国。美国通过增加美元铸币税,稀释巨额公共债务,从而变相“赖债”。中国陷入“美元陷阱”不但无法脱身,而且越陷越深,成为“美元陷阱”的最大受害者。

中国走出“美元陷阱”的对策

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提升,美国在战略上对华日益焦虑、戒备,遏制中国成为美国的长期战略。原有一些手段包括军事同盟、对台售武、支持“藏独”、“疆独”势力等均无法有效牵制、遏制中国崛起步伐,因此美国通过经济上的“暗算”,以维持零利率及量化宽松政策,向中国输出“通胀”,转嫁债务危机、缩水中国美元资产等方式,遏制中国崛起。因此,中国这个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要走出“美元陷阱”,扭转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终结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模式,避免中国在经济上长期沦为被动和依附的风险,除了要求美国不要耍赖、要担负起更多责任这样的口头上抗议外,更多地是严阵以待,采取相应对策,减少损失,避免风险。

第一,加强与美国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博弈,将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要求美国采取负责任的财政货币政策、防止美元贬值、对外输出通胀等相联系。美国凭借美元优势,蛮横地以“汇率战”、“贸易战”、“保护主义”等各种手段,逼迫人民币升值。中国在关系到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必须有礼有节地和美国做长期的博弈,不退让,不妥协。

第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外汇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依靠价格优势对中国低效的出口部门持续进行保护,获得竞争优势。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永远也不能摆脱对出口的依赖,扩大内需和转变发展方式就根本无从实现。更严重的是,还会继续被绑在美国经济的战车上,永远走不出“美元陷阱”。因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实现技术升级,改变我国在全球分工中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地位,提升“中国制造”的附加值、品牌和持久竞争力,才能避免陷入“美元陷阱”。

第三,采取果断措施,下决心减少对美元储备资产的持有。由于全球货币体系已经掉进“美元陷阱”,美国产生了借债的“路径依赖”,尝到了当“花花公子”依靠借债就可以过好日子的甜头,因而会进一步“纵容”自身借债的欲望,“债务雪球”会越滚越大。中国巨大的美元资产缩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中国必须采取果断措施,短期可以调整债务结构,增加短债比例,长期来看必须下决心减持美元资产,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摆脱“美债依赖症”,加大外汇资产去美元化进程,避免在“美元陷阱”中越陷越深。

第四,管理好国内通胀预期,遏制资产泡沫化,加大对热钱流入的监管力度。美国政府日益升高的债务危机已使其信用越来越不靠谱,应善于动用外汇资产多买一些实体经济类资源,比如知名国际品牌、企业、能源等。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很好的范例

第五,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从根本上跳出“美元陷阱”。美国之所以能以“通胀”为武器对中国转嫁各类经济危机,根子还在于人民币与美元捆绑、中美两国宏观经济政策捆绑在一起,美“通胀”取向的货币财政政策也通过美元向中国传递,限制中国加息抑制通胀的空间。因此,我国应顺应时势,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让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更积极作用。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进入专题: 美元陷阱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836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杂志(总第38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