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妍慧:近年来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46 次 更新时间:2012-09-27 08:36

进入专题: 执政党建设  

梁妍慧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和制定了“执政党建设的总体布局”,其中最突出而鲜明的便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从而着力解答了“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一重大问题,成为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

“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一论断的提出,主要源于党所面临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使得“革命党”与执政党在自身建设上出现了一系列显著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党的任务发生了变化。由夺取政权,提高运用和掌握武装斗争的能力与本领,转向巩固政权,掌握领导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能力与本领上来。二是党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由突出政党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功能,转向突出政党的社会“整合工具”功能上来。三是党的领导方式发生了变化。现在要更加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四是党的自身建设发生了变化。现在要更加积极地发展党内民主。上述“革命党”与执政党建设的若干区别,其根本点就在于政党手中掌握了国家权力,由这种根本性的变化,导致执政党建设的重心转向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上来。所以,执政能力建设便成为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创新。其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始终在努力把党的领导和执政活动建立在充分尊重和自觉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五个方面的内容: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项能力涵盖了从领导干部个人到全党,从经济、政治、文化到社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对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具体的概括。

“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2005年到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先进性固然不容易,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和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更不容易。我们必须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更加突出、更加紧迫地摆在全党面前。” 那么,如何理解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首先,这是解决党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内存在着一些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主要有: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基层党组织还比较薄弱,有的软弱涣散甚至瘫痪;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其次,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下台教训的深刻之鉴。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这些政党,既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也有资产阶级政党;既有发达国家的政党,也有发展中国家的政党;既有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政党,也有在执政中取得过不俗成就的政党。这些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有其内部外部、经济政治等各种复杂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都与失去民心、丧失能力、没有解决好自身问题密切相关。

有鉴于此,胡锦涛同志告诫全党:“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固然不容易,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 “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确立与制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

党的十七大首次概括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总体布局,突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重心和中心,符合执政党基本特点的需要,又继承了以往党的建设的传统,成为“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一重大理论的具体内涵。

主线,就是贯穿始终的主导,就是其他各项建设的中心。之所以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导和中心,是因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执政党的特点,自觉地把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作为主线确立了下来。之所以把先进性建设作为主导和中心,是因为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对于执政党来说,这一课题不仅有其必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而且还有其时代性和具体内涵。党的先进性建设,既是历史的、一以贯之的,更是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的。一成不变的、永远管用的经验与做法是不存在的。

这一总体布局,在继承以往着重思想建设的基础上,全面规划了党的五大建设,并完善和细化了五大建设的内容与要求,成为指导今后党的建设的具体规划和措施。加强思想建设,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为重点,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加强组织建设,要求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作风建设,要求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加强制度建设,要求以健全民主集中制,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重点,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其他各项建设之中,构建一个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求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重点,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成为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鲜明发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了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党的建设的重大主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些基本经验和党建主题的确立,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今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方向。

执政党建设六条基本经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就必须从“革命党”建设的思维方式,转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第二,坚持与党的事业相结合,就必须从与革命斗争紧密结合,转向与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就必须转向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上来。第四,坚持执政为民,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就必须转向执政为民、执政靠民的理念与方式上来。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必须转变依靠政治运动进行教育管理的方式,走出一条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这六条基本经验,集中起来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科学,意味着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党建科学化,就是认识和把握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并按照这一规律确立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途径,促成党的建设按照自身规律运转的过程。上述六条基本经验,正是总结、提炼了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思想、前进方向、实践主线、价值取向、动力途径、根本方针,成为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具体体现。因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便成为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的鲜明发展。

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概括了执政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概括了执政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他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我体会,执政考验,主要表现为权力的诱惑。改革开放考验,主要表现为利益的诱惑。市场经济考验,主要表现为金钱的诱惑。外部环境考验,主要表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难题。上述种种诱惑和难题使我们党面临着一系列危险,集中起来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种危险是躲不开、绕不过的,是任何政党都无法避免的现实。这种认识与归纳,表明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所面临的客观危险有了具体而清醒的认识,对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尖锐挑战有了准确而全面的把握,忧患意识和从严治党的方针更加坚定而紧迫。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北京党建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

    进入专题: 执政党建设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774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京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