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国内较早提出并实施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特大中心城市。成都政府建设之所以叫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是突出政府的性质是服务型的,二是强调政府的服务方式是规范的。成都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从2000年启动实施以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2003年,首先委托川大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然后在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政公用局三个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窗口部门进行了试点,并重点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和行政机构三项改革。第二个阶段是2003年—2007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工作要求,把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从试点部门推广到全市所有的机关单位和区(市)县党委政府,全面推进政府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效能创新。第三个阶段是2007年到现在,以成都获批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经济市场化、管理民主化和社会公平化的建设取向,努力建设行政服务最优、行政效能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成都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紧紧围绕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使人民放心和让人民满意来展开,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始终坚持对人民负责,努力建设责任政府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对人民负责。建设责任政府,关键是要深化改革,努力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政府机构及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转变,政府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这方面,成都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精简行政机构。按照“小政府、大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先后对规划、农业、交通、财政、水务、林业、园林等30多个部门进行职能调整和机构合并,撤销了市政公用、畜牧、农机、兽医等部门,市政府工作部门从51个减少到41个,撤并了30%的乡镇和47%的行政村,并根据工作需要新设了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医院管理局和金融工作办公室,在建设组织结构优、行政成本低、行政效能高的行政组织体系上迈出较大步伐。
二是减少行政审批。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将政府不应当管理的且市场能够调节的职能转移给市场,把区(市)县可以承担且能够完成的职能下放给区(市)县,先后九次大规模清理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同时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完成后,全市行政许可项目由原来的1166项减少到99项,减幅达92%;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由原来的1006项减少到194项,减幅达81%,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城市之一。
三是优化行政流程。依据行政权力的运行规律,以设置科学化、流程便捷化、过程人性化为目标,以行政组织再造为抓手,调整和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和服务流程,着力健全行政部门提出、有关专家参与、服务对象评判的流程再造评估机制,并创新实施并联审批。全市市级审批法定时限在总共10520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减少了6665个工作日,平均压缩审批时限63.4%,企业注册登记和投资建设项目通过“一窗式”并联审批平均缩短办理时间77%,无前置审批企业登记办理最快可在1小时内完成。
二、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服务政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服务公众作为政府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服务至上的导向,把为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标准,把城乡群众作为“天生的平等派”提供相对均衡平等的公共服务,推动政府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根本转变。这方面,成都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公共财政向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倾斜力度,着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先后建成415所农村标准化中小学、300余所乡镇公益性幼儿园、223所标准化乡镇公立卫生院、2000余所村卫生站、170余所农村敬老院,大力推动城镇师资、医疗技术人员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初步实现均衡发展。2011年成都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4.3%,比2002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
二是创新服务方式。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将面向公众的开放的大厅式服务发展作为政府服务的主要形态。2004年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政府同址办公的政务大厅,将46个部门396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市政务中心集中统一办理。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其中市、区(市)县和乡镇中心主要服务法人,社区主要服务自然人,同时推进政务中心实现从“接件窗口”向“办件实体”的转变。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建立网上政务大厅,在市和各区(市)县健全网上审批、网上执法反馈、网上公共资源交易和网上监督系统,20多个部门90余个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协同办理。
三是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时时公开和全程公开,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在全国率先健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和网上政务大厅公开行政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图,在市和区县两级档案馆、公共图书馆和政务服务场所建成2000余个标准化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在“中国 成都”门户网站公开各类政务信息累计超过40万条。“6 5”公交车燃烧事件发生后,成都市政府一天之内召开了三次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公开相关救援及调查情况。为此,人民网将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列为2009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的第一名。
三、始终坚持使人民放心,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是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取向。建设法治政府,关键是政府在任何时候都代表和维护公众的权力和利益,任何时候都不脱离法律的轨道和法治的框架;关键是政府始终尊重公众的国家主体地位,始终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绝不以公权限制和挤压合法的私权,绝不以公利约束和压制合法的私利,从而真正成为为法律约束和限制的、使人民放心的法治政府。这方面,成都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确保行政决策合法科学。把程序合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执行行政决策程序,完善咨询论证、公示听证、法制审查和集体讨论制度,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依法决策的决策机制,组建了300人左右的精英型的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团队。凡是重大决策都先由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论证,凡是涉及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通过媒体或政府网站征求公众意见。
二是确保行政执行规范有序。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强制等行政职权,严格界定政府投资、政府特许经营、政府合同、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行政执法资格和行政执法责任,严格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为此,我们专门编制了7437项市级部门行政权力的“权力清单”,并出台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形成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的行政处罚规范,坚决“挤”掉行政执法中的“人为泡沫”。
三是确保行政监督公正到位。建立政府与各类监督主体的沟通协调机制,严格实施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让政府工作始终置于监督之下。完善政府的行政监督和层级监督,健全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建立社情民意反馈体系,每年聘请30名市民代表作为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监督员,督促政府依法行政,提升服务质量。
四、始终坚持让人民满意,努力建设效能政府
效能政府是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对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强调很多,但对政府让人民满意的落脚点重视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政府工作的最终评判权交给群众,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最高标准,确保政府的各项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达到人民群众的要求。这方面,成都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外部评价。大力推行开门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明确公众评估占窗口部门绩效考核的60%以上,坚持每年两次政府公共服务评价调查和投资软环境测评,主动邀请市民代表全程参与全市每年100余个民生工程的检查验收,不断完善公众评价、利益相关人评价和专家评价的多元绩效评估机制,推动政府工作评价由自我评价为主向社会评价为主转变。成都市武侯区邀请专业测评咨询公司作为第三方对政府工作进行测评,参照“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建立四级测评指标,增加对驻区企业、基层人员和小区住户电话、上门回访以及入户调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政府的规范服务情况。
二是推进绩效考核。大力推行以群众为中心、群众满意度为终极目标的绩效管理,运用公共部门质量管理认证理念,出台公务员行政效能投诉和告诫办法,建立市区两级的政务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完善公务员分级分类量化考核标准,将行政效能监察、行政成本控制、行政工作公众满意度等纳入部门绩效指标,引导各级各部门根据不同维度的绩效指标推进和加强政府工作。目前,成都的中心城区已经取消了乡镇和街道经济指标考核,突出乡镇和街道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等绩效指标考核,促使基层政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上来。
三是严格行政问责。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行政决策负责制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决策责任、执行过错责任和行政效能责任追究,严肃问责超越法定权、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逐步形成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充满活力的行政运行机制。2003年—2010年,成都共有234名党政领导干部被问责,其中行政正职占被问责总数的42.3%。
十年持续深入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成都市各级政府的依法行政、阳光行政、高效行政、廉政行政,有效地提升了政府的公众形象,改善了城市的发展环境。成都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全球灾后重建发展范例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称号。2011年,成都经济在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5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0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80.7亿元。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有望超过8000亿元。目前,已有 21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排名中国中西部第一;美国、德国、法国等9个国家在蓉设立领事馆,领事馆数量在全国仅次于上海和广州;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2013年,第十二届《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也将在成都举办。通过不断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未来成都将成为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