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克:如何理解中国经济数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37 次 更新时间:2012-05-30 08:56

进入专题: 经济数据  

洪雅克  

在过去几个月中,那些似曾相识的关于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可靠性的问题,又开始浮出水面。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确如官方数字所示超过8%吗?月度工业产值和进口数据均显示出经济活动要弱得多。

只有当我们了解了这些数据的内涵,才能清楚理解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事实上,即使在经济健康的时候,如果我们要构建一幅中国经济的完整画面,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必要的。

欧乐鹰(Tom Orlik)的新书《解读中国经济指标》,使这项任务容易很多。作者之前是北京一家机构的经济分析师,目前是《华尔街日报》驻中国的记者。他的书覆盖了30多项和中国宏观经济有关的数据,不仅涉及了市场密切关注的也是常被质疑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包括了那些次要的、但仍有助于了解经济全貌的指标。

正如欧乐鹰在书中所说,尽管对其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国家统计局对编制通货膨胀和其他关键数据的细节始终保密。不过了解统计局是如何得到这些数据,则是更准确地解释这些数据的第一步。

在这本书中,每当讨论一项指标时,作者都用一节的内容来详述数据是如何被收集汇总的,对于编制方法的阐述,有些来自于政府的分析报告,或者来自于他自己的调查研究。而在所谓“解读数据”的部分,作者还会花不少笔墨来介绍每一个数据的重要性,这也显示了他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的经济学家和新闻记者,对中国经济数据透彻的理解和独到的视角。

就拿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说,作者不仅介绍了每月价格数据收集的日程表,也讨论了市场对物价指数篮子中构成和权重的估计。到目前为止,国家统计局还没有公布关于这些权重的完整信息。作者最后还解释了CPI对股市、大宗商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统计局和任何与中国数据打交道的人还需要面对其他棘手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官员总是通过扭曲数据来帮助其提升仕途,或提高市场对经济的信心。统计局已投入大量资源改善数据的收集方法,特别是通过控制数据采集系统减少参与数据编制机构的数目。但是,当中国19个省份为“十二五规划”设定了雄心勃勃的10%以上的年均增长目标时,政府所公布数据的可靠性,仍难免受到质疑。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中国经济的快速变化。多年来,统计局不断调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处理,以适应服务业在经济中地位的日益提高。相比之下,官方的失业数据仍然只包括在册登记的城镇职工,因此在今天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处。

所以,了解公布数据存在的缺陷是很重要的,即使缺陷并不是很明显。最近中国的两个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发生较大分歧就是一个例子。两项指数的发布者均声称,他们的调查准确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构成。但比较清楚的是,由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制的指数赋予大型企业的权重相对较高,而Markit的指数中较小公司的权重相对较大。基于此,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数在政策开始放松的11月见底,而Markit指数目前依然疲弱的事实,向我们揭示了政策放松是如何影响经济的。

由于存在对宏观数据准确性的质疑,许多投资者转向了他们认为可以看清事实真相的替代指标。作为热选指标之一的发电量,已经发出了红色警报。但这些指标都有其自身的问题。在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中,发电量可能与其经济活动相关性较大,但它显然不是衡量服务业活动的理想指标。一种更为复杂的办法是综合考虑一系列相关指标。

欧乐鹰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替代指标,如地方就业部门收集的关于劳动力市场供求的数据。除了那些受到密切关注的数据,参照一系列这样的替代数据,应该是全面了解中国经济形势的最佳方法。这种方法也得到了其他人,包括中国副总理李克强的提倡。李克强曾告诉美国大使,较国内生产总值(GDP)而言,他更愿意关注发电量、铁路货运和银行贷款方面的数据。

那么,如果参照这套方法,今天中国的经济形势如何?不幸的是,消息并不好。无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准确与否,4月的各项数据均表现不佳。货运量持续疲弱、新增贷款回落、发电量降幅之大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尚未发生过。针对目前的形势,决策者正在做出政策反应。来源: 财经网

    进入专题: 经济数据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389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