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和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5月13日对外发布。《报告》系统分析了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线图。《报告》指出,中国的谷物单产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为发达国家的2%;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工业劳动生产率约低10倍;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中国农业水平亟待提高。
中国农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19世纪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报告》对中国农业生产的事实进行了分析。
在农业资源方面,1960年以来,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和人均谷物面积都下降了约一半;但人均园地面积提高了2倍多,1980年以来人均森林面积提高了33%。2008年,中国8种人均农业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值,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淡水资源、人均国土面积和人均可耕地面积约为世界平均值的26%、33%、36%和40%。
在农业投入方面,1960年以来,中国农业劳动力比例下降了约50%;谷物用地比例下降了约37%,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化肥使用密度上升;土地集约化程度变化不大;2000年以来农业科技投入比例上升。
在农业生产方面,相对规模缩小,绝对规模扩大。1960年以来,中国农业增加值提高了30多倍,但农业增加值比例下降了约50%;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可农业相对生产率下降,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剪刀差扩大,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多,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约10倍,2008年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差11倍。
《报告》把中国农业生产与国际水平进行了比较。2008年,中国谷物单产、水稻和小麦单产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玉米单产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一条腿长”(谷物单产高)、“一条腿短”(劳动生产率低)的现象。
农业现代化已成中国现代化的短板
《报告》认为,2008年中国属于农业初等发达国家,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于中国现代化水平。
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工业劳动生产率低约10倍,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中国现代化水平低约10%。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
按照农业现代化理论,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的转型是第一次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的市场化、工业化、机械化和化学化;而从初级现代农业向高级现代农业的转型是第二次农业现代化,主要特点是农业的知识化、信息化、生态化、多样化和国际化等。依此分析,2008年中国第一次农业现代化指数为76,排世界第75位;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5,排世界第62位;中国综合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8,排世界第65位。
2008年中国农业指标的水平大致是,12%的指标达到农业发达水平,4%的指标为中等发达水平,34%的指标为初等发达水平,51%指标为欠发达水平。
《报告》在通过具体项目的数值分析后指出,2008年,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方面,日本和法国是中国的100多倍,美国和加拿大是中国的90多倍,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是中国的50多倍;在农业劳动力比例方面,中国是美国和英国的20多倍,是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10多倍。
如果按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增加值比例和农业劳动力比例的年代差的平均值计算,2008年中国农业水平比英国、美国和荷兰大约落后100多年,比瑞典和德国大约落后80多年,比丹麦和法国落后约60多年,比意大利和西班牙约落后50多年。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线图
《报告》基于对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历史的考察和对中国农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21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在2050年左右达到农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全面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第二次农业现代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第二阶段,在2100年前达到农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完成第二次农业现代化。
具体路线图是,协调推进两次农业现代化并持续向第二次农业现代化转型,协调推进农业市场化、机械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幅提高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大幅改善农民福利与生活质量,大幅降低农业增加值和农业劳动力比例,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农业国际地位,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水平;在2050年达到农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在21世纪末达到农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包括农业效率、农业效益、农民福利和生活质量、农业制度和农业技术等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