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运华:政治要改革,但社会建设更迫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2 次 更新时间:2012-04-19 17:35

进入专题: 社会建设  

邱运华  

中国改革的下一个步骤怎么走?这个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紧张地凸现在国人面前。笔者的观点是,经济改革深入进行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凸显,社会建设使命凸显,而不是随即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英国:及时的社会建设避免了一场革命

回望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有序性”是重要的思想资源。自从19-20世纪之交世界资本主义矛盾第一次爆发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修补本国弊病的努力,远较它的竞争对手来得上心。而这种修补特别体现在社会建设方面,值得中国参照。归纳起来,西方国家在20世纪的发展,主要见功于三个方面:生产力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健全、政治民主化水平提高。以往,中国学者考察西方国家时,一般把注意力放在生产力或民主政治方面,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就与不断引进西方产业的先进技术密切相关。但同时中国对西方的社会建设有所忽略,这是十分遗憾的。

以英国社会建设为例,英国18世纪进行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造就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产业工人群体。当时英国的国际地位因拿破仑的战败而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国内却陷入严重的社会和政治危机。工商业已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涌入城市的工人不断增加,但议会两院仍由极其保守的世袭贵族、主教和土地贵族把持。被拿破仑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欧洲大陆对英国工业所能提供的出口市场十分有限,因而英国失业人口猛增,工资下降。而土地所有者却实行谷物的关税制,抑制廉价粮食进口,这进一步加深了民众苦难。恩格斯曾经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里对英国作出预言:随着小资产阶级不断分解,无产阶级队伍会越来越大;随着财富分配不均现象越来越显著,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革命必将到来。

然而,恩格斯的判断并没有成为事实,原因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对政治、经济、社会、司法制度实行积极的干预政策,进行一系列立法改革。首先进行了议会选举法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争得了选举权,慢慢取代土地贵族的优势地位。接下来逐渐改革了财富分配、税收制度,促进向社会底层低收入阶层倾斜的分配方针,以20世纪初英国政府颁布的一篮子福利法律为代表,逐步健全了全民共享的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形成了一个橄榄型中间部分的中产阶层。

在英国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现代社会建设发挥出化解激烈社会冲突和矛盾的功能,成为稳定社会的软实力。这个步骤,在法国、美国、德国以及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时间表是同步的。

俄国:忽略社会建设导致政治体制改革失败

与其相比较,倒是急切从政治体制上改革的国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例如俄国。从经济领域看,1861年启动废除农奴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生产,19世纪晚期,俄国已成为欧洲大陆生产总值最大的国家。随即俄国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1905年推翻封建罗曼诺夫王朝,实行君主立宪;1917年2月,推倒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及各党参加的议会制;1917年10月,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俄罗斯政治革命三大步,依照列宁的说法,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国家财富增加了,但苏联政府仍然没有完成现代法治社会建设。国家巨额财富,反倒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官僚阶层、特权阶层,原因就是国家财富集中了,缺乏再生产、再分配到国民的法制,当然,最根本的是,公民同权的法治观念淡薄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缺乏,是社会建设空缺的表现。

因此,当一个国家经济上强大以后,下一步改革的定位非常重要。英国和俄罗斯是选择的两个极端,一个选择了社会建设,一个选择了政治革命。直到1990年俄罗斯宣布放弃延续了70年的政治制度,回到社会建设的道路上来,其标志就是2012年,俄罗斯总统候选人、总理普京发表题为《构建公正:俄罗斯的社会政策》的文章,提出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一半以上,在俄罗斯恢复“工人贵族”,改变长期存在的工人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双低”现象。必须注意,竞选纲领与实际作为有相当大距离,但普京的这篇文章至少表达了一种现代社会建设的思路。

中国:下一步应以行政改革推动社会建设

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十分坚定,但是,很明显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积极推进政治改革的声音,一种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声音。我个人认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当缓行,也不宜单纯提出经济体制改革,而应该旗帜鲜明提出积极推进社会建设改革,把建设具有公民理念的福利法治化社会作为社会建设的目标。

为什么不宜继续提经济体制改革的观点?它的致命弱点是混淆了社会建设不同领域的职责,形成纯粹经济管理的社会权力模式;所谓GDP为核心的政府考量标准,就是一个例证。把原属于社会建设的内容表述为经济体制建设,模糊了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公平。经济建设无法公平,而社会建设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公平。

为什么不可提“即刻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观点?既然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姑且仍沿用这两个术语)之间还存在着一个社会建设层面,那么我们改革就不应该贸然跨越它、漠视它。从经济体制改革直接进入政治体制改革不符合改革渐进的原则,也与时下民心不符。改革宜以渐进思维设计,变革命性思维为改良性思维,规避对整个社会产生剧烈震荡的突变性选择。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凡追求一劳永逸的彻底性改革,都一再失败。改革只有渐进性,没有彻底性,更没有一次性彻底的改革。

事实上,唯有行政体制改革顺利推行,社会建设才可能成熟,进行政治改革的时机才会瓜熟蒂落,也才能够为政治改革指出正确方向。▲(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来源:环球时报

    进入专题: 社会建设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组织社会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249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