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对“三农”投入仍会加大
“三农”投入持续加大
农田水利建设是重点
上海证券报: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去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首次超过一万亿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上,继续向“三农”倾斜,您认为,今年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是否还会继续加大?
程国强: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以“三农”问题为主题,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既立足当前又谋划长远,共同形成了完整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同时也逐步建立了“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根据近几年的文件表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两个重点、两个主要和一个加大”。“两个重点”指的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要转向农村,“两个主要”就是指国家财政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一个加大”指的是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
第二个是,“三个继续高于上年”,即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
正是如此,为国家加大“三农”投入形成了一个稳定增长的机制。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投入从2626.2亿元增加到8579.7亿元,年均增长21.8%,其中与粮食生产相关的投入从1029亿元增加到4575亿元。财政部预计,2011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有望达到10408.6亿元,增长21.3%。
今年中央对“三农”的投入还会继续加大力度。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三个持续加大”,即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根据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国力财力仍然十分有限,因此与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相比,国家对“三农”的投入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这要求我们合理安排投资结构,把钱花在刀刃上。
上海证券报:“钱要花在刀刃上”,您认为资金的投入主要会集中在哪些领域?
程国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三强三保”,即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根据文件精神,今年投入的重点领域仍将集中在确保主要农产品(000061)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上。今年一号文件特别强调抓好粮食生产和“菜篮子”产品供应。我国粮食生产在“八连增”的基础上面临着一个重要转折,要么是实现“九连增”,要么可能会出现拐点,所以,要求今年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在今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这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具有更加特别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将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为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继续推进农村水、电、路、气与房建设,实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覆盖。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也仍然是支持的重点,将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政策补贴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现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种业或成农业科技突破口
上海证券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摆在突出位置,您对此怎么理解?
程国强: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9年以“三农”问题为主题。每个文件都围绕加强“三农”工作的主线,聚焦难点问题,突出政策重点。如2004年以来,分别针对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问题发布文件、出台政策,既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也体现政策的针对性、创新性;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既立足当前又谋划长远,共同形成了完整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比较而言,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基调已从前几年以调整生产关系为主,逐步转向以提高生产力为重点,采取更加有力的支持政策,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今年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摆在突出位置,抓住了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因此,突出抓好农业科技,意义特别重要。
上海证券报: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在哪几个方面急需突破?
程国强:从总体上看,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农业科技落后二三十年一点都不夸张,但与此相反,我国农业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资源环境等挑战却比发达国家要严峻得多。
当前最为紧要的是,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要解决“顶天立地”问题,即既要有长期战略,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也要面向产业需求,面向农民需要,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两条腿走路,健全体系,一方面,提升政府支持、公益性农技推广能力,确保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办公有场所、工作有经费、下乡有工具、服务有手段;另一方面,花钱买服务,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予以扶持,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形成“一主多元”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二是稳定队伍,有人干事。设立公共服务岗位,安排专门经费,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大学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提高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待遇水平,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同时,发挥农民技术人员示范带动作用,对科技示范户等农民技术人员,按承担推广服务任务量,给予相应补助。三是转换推广机制,对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快分离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营性职能;因地制宜设置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完善激励、评价考核机制,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四是创新服务方式,要求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一号文件的第10条把“种业科技创新”作为重点提出,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种业科技创新或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特别是,文件提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要求“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在去年国务院出台《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后,农业部今年还会发布《现代农作物种业规划》,出台具体落实措施,相信这一规划很快就会出台。
宽容对待农产品价格上涨
上海证券报:近年来,“物价上涨”已经成为“两会”热点话题,并且随着“蒜你狠”、“豆你玩”等网络热词的出现,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也备受关注。对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怎么看?
程国强:必须认识到,在中国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产品价格将呈周期性波动、整体攀升趋势。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将成为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我们应该理性、宽容对待农产品价格上涨。
需要关注的是,农产品波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受供需关系影响而出现的周期性波动,这是一种价格的正常波动;另一种是由于突发性自然灾害、投机炒作、不当舆论等形成的异常波动。
今后农产品市场调控的形势会更加复杂严峻,一方面,谷贱伤农与米贵伤民交替出现的两难困局会始终存在;另一方面,农产品“能源化”、“金融化”等非传统冲击,与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市场预期复杂多变等非常规影响相互叠加,今后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愈加频繁,市场调控的难度将更大、要求将更高。
这要求今后的调控政策,必须遵循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调控干预重点的是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目的是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市场的基本稳定。要防止和避免打压、盲目干预农产品价格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