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南泉:强人普京的民主命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78 次 更新时间:2012-03-29 10:03

进入专题: 普京  

陆南泉  

可以看到,普京赢得大选并不困难。俄罗斯国内与国际上不少有识之士认为,普京的困难并不在于能否赢得大选,而是在于选举后如何解决面临的种种难题,取得新的辉煌。

3月5日,俄罗斯中央委员会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普京以63.75%的得票率在大选中首轮胜出。这次选举虽未有悬念,但较为热闹,各政党竞争激烈,还出现了集会游行的街头政治。如何透析这次大选与今后普京面临的难题,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出现“反普”集会游行的缘由

  

先看看两派争斗的发展过程。2011年9月24日,在统一俄罗斯党的代表大会上,梅德韦杰夫宣布,将由普京担任该党总统候选人,获得大家一致鼓掌通过。接着,普京表示将接受这一提名,还说如果他当选总统,将提名梅德韦杰夫任总理。之后,于2011年12月4日,进行议会(杜马)选举,统俄党在选举中遭受重大挫折,在议会中的席位由315席减少到238席,未能取得2/3的席位。在议会选举的当天下午,反对派发动了集会,表面上是反对选举不公正,存在舞弊,实际上是多年来“去普京化”不断发酵的表现。

而反普的深层次原因,首先是反对政治垄断。反对派认为国家政治成为“普梅”两人的游戏,厌恶“普梅”两人的政治二人转,这种“王车易位”在看似不违宪的名义下践踏民主,是民主的倒退,不利于俄罗斯民主改革,反映了俄民主制度的缺失和加强政治竞争性的政治诉求。可以说,这种诉求在苏联解体20年来前所未有,也是要求政治民主不断发酵的结果。

其次,与上述问题相关,俄罗斯不少民众对普京时期存在的威权主义政治模式,一个国家依赖于某一个强权人物来主导,表达不满,认为这显然与民主政治是相违背的。

第三,严重的腐败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主要是由于官僚集权政治体制长期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结果,反映在办成什么事都要靠行贿,连妇女生孩子找产科医生亦得行贿。

第四,贫富差距拉大,俄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2000年-2010年间,最贫困的10%的人口与最富有的10%之间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近1/5。这一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公正问题,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普京在2月23日“祖国保卫日”发表的讲话中承认:“俄罗斯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不公正、不平等、受贿、贫困。”与此相关,俄罗斯市政公用服务收费过高,收费公司随意性大,价格高得让老百姓无法承受。另外,科学、教育、卫生事业拨款不足。这些也是反普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国家现代化没有取得进展,长期以来俄罗斯经济发展过多地依赖于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2009年,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一下子使俄GDP下降了7.9%。

总的来说,“反普”是要求改革,特别是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强烈反应。对一些人来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期,所关心的是生存问题,但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后,就转而开始关心政治问题,特别是关注民主与自由问题。

  

“挺普”仍占民意主导地位

 

尽管普京在这次总统大选中,遇到一些阻力,但支持他的民意仍占主导地位,而反对派阵营成员复杂,没有统一的政治主张和纲领,也没有一个可以被多数人接受的领袖人物。

众多的俄罗斯人,把普京视为稳定的象征。在“挺普”的集会上,支持普京的民众,相信普京能够引领国家实现稳定和发展,他们不希望在俄发生突然改变的政策,搞忽左忽右的政策,或者再出现动荡。在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挺普”集会的主题是“我们不要大动荡,我们要伟大的俄罗斯”。人们举的标语牌有:“不要橙色革命发生在俄罗斯”,“不要瓦解俄罗斯”,“不想回到90年代”。俄民众都记得,普京在接替叶利钦之后的执政时期,通过调整与整治政策,使俄结束了混乱无序的政治,并使市场经济向有序方向转变。

他们也把普京视为实现强国的象征。普京执政时期,经济得到了大的发展,GDP年均增长率达到7%,1998年俄金融危机之后,GDP总量为3000亿美元,而如今是1.5万亿美元。普京的目标是到2020年,俄将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届时人均GDP可达3.5万美元。恢复俄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成为强国,这也是广大俄罗斯人一直追求的梦想。普京一直强调,俄罗斯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选择做强国,为此,他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这对富有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广大俄罗斯民众来说,是得到认可的。

人们认同普京执政时期关注民生的政策与取得的成就,这也是支持普京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000年俄罗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为29%,而如今下降为12.5%,并还在不断下降。2000年人均工资为82美元,而如今为745美元。还要指出的是,在2008年发生全球化金融危机后的这几年,俄罗斯民众的实际收入不仅未降低,还略有提高。普京执政时期,实行了超前的收入分配政策,即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增长,还提出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与买得起房的政策。

由于实行以上的政策,加上他在对外政策方面坚决捍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不当西方的“应声虫”,坚决反对“阿拉伯之春”从而赢得了国家尊严。这对富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做强国意识的广大俄罗斯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广大民众“挺普”,也反映当今社会广大俄罗斯人的心态。在“挺普”的人群中,在以下问题上存有共识:一是希望俄罗斯在政治领域提高透明度,更加开放,需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二是要渐进地进行改革,不是革命,不要因改革出现社会混乱乃至动荡;三是在客观上都认识到,当今在俄罗斯还没有比普京更合适的总统候选人。应该说,以上观点也得到了部分“反普”民众的认同。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普京赢得大选并不困难。俄罗斯国内与国际上不少有识之士认为,普京的困难并不在于能否赢得大选,而是在于选举后如何解决面临的种种难题,取得新的辉煌。

  

普京在大选后面临的难题

  

两难的民主政治改革。应该说,普京通过这次大选也清楚地认识到,民众对政治的垄断、威权政治的强烈不满,必须推进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普京应该考虑到,如果过去在俄罗斯存在威权政治的空间,那么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对威权政治、强人政治感到厌倦,威权政治的空间日益狭窄。所以,普京当选后,推进政治民主已成为必然。据俄罗斯时事评论网2012年2月6日报道,普京在会见政治家们时坦承,自己最大的任务是在俄罗斯创建一种体制,使国家命运不会被1-3人左右。普京在推进民主政治改革时也强调,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谨慎行事,稍有不慎会影响政局稳定。但民主政治改革缓慢又将引起反对派的强烈不满。

所以,如何推进民主政治的改革,对普京来说,可以说既是难题又是重大挑战。普京会如何处理这个难题?这首先要分析一下普京执政以来在政治上出现的中央集权化趋势,这种中央集权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发展到极权。从普京来说,他一再强调,他绝不会回到斯大林时期的那种体制轨道上去。普京早在1999年12月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就强调指出:“现今俄罗斯社会不会把强有力的和有效的国家与极权主义国家混为一谈。”俄罗斯在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的同时,并“不呼吁建立极权制度”(《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10页)。他在回答对昔日俄罗斯帝国的强盛是否有“怀旧感”问题时说:“没有,因为我认为,帝国治理形式不会长久,是错误的。”2003年11月13日出席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第13次代表大会上讲:“俄罗斯不会回到老路上去。这绝对不能。”([俄罗斯]《消息报》2003年11月15日)普京执政时期的实践表明,俄罗斯政治上的集权化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中央权力,防止俄罗斯进一步瓦解,使社会不断走向稳定,经济保持增长势头。但要指出的是,普京没有随着社会的稳定不断地推进民主政治,而是一味地强调实行“可控的民主”方针。同时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政党制。现在的政权党“统一俄罗斯”仍是一个官僚党。2011年12月杜马选举前,它在议会中占了2/3以上的席位,这样容易成为“一党制”。当然,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推行民主政治的过程将是曲折的,不会是很顺当的。普京在2004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说:“年轻的俄罗斯民主在其形成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天谁不愿意承认这些成就,谁就不够诚实。但我们的社会体制还远远谈不上完善,我们应该承认:我们正处于起点。”

我认为,普京很可能在头几年依然维持现有的政治模式,之后逐步向民主政治体制转型。在这转型过程中,推行可控民主政策将更具弹性与柔性。当前普京要做的事是,缓解与政治反对派的矛盾,处理好与其他政党的关系。大选后仍将会出现反对派民众上街游行集会,普京应该努力避免冲突升级,不能动粗,而是更多地疏导。普京在3月5日胜选后就呼吁各政党:“同心协力,行动起来,以便更有效地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

至于有一种观点认为,新上台的普京会进一步加强控制,更加压制民众,向集权化发展。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一是普京不能忽视在这次大选过程中民众要求推进民主政治的强烈诉求;二是虽然俄罗斯的政治体制还不能说完全定型,但经过20年的转型,大致形成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框架,今后更大可能朝着现代化政治体制方向发展;三是从国际条件来看,普京如进一步走向集权,不推进民主政治的改革,就会把自己孤立起来,难以融入国际社会,从而亦会影响俄罗斯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这是“梅普”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目标。全面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内容。政治现代化主要是要使俄罗斯公民感到自己生活在民主国家并享有充分的自由。经济现代化主要问题是要解决俄罗斯经济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而实现这种转变将是十分困难的,会遇到很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梅德韦杰夫在《前进,俄罗斯!》一文中说:“除了少数例外,我们的民族企业没有创新,不能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物质产品和技术。他们进行买卖的,不是自己生产的,而是天然原料或者进口商品。俄罗斯生产的产品,目前大部分都属于竞争力非常低的产品。”俄罗斯“依靠石油天然气是不可能占据领先地位的”,“再经过数十年,俄罗斯应该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她的富强靠的不是原料,而是智力资源,靠的是用独特的知识创造的‘聪明的’经济,靠的是最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出口。”

为此,梅德韦杰夫提出,今后一段时期要在高效节能技术、核子技术、航天技术、医学技术与战略信息技术五个战略方向展开工作,并在莫斯科近郊科尔科沃建立类似“美国硅谷”那样的高科技园区,被称为俄版“硅谷”。

实现上述转变的必要性十分明显,但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俄罗斯现代发展研究所所长伊戈尔·尤尔根斯指出:俄罗斯“现代化、摒弃原料经济向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过程过于缓慢”。(〔俄罗斯〕《俄罗斯报》,2010年4月14日)之所以缓慢,有多种原因。

第一,俄罗斯企业缺乏创新的积极性。目前只有10%的企业有创新积极性,只有5%的企业属于创新型企业,只有5%的产品属于创新型产品。

第二,与上述因素相关,俄罗斯在实行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时,面临着难以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反复强调要从出口原料为主导的发展经济模式过渡到创新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发展能源等原材料部门对俄罗斯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与现实需要。要知道,在俄罗斯国家预算中几乎90%依赖能源等原材料产品,燃料能源系统产值占全国GDP的30%以上,占上缴税收的50%与外汇收入的65%。而俄罗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在全世界同类产品出口总额中占0.2%都不到。

第三,设备陈旧,经济粗放型发展,竞争力差,这些是老问题,又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这在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条件下,更具有迫切性。不少学者认为,俄罗斯自2000年以来,虽然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但令人担忧的是,俄罗斯经济仍是“粗糙化”即初级的经济,工艺技术发展缓慢。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第一副所长索罗金指出:“俄罗斯主要工业设施严重老化,到目前至少落后发达国家20年,生产出的产品在国际上不具有竞争力。机器制造业投资比重为2%—3%,对先进设备供应国的依赖令人堪忧。”俄罗斯早在2003年—2004年已有60%-80%的生产设备老化。

设备不更新,技术落后,已成为制约俄罗斯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转型20年来这一状况并没有改变,俄罗斯机电产品出口的大幅度减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俄罗斯与中国的机电产品在双边贸易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从2001年的24.9%下降到2010年的4.1%,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占2.6%。俄罗斯连重点发展的军工产品质量也难保证。2011年7月13日,梅德韦杰夫总统怒批国产武器是“废物”。2011年7月10日,俄罗斯发生了沉船事故,第二天一架安-24客机出事,半个月以前一架图-134客机出事。俄罗斯交通设施大部分还处于苏联解体前的水平。以上情况说明,研究俄罗斯经济现代化进程时,不充分考虑设备老化问题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

第四,投资不足。为了优化经济结构,就需要大量增加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经济部门和高新技术部门的投资。梅德韦杰夫总统成立了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和技术发展委员会,并确定了国家经济现代化与技术革新的优先方向,这涉及到医疗、信息、航天、电信、节能等领域。发展这些领域都要求有大量的投资。解决这些问题,俄罗斯学者认为有三种选择:首先是优化预算支出;二是让石油天然气企业为代表的国家自然资源垄断企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三是调整税收政策,减轻高新产业区的税负。

第五,俄罗斯与西方建立现代化联盟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加上俄投资环境差,引进外资乏力,普京在竞选期间,提出引进外资要占俄GDP25%的宏大计划也不易实现。创新型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摆脱不了能源等原材料部门,这必然使俄罗斯经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现代化与保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反对腐败问题。在“梅普”时期,一直在强调反对腐败问题,但至今未见成效。2010年7月27日,梅德韦杰夫在现代化委员会的发言中指出,俄向创新经济过渡就需要解决贪污的阻力,减少行政壁垒,发展良性竞争,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据俄有关学者估计,腐败所涉及的金额与国家财政收入相当,企业的行贿支出占企业总支出的一半。今后能否通过各项改革来解决腐败问题,这对普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调整经济政策,提高经济效率,缩小贫富差距。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有:

第一,减少或弱化国家对企业的不必要干预。减少国有经济比重,继续推行私有化政策。普京时期推行了把原私有化了的企业(特别是像能源部门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企业)收归国有,又形成了国家对经济的垄断,2009年梅杰耶夫在总统国情咨文中指出,目前政府控制着40%的经济。而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大企业领导人又都是由政府委派的,容易形成官商一体的垄断组织,也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土壤。

第二,尽管普京执政期间居民收入大大提高,生活有大的改善,但由于存在经济垄断、分配不公、腐败严重等问题,仍导致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相当一部分人仍生活在贫困状态,社会支出不足。这一问题如不解决,难以实现社会公正、公平,同样会严重影响今后普京执政的社会基础能否牢固。

推行“强军”政策。面对目前的国势,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挑战,俄要做强国,要在国际上受到尊重,有尊严,普京更一再强调需要“强军”。他承诺在未来十年,俄将花费7711亿美元实现武装部队的现代化。普京还提议,把俄国防开支占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3%提高到5%或6%之间。问题是,俄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这将面临资金来源的困难,对此提议能否实现持怀疑态度。

  

普京当选执政后的中俄关系

  

普京在竞选过程发表的第七篇文章,论述俄对外政策。他在文章中特别强调,俄中关系为俄外交基轴,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威胁,而是俄罗斯发展经济的“东风”,还认为,加强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有利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可以预见,普京在面临国内外复杂的情势下,需要强化与中国的关系,来改善自己与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环境。俄罗斯在近几年也特别重视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2011年两国贸易达到800亿美元,到2015年与2020年可能分别达到1000亿美元与2000亿美元。中俄能源合作虽有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在不断取得进展。但要指出的是,对普京今后的对华政策,一方面要看到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亦不要期望过高,普京是俄罗斯总统,他代表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只有在战略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体现。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进入专题: 普京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165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