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俄贸易跨越1000亿美元大关
2018年,中俄贸易额达到1 087.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7.1%。俄罗斯对中国出口560.76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12.5%;自中国进口522.03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22.0%,俄对中国贸易顺差38.7亿美元。从国别来看,2018年俄罗斯十大贸易伙伴国分别为中国、德国、荷兰、白俄罗斯、意大利、土耳其、韩国、波兰、日本和哈萨克斯坦。
中国在俄罗斯外贸中的地位,从2010年起上升为第一位,连续9年一直位居首位。2018年,中俄贸易跨越了1 000亿美元大关,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越过了两国在贸易方面的心理大关。众所周知,早在2014年5月,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就表示要努力推动双边贸易,力争在2015年前达到1 000亿美元,但由于俄罗斯受西方制裁和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一直没有实现。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680.6亿美元, 2016年为695.6亿美元, 增长比较快的2017年为869.6亿美元。
2018年两国贸易额超过1 000亿美元,这使我们看到了快速发展的两国贸易水平的前景,也看到了两国在经贸合作中存在的、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潜力。对此,笔者的看法是:
第一,2018年两国贸易额超过1 000亿美元,这是中俄经贸关系一个大的发展,也是中俄两国长期期待达到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
第二,2018年中俄贸易额超过1 000亿美元,是近几年来两国贸易逐步发展的结果,2017年已经达到869.6亿美元。从价值指标来看,2018年两国贸易额比上年增长了26%,但从实物指标来看,俄油气资源出口增速则稍低一些,为20.2%。其他产品也是如此,如以美元计算,俄对中国出口增长44%,如以实物计算则只增长了14%。因此,2018年中俄贸易大幅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与汇率变化和2018年能源价格较快的增速有关。
第三,2018年中俄经贸关系不仅在规模上有所突破,在质量上有所提升,在贸易结构上也有所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2018年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产品中以科技产品为主,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类型产品、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类型等科技产品合计占50.7%。此外,车辆及其零附件(铁道车辆除外)占3.6%、有机化学品占2.7%、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占2.1%等。这些与前面两大类合计约为60%。而纺织品、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的比重逐步在下降。可以说,中俄贸易结构有所改进。2018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560.76亿美元商品中,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类型产品占据了绝对主力地位,总额高达412.18亿美元,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商品总额的73.5%。另外,还有约35.56亿美元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商品份额6.3%的木及木制品、木炭类产品。可以说,前两类资源型产品占比高达80%。而高科技类型产品则非常少——在份额超过0.2%的产品中,仅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占比约为2.7%,有机化学品占比约为0.4%,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占0.3%,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占0.2%,这些合计尚不足10%。二是出现了一些新的贸易增长点。2018年农产品贸易增长了26%,双方在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领域也有新的发展。三是在一些战略性大项目,如能源、核、航天、跨境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北极开发、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也取得进展。四是地方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据2019年1月10日商务部提供的情况,以“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为契机,两国签署了《中俄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和《中国东北和俄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在远东地区的合作进一步深化;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等展会平台,推动两国地方和企业深度对接。同时,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正式成立,为双边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正如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高峰所讲的,2018年是中俄经贸合作名副其实的“成果年”。
2中俄经贸合作大发展的前景
在2018年中俄贸易额越过1 000亿美元大关之际,2019年又值中俄建交70周年,为巩固和进一步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双方都力图通过努力进一步发展对两国关系具有“压舱石”作用的经贸关系,使双边关系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一)推进中俄经贸合作大发展的有利因素
1.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关系变化趋势来看,中俄两国都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使中俄合作日趋强化。因为,特朗普以“美国第一”“美国优先”为基本原则的对外政策不会改变,这从他上台两年来的实际情况可得到充分证明。从中美关系来看,中国通过各种努力与美国进行沟通,避免新兴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必有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尽管中美就贸易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积极谈判并取得了进展,不排除达成相互能接受的协议,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未来就会一帆风顺,两国的博弈还会继续。美白宫《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公然将中国定性为“战略竞争对手”,宣告美既往对华战略彻底失败;五角大楼《国防战略报告》声称,美国安全的首要关切不再是恐怖主义,而是大国间的战略竞争,中俄首当其冲;《核态势评估》报告则将中国同俄罗斯并列,视为美国核安全的主要威胁。美国商务部时隔二十多年首次发起“自上而下”的对华“双反”调查,还签署了《台旅法》。这些行为明确表明美已将中国列为主要挑战,甚至威胁,转向从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对中国进行全面围堵,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发展,不允许中国影响到美国世界第一的地位。当前中美关系的态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为,从结构层面讲,两国的社会制度与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从政策层面讲,两国在南海、台湾与贸易等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不可能让“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再加上在美国看来,随着中国崛起与“一带一路”已推进到中东与美国周边国家,美国的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将会受到影响,所以美国必将或明或暗地遏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俄美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涉及各自的根本利益,妥协余地很小。在一些大的对外战略利益上,俄美双方都很难有大的让步。在克里米亚、反导部署、网络攻击、北约东扩与核裁军等问题上双方都态度强硬。美国内“反俄、抑俄、弱俄”的力量一直高于对俄友好的力量。同时,美俄之间缺乏广泛且深厚的经贸合作点,两国贸易额2018年为250.63亿美元。在能源领域,两国互补性差,是竞争者,而不是合作者。
在上述国际格局大背景下,共同应对美国的挑战为中俄关系进一步深化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2.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并呈日益强化态势,这为两国发展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特别要指出的是,在2018年中俄贸易越过1 000亿美元大关之际,2019年又值中俄建交70周年,为巩固和进一步发展面向21世纪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双方都努力进一步提升经贸合作水平。
3.从两国经济态势来看,加强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但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内需将日益扩大,对能源和其他各种资源的需求也不会减少。俄经济已经开始好转,2018年经济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约为6 87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出口4 496.9亿美元,进口2 374.2亿美元,俄贸易顺差2 122.7亿美元,增长高达62.9%。2019年2月,俄外汇黄金储备增长1.4%,达到4 828亿美元。普京在2017年宣布竞选总统时提出,在2018—2024年任期内经济增长率要达到3%,后来在2018年12月的大型记者会上又改为2021年之后经济增长率为3%。接着,2018年5月17日在宣誓就职第七届总统几小时后,普京签署了《关于俄罗斯到2024年前的国家战略发展任务和目标》总统令,要求在2024年前俄要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俄面临西方的经济制裁,这几年一直强调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要发展制造业,强调建立新型制造业和农工综合体。这也说明,“中俄经济发展都面临向‘高效率、高产出、高附加’新型模式的转变。在未来的经济合作中,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双方将深层次整合双方资源,统筹双方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优势,丰富合作路径,充实合作内涵,形成中俄经济合作的新常态与新模式,进一步实现双方的互惠共赢。”
另外,2018年3月普京胜选后,面临不少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主要是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普京在其2016年国情咨文中曾指出,俄罗斯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投资资金”。俄经济发展部部长奥利什金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俄每年还需要吸纳5万亿卢布(约合868亿美元)的额外投资才能使经济增长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问题是,从哪里获得这些所需资金?俄解决资金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靠经济的发展,但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振兴经济又要依赖大量的投资,这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矛盾。俄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该说,这为吸引中国投资在客观上增加了可能性。
(二)关于推进中俄经贸大发展的几个认识问题
1.关于贸易结构问题。前面谈到,中俄贸易结构有所改善,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2018年俄向中国出口的石油等资源型产品占其出口总额的80%。这一年俄向中国出口石油7 149万吨,比上年增长19.7%。当年中国全年进口石油4.62亿吨, 石油依存度达70.8%。从俄进口的石油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5.5%。我们知道,2009年后俄向中国石油出口量大幅增加。2016—2018年,俄连续三年为中国第一大石油供应国。这也说明中国对俄石油的依赖程度在提高。问题是,国际油价不仅取决于供求关系,还受到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和投机因素的影响,依赖油气合作保证中俄经贸关系大发展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2.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进展。最近有消息称,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项目有可能要停建,原因有二:一是俄经济形势不好,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建这条铁路需要资金240亿美元,即使获得中国部分资金支持,俄也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投资该铁路;二是俄对客流量提出了质疑。高铁造价很高,高铁票价必然不菲。如果俄罗斯人出行不选择乘坐高铁,必然影响客流量。从历史上来看,不论黑龙江大桥还是同江大桥项目,都是拖了很多年才启动。所以中俄一些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协议签订后,并未顺利实施。2017年12月29日的《俄罗斯报》报道,中国将在俄远东地区落实40亿美元的28个项目,涉及交通运输与物流、旅游、林业、能源开发、钢材深加工等诸多领域。2017年还设立了中俄地区发展基金,管理资金为1 000亿元。近两年来,亚太地区对远东经济投资的80%来自中国。这些项目能不能一一落实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3.关于强化战略东移问题。在分析俄对外经贸关系地区结构调整问题时,不能不提及俄强化战略东移政策。随着美国的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俄也出现了战略东移亚太且日趋强化的态势。2012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0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俄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会议召开前夕,普京撰文指出,无论从历史还是地缘角度看俄罗斯都是亚太地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认识俄强化战略东移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影响?需要厘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俄清楚地认识到,亚太地区经济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世界经济与贸易的重点已日趋转向亚太地区,俄必须做好准备,使其东部地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二是俄强化战略东移的重点是加速开发与开放东部地区。三是强化战略东移并不意味着只是转向中国。日本、印度乃至越南等都是俄重点发展合作的国家。四是近几年来俄虽因克里米亚问题受到西方制裁,但其对外经贸关系重点仍在欧洲。据俄海关公布的数据,2018年欧盟占俄外贸额的42.8%,双边贸易额达2 942亿美元,增长19.3%,其中,出口增长28.3%,进口增长2.7%。亚太合作国家(包括俄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中国)占俄外贸额的31%,为2 132亿美元,贸易额增长19.8%。必须明确指出的是,不能因为俄强化战略东移,就得出结论说俄“经济重心东移亚太”,俄经济重心仍在欧洲。俄从来都自认为是欧洲国家,不论苏联时期还是现在,它的经济重心一直在欧洲,尽管大部分资源集中在东部地区,但生产能力的70%~80%在西部。目前,东部地区生产总值仅占俄GDP总量的20%,固定资本占15%左右。从对外经贸关系来说,俄外资 的50%以上来自欧盟,能源出口重点也在欧盟,进口的机器设备亦主要来自欧盟,尽管这几年俄力求加强对亚太国家的能源出口,但所占份额有限。俄预计向亚太地区的石油出口额占其石油出口总额的比例将由2008年的8%增加到2030年的22%~25%,天然气由2008年的几乎为零增加到2030年的20%。以上情况说明,把俄强化亚太战略说成是俄经济重心东移到亚太是没有根据的。
4.中俄之间的政治互信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几年来,“威胁论”的声音在俄日益弱化,但并不是已完全不存在。这必然会使中国企业思考赴俄投资的安全问题,也自然会影响到中国企业赴俄投资的积极性。
作者:陆南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原载于《西伯利亚研究》,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