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和婚姻是神圣的,是人生必经的重要阶段。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份浪漫美好的爱情与甜蜜幸福的婚姻,而个性则在恋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关键作用。影响较大的个性因素主要有恋父(母)情感、性欲求能力、性格内外向、情感交流、适应能力、人生态度及生活情趣等。
1 个性相容性在恋爱与婚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婚姻与恋爱是两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一个较为稳固的同盟关系,它是个体生活中最基本和最长久的人际关系,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婚姻双方的心身健康与生活质量。目前,婚姻和恋爱问题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知道婚姻和恋爱关系的密切程度往往取决于多种因素的总和,但在众多因素中,个性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它的作用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1)深入性,指夫妻在思想上和行为中对双方个性相互了解的普遍性和深厚程度。这就不只是表现为夫妻外表上的相敬如宾,更主要的是表现为心灵深处个性特征的一种和谐。(2)指向性,指夫妻双方的价值定向。如果个性指向事业、进步和理想,那么双方的爱情就是积极的,如果单单指向钱财、势力和美貌,那么双方的爱情就是消极的。(3)持久性,指夫妻个性相容的稳固程度和变化情况。它是夫妻各自世界观稳固性的表现,如果一方出现变化无常、疑心与嫉妒心太重则容易引起夫妻爱情减弱。
个性是影响人的知觉、情感、意志、行为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人的言行举止多具有个性的烙印。不同个性类型的组合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婚姻和恋爱关系的密切程度,双方个性相容或互补可能有利于婚姻关系的发展,国内外在此方面已有很多研究,都发现个体情绪稳定性与婚姻质量有很大程度的联系。例如湖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李伟、程灶火、王湘、魏传华等人在进行婚姻质量与个性的相关分析中显示:神经质得分与婚姻质量各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内外向得分与婚姻满意度和亲友关系两个纬度呈正相关。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得出结论:个性是影响婚姻质量的重要因素。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程灶火、谭林湘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杨英、林晓虹等在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的编制中也得出问卷中各因子负荷分别为:性格相容(0.811)、夫妻交流(0.895)、化解冲突(0.835)、经济安排(0.817)、业余活动(0.787)、情感与性(0.788)、子女与婚姻(0.770)、亲友关系(0.775)、家庭角色(0.860)和生活观念(0.86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个性在婚姻与恋爱关系中的重要程度。
此外,据最近对离婚诉讼者的研究揭示,52%的诉讼者夫妻离婚理由为“性格不和”,与国外报道类似。性格是否相容往往决定了一次婚姻或一次恋爱质量的高低。由此,我们提出个性相容性(charactercompatibility,CC)这一概念,它是指对配偶行为方式的满意程度,主要指个性心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性格,但也包括吸烟、饮酒等。在既往对夫妻和恋人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发现,性格不和在婚姻家庭问题和恋爱问题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以“性格不和”来解释家庭中发生的诸多矛盾以及恋爱分手是最普遍的现象。
人的个性特征、个性心理倾向决定了人的心理过程。认识上的一致、目标上的一致或互补,无不影响着相互的关系,在各自的心理特征的方方面面如何配合得恰到好处,也是一见钟情到一世钟情的决定性基础。有些人虽有一见钟情,但不能持久,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暴露出双方心理特征的巨大差异,由于个性上的不相容最终才导致两者的分道扬镳。
2 个性匹配规律的探索
当然,个性因素包括了很多的内涵,如“爱之图”、性欲求、情感交流、价值观、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内外向、适应能力、人生态度及生活情趣等,而个性不相容也并非只是指单一的个性纬度不一致。那么婚恋心理中所指的个性相容到底包括哪些因素?哪些个性因素在婚恋心理中发挥较重要的作用呢?通过参阅大量的国内外恋爱心理的文献和资料,在知名的婚恋专家、心理学专家的指导下,并在一家婚恋咨询中心就都市人群设计的一套针对恋爱婚姻观点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提取出两性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恋父(母)情感、性欲求能力、内外向、情感交流、适应能力、人生态度及生活情趣这些个性因素,形成测试问卷,通过测试大量被试者,找出恋爱或婚姻关系中双方个性心理方面的特征,从而探讨个性匹配的规律。
2.1问卷编制和测试
我们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先拟出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中有200道客观题,涉及与婚姻和恋爱相关的各项个性因素。在高校、社区、办公楼进行问卷发放,收回进行统计分析后提取出恋父(母)情感、性欲求能力、内外向、情感交流、适应能力、人生态度及生活情趣7项因子,编制成48道题目,有男用和女用两套,通过被试双方的回答,分别得出他们在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进一步分析和比较。
2.2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主要分为五类:未婚男女、已婚男女,有离婚意向男女,离异后欲复婚男女,再婚男女。对象来源于南京各大院校的大学生恋人、前来咨询的各对恋人和夫妻、已经确定恋爱关系的恋人和已婚夫妻等。
2.3研究方法
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我们研究人员与被试的面谈,通过对被试的外貌特征、气质风度、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了解,尤其是通过与被试双方的语言交流,对被试的人格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二是对被试进行问卷测试,通过问卷进一步深入了解被试双方的个性特征,试图找出个性匹配的规律。
在我们长期大量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对那些“美好恋爱和婚姻”作了细致的观察和总结:一对好恋人或好夫妻,不仅体现在共同生活中相互的深沉而又真挚的爱,相互的奉献精神以及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默契,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在相处过程当中的磨合与适应,尤其是夫妻个性心理特征的匹配与默契。根据测验所反映的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各自的个性特点,并对特殊案例的分析,由此我们找出了对两个人的恋爱交往或组建家庭中的一般匹配性规律。
以下是我们访谈的一个案例:唐某,女,29岁,公务员。一年前与第一任男朋友分手,同现在的男朋友正在交往中,快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可唐某却觉得对对方一点感情都没有。而男友是母亲的朋友介绍的,身边的人都说他们是男才女貌的一对,他对自己也有感情,可是……。分还是不分?唐某十分苦恼。
通过测试分析,我们发现:唐某是一个个性十分鲜明的女孩,对感情的要求强烈,希望自己的配偶是一个男子汉气质鲜明的人。而问卷测试上显示她现在的男朋友有明显的恋母情结,自我中心,知道接受别人的爱但不懂得去爱别人。很显然,唐某的感情无法得到回应。经过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得知唐某的第一个男朋友则比较符合她的要求,当时因为面临压力而分开。经建议,两人克服困难又恢复了恋爱关系,目前发展得十分美满。
3 恋爱和婚姻关系中存在的个性匹配性规律
经长期研究,我们发现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匹配性规律,具体体现在恋父(母)情感、性欲求能力、内外向、情感交流、适应能力、人生态度及生活情趣这些因子上,呈现出相似性和互补性的规律。由此,我们可以说,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双方个性的相容主要遵循相似性原理和互补性原则。具体而言,各因子的匹配如下。
3.1恋父(母)情感
现实婚姻满意度情况调查证实,男人的恋母情感和女人的恋父情感对婚恋生活的影响很大,有些甚至是决定性的。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爱之图”,爱之图的雏形,一般而言都是年轻时代的父母,主要取决于恋父或恋母情感(结)是缺少、成熟还是成熟过度。恋父(母)的情感需求越是强烈,与自己的爱之图结合的力量也就越强烈;现实中与自己长得越像的婚恋对象,恋情或婚后感情越好越牢的事实,也说明爱之图在择偶中的重要性。因为父母与孩子总是在某些方面(包括相貌、举止、风度、性格、爱好、待人接物等等)有显现的和非显现的相似之处。
3.2性欲求能力
此处的性欲求能力,可以用新近性学界提出来的所谓“性商”的概念来代表。即,性健康水平、性生理能力、性心理调适及性互动能力等多个方面;既包括性渴望度、正常男女性功能、性爱频度等自身能力,也包括帮助配偶达到性愉悦或性高潮的能力,同时也包括在生活环境变化中遇到相关问题时,运用一定的知识手段和保持一定的健康心态进行自我调适的能力。婚恋是人们寻求爱情享受爱情的活动,没有良好的性爱感受,就不可能培塑高层面的爱情,爱情是婚恋的基础,也是动力,此因子宜取相似性原理匹配。
3.3性格内外向
外向型的个体具有开朗健谈的特征,自信、豁达、情绪兴奋性高,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有良好的接触;善于活跃气氛,与异性交往倾向于采取主动,表达爱情的方式直接,但易于冲动,情感不易控制。所以在寻求另一半时,选择面较宽,根据择偶相似性原理,可以选择一个同样外向的异性,两个人容易相处融洽;根据互补性原则,也可以选择一个稍微内向的异性,在交往中可以互相弥补。而内向型的个体较为喜静,善于自省,做事前有周密计划,对待感情的态度较为理性,常能深思熟虑;在交往当中,主要表现为内省收敛的特性,不善于表达思想感情,但却极少冲动冒失,一旦确定恋爱关系,往往较为持久,给人以深沉稳重之感。理想的异性最好是比较开朗活泼即偏外向型或具有浪漫情调的,这样的组合家庭氛围才会活跃,不至于沉闷。
3.4情感体验和交流
体贴周到的个体情感体验较为深刻,也十分稳定,耐受性较高,行为方式上为别人考虑周到细腻,这是十分受异性欢迎的特质。由于对对方性格的要求不是十分严格,温和或急躁的异性都能和他(她)相处融洽。而那些情感体验较为缓慢的个体,感受能力不佳,往往不能根据对方的反应做出适当的回应。不能根据所处环境调节好自己的状态,常给人以冰冷和孤傲的感觉。若对方能温和体贴地对待他(她),久而久之也会受到感染,内心感受会加深,情感表露也会增强。因此,性格温和体贴的异性容易感化此类人,更加适合他们。众所周知,恋人、夫妻都需要交流,情感的表达,情感的互动,两性相悦,两情相依,长此以往,感情才真实而宽厚;恋人、夫妻间的情绪、情感的热烈、持久的沟通交流,才能保证恋情发展,婚姻长久。情感的热烈,交流方式的多元,表达情感的艺术化程度越高,恋情、感情的发展就越快越好。既可循相似性原理,也可循互补性原则。
3.5适应和交往能力
适应能力较强的个体能巧妙地应对生活和事业中的难题,以使自身和环境达到协调的状态。在感情面前,能根据具体情况调节自己以适应对方,在恋爱中往往处于主动,感情较为持久,一般类型的异性都较适应他们。适应能力欠缺的个体常常表现出不能独立的一面,不能很好地融入环境,与人相处适应期较长。在感情上倾向于要求对方适应自己,对于对方表现出“不合拍”的方面,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就不高。这类人不仅与婚恋对象适应不良,而且与对方的亲人也适应不良,导致婚后家庭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不和睦,对婚恋关系造成不利影响。适应能力能体现一个人的坚强,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气质、风范,这尤其是对男性的一种素质的要求。
3.6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人生态度积极的个体有着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待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人的态度都怀有热情。有较强的自信心和竞争力,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很好地面对失败和挫折。一旦有所中意的异性,就会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所以他们的选择面较为宽泛,无论对方人生态度积极还是消极,都能在他们的影响下组建美满的婚姻。人生态度相对消极的个体容易看到生活中消极的一面,缺少生活激情,因此对待生活以及家庭的态度倾向于消沉,不太主动将创造力用于开创美好的生活以及经营婚姻。一般来说,男性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极强烈的事业心和事业竞争意识,女性更注重家庭和生活则更好。人们价值观念不仅影响交友,更影响婚恋。一位观念新潮者与一位观念传统者相恋、结婚,两人无法交流,会经常发生争执,甚至争吵,无共同语言,“志”不同,“道”则不合。
3.7生活情趣
生活情趣浓厚的个体在生活中富有创意,思维开阔,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生活添加色彩,提高生活质量。同样懂得生活情趣的异性会比较适合他们,两个人的情趣火花会激发更多的情感热情,婚姻也会同样富有情趣。生活情趣一般的异性也会在他们的带动下,使生活情趣更加浓厚。生活情趣相对较低的个体喜欢生活平平淡淡,不善于将自己的心思花在如何增加生活情趣方面,所以在恋爱婚姻中的角色个性不明显。适宜他们的异性最好是生活情趣比他们浓厚的人,在其带动下,生活会有较大改善。一般而言,双方有相似的兴趣爱好,精神生活的共同追求,爱情更浓。
4 科学择偶理念的意义及今后展望
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选择婚恋匹配的对象,即称为科学择偶。科学择偶是寻找爱情、建立良好婚恋关系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而事实上,科学择偶已不仅是优生学的考虑(对孩子生理素质上的优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优育和健全人格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而且也对婚恋双方从性生活的和谐,到同甘共苦、志同道合的方方面面,即在夫妻几十年密切接触、共浴爱河的相伴之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幸福。
研究表明,两性交往中确实存在着性格成功匹配的相应模式,性格匹配相似性原理和互补性原则往往在交往过程中发挥着作用。我们的研究对于未确定对象的征婚者,可以根据他们的特质为其提供选择对象的基本特征;对于已经恋爱尚未结婚者,可以指出他们之间性格配合的程度,是否存在个性上不配合的因素,并结合他们长时间相处的情况,对他们进一步磨合的主要方面以及婚后共同生活中各自的注意点提出建议;对于已婚者可以指出他们婚姻质量不高的原因,以及改善夫妻关系必须做出的努力;对于夫妻矛盾尖锐已经有离婚意向者,则可以指出婚姻失败的原因,并为其是否做出离婚决定提出参考意见;对于已经离婚又想复婚者可以提出复婚后两人相处的改建方法,帮助他们重建美满婚姻;对于再婚者则可以帮助其总结前次婚姻失败的原因,提出再婚择偶尤其应该注意“性格婚检”的良好建议。总之,此研究是以性格测试的形式,让心理学帮助更多的婚恋者,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恋人并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组织一个最和谐、最幸福的家庭。
我们希望通过对婚恋双方个性心理的了解和测试,为双方的选择和磨合提出意见或忠告,科学择偶才能为以后良好的婚恋生活奠定基础。以科学的名义,号召每一个人都来参与,为推动中国的婚介模式现代化而做出努力。还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在科学择偶的前提下,建议人们注重婚姻建设,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对婚姻全程实施指导,努力发展我国的婚姻分析工作,努力从心理学的层面上,提高人们的婚恋质量。让人们从婚恋中得到更多的快乐,享受最美好的爱情。
当然,个性测试并不是绝对性的量化,毕竟在爱情婚姻中,感情是基础,是婚姻的基石。决定男女婚恋还有方方面面的因素,个性测试主要是指出两人在性格上的特点,对他们向好的方面磨合提出有益的指导。对此问题,还有很多因素需要我们继续去研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培毅,何慕陶.婚姻、家庭与心理健康——对118对年轻知识分子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
2陈一筠.现代婚姻与性科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3王玲,叶明志,赵耕源,等.653对中年夫妻婚姻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
4徐安琪,叶文振.中国人婚姻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8.?
5李伟,程灶火,王湘,等.个性、婚姻动因与婚姻质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
6栗国平.夫妻相处的艺术[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
7马志国.心理误区你怎样跨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8莱特.幸福婚姻圣经[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9魏士德·克鲁斯.放飞的心灵·离异者的心理调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