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的春季来得特别早,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凛冽寒意却并没有因为春天的到来而退去。欧债危机、日本海啸、中东变局等一系列事件使得本已动荡不定的国际经济形势在继2011年之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加深,国际市场需求依然不足,欧美两大经济体复苏困难,中国外贸出口发展面对的国内国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
为了准确判断今后国际经济形势,近日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董辅礽基金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组织与机构先后组织各种形式的论坛、座谈会,邀请各方面专家就2012年国际经济总体形势、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未来经济走势进行分析。
全球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正不断增加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放缓
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走到了十字路口,国际上很多经济学家对经济全球化是不是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链条由于经济危机而断裂,有人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放缓了。对此,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向晨,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12新春座谈会上发表看法,他认为,从投资贸易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放缓,基本趋势也没有改变,但是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进程确实遭遇放缓,甚至停滞。多哈谈判陷入僵局便是典型的例子。
张向晨分析说,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是跨 国 公 司 , 他 们 控 制 着 全 球 贸 易 的50%,投资的90%,他们现在之所以对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动力不足,是因为,“目前,跨国公司已基本完成全球的产业链和布局。传统意义上关税的削减,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意义不大,它们需要有针对性地来削减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或某种产品的关税,这种要求在全球的贸易自由化当中很难实现”。
其次,从科技的角度看,从上一轮80年代到2000年的全球化浪潮中,IT产业对全球的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及新能源、新材料还在酝酿发展中,尚不能对经济全球化起到根本的推动作用。
张向晨还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格局正处在调整中。上一轮全球化期间,全球产业链布局已基本完成,与国际分工也基本吻合。发达国家处于高端,发展中国家在低端,“但是这种利益分配格局正在调整,发展中国家不甘心永远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国际摩擦也会因此增加。另外,在低端产业中,发展中国家有了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但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就业不会放弃夕阳工业。所以处在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会和发达国家发生摩擦”。
2012年全球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2012年全球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首先,由于2012年经济预期不明朗,悲观情绪蔓延,可能会引发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金融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美国目前在经合组织(O E C D )中正积极推动的旨在限制国 有 企 业 行 为 的 所 谓 “ 竞 争 中 立 框架”,便是典型的例子。“2011年,奥巴马和美国政府官员反复提‘竞争中立’,他们认为,全球化到今天很多国家之所以受益是因为他们的企业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约束国有企业、约束和政府关系密切的国家企业,将成为竞争中立框架标准的对象”张宇燕说。
第二个不确定性,因为低利率有利于刺激投资、稀释债务、减轻偿债负担,所以发达国家维持低利率的可能性极大。张宇燕说,美国的利率是0—0.25%,日本几乎是0%,欧洲是1%,美日欧的利率水平均处于有史以来最低的时期。宽松货币政策在目前经济状况下有两个可能的变化方向值得关注:第一,导致美欧出现流动性陷阱:发达国家不管如何注入资金经济都起不来,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第二,经济会低速增长,但是通货膨胀率很高“后一种可能性比较大。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会起来,美国已经是3%,接着超过4%,甚至达到5%的可能性都存在。”
张宇燕进一步指出,如果美国在五年内将通货膨胀维持在6%,意味着美国的国债占G D P的比重将减少20个百分点。“从历史上看,债务危机的冲销绝大多数靠通货膨胀,发达国家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对中国冲击非常大,中国持有的无论是美元资产,还是欧元资产的购买力都将大幅度下降。”
第三个不确定性,受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的拖累,同时也因为不得不通过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胀,再加上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规模和速度愈发扑朔迷离,新兴经济体增速放慢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一些重要的新兴经济体甚至有出现硬着陆的可能。
第四个不确定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张宇燕认为,决定大宗商品价格走向的有两种力量,首先是需求大小和供给增减,以及全球流动性状况。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排除美国推出量化宽松3、4的可能性,甚至不排除欧洲推出欧洲版的量化宽松政策。不排除投机性因素的出现,因为,大宗商品接近50%是在期货交易所完成的,大多数人买卖大宗商品 石 油 、 大 豆 完 全 是 出 于 投 机 的 需要。”但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又将对大宗商品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可能会拉动大宗商品价格向下。未来哪种力量占上风,强度有多大,目前还不清楚。
第五个不确定性,地区安全问题。一旦美国和伊朗、叙利亚之间出现大问题,甚至其他一些国家出现动荡,将对大宗商品的供给产生影响,价格指数的波动将会非常大。
第六个不确定性,面对自然灾害和地区安全危机,大国之间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能否精诚合作,特别是在埃及、叙利亚、伊朗和朝鲜半岛等热点地区的军事对抗和政治冲突是否会升级与蔓延,均会对全球经济局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再一个不确定性,今年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墨西哥等一系列国家将举行大选。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在选举过程中,领导人的更换可能会导致政策调整,竞选本身也会凸显或淡化某些特定的议题与政策选项,给整体世界经济的运行带来不确定性。
未来全球经济将出现四种趋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刘遵义认为,未来全球经济将出现如下四种趋势:
第一,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开始与欧美经济局部脱钩,“本世纪开始以来,世界经济重心因为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以及印度高速增长,逐渐从欧美移向亚洲,彼此贸易量超过与欧美的贸易量。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虽然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出口需求有大幅度下降,但是基于它们与欧美经济开始局部脱钩,所以中国经济将依靠内需继续增长”。
第二,世界开始迈向多元货币结算制度。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能不能持续为全世界供应流动性和美元,已让人疑问,这给人民币带来一定空间。自从2009年之后,人民币已经可以作为中国省份进出口的结算单位,它对中国的进出口商都有好处。这个潮流已不可逆,将来很可能东亚与中国的贸易大部分会用人民币结算。
第三,欧元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与法国都是欧元的倡导和参与者,德国经济没有受金融危机影响,它们迟早会支持欧元,欧元区的问题也会解决。
第四,石油中断的危机。西亚和北非局势动荡,美伊对抗日益激烈,石油供应随时有中断的风险,中国应加紧扩大石油储备,以防万一。
美日欧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
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放缓,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增速低于预期。2012年全球经济笼罩在巨大不确定的阴影下。虽然近几年来,受到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失业率高企等问题的困扰,美国经济复苏的疲态尽显,但是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老大,在2012年美国经济的表现如何仍然引人关注。
2012年美国经济会继续缓慢复苏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前任驻美大使周文重表示,2012年美国经济会继续缓慢复苏,不会继续衰退。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消费者信贷一直处于正数;第二,美国房价在回升,有利于银行回收房贷;第三,美国工业生产继续扩张;第四,美国刺激性财政政策有了新的空间;第五,美国宽松货币政策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王孜弘也指出,美国制造业连续27、8个月扩张。从2011年11月开始,采购经理人指数(PM I),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基本上都达到50%以上,库存指数有所上升。虽然长期以来美国的失业率一直维持在9%以上,但是从11月份开始,则在8%以下。
不过,周文重也同时强调,美国复苏幅度不会大,“失业率还是比较高,大宗商品价格仍处在高位,通货膨胀因素在上升。加上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幅度在下降,投资者信心不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肖炼认为,制约美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因素是债务问题没解决。“目前美国没有偿还的债务总额达到50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 D P只有15万亿美元,是其G D P的三倍还多。同时美国国会在去年否决了奥巴马的预算平衡方案,那就意味着美国政府每花1美元,其中35每分是靠借贷,寅吃卯粮,今年经济增长能不能还清积累下来巨额债务就是一个大问题。”
欧债问题能否得到控制呈两种不同观点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饱受欧债问题困扰。欧债问题能否得到控制、缓解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欧洲债务会愈演愈烈,更大规模的危机还在后面,还有一种预期,今年欧洲状况总体会逐渐趋缓,欧债问题在一年内不会出大问题。
对此,张宇燕认为,后一种情况可能性更大,“今天看到的债务危机只是历史长河中债务危机之中的一次。在过去的210年间,全世界总共出现250多次债务违约,最严重的不是今天,英国曾经几十年债务占G D P的比重达到300%,法国 、 德 国 、 美 国 都 出 现 过 债 务 超 过100%,甚至接近200%的情况” 。张宇燕指出,债务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一体化进程已经十年,财政一体化没有跟上,“在欧元区确立之前,让欧洲国家将货币主权交出去,在政治上是不现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场债务危机是期待已久的危机” 。
张宇燕认为,欧洲最顶层的精英非常清楚,推动财政一体化,货币一体化是必然的方向。如果欧洲一体化进程垮掉了,欧洲在全球治理上的声音会大打折扣。“欧洲的债务问题,如果要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定性的话,在未来的一年,70%欧债问题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关键是能否在政治上达成一致”。
张宇燕补充说,但是,从长期来看,欧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南欧国家竞争力弱于北欧国家,“葡萄牙贸易逆差占G D P的比重到去年年底是10%,希腊是9 .9%,西班牙是5 .4%,意大利是4%以上。南欧国家加入了欧元区以后,由于统一汇率,没有办法通过贬值提高竞争力,促进出口。这类结构问题不是通过政治意愿能解决的,欧债的问题长期来看是经济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
国际资本流动问题或许成为一个不确定因素
2011年8月份以后,国际资金开始从新兴市场撤出,向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回流。对此,有专家认为,资本流动问题或许将成为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的一个不确定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贺力平把资金回流归纳为四方面原因:第一,危机后全球金融体系调整,出台了巴塞尔Ⅲ,要求各银行,特别是那些在全球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银行要增加核心资本。初步名单有25家,其中18家在欧美,带来这些银行从其他地区撤回资金;第二,与欧债危机相关。2011年G 20戛纳会议前,欧洲首脑决定减少希腊债务,这件事情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地区银行的资金回撤。一些外资合作伙伴之所以会在中国银行业情况很好的情况下撤资基本是因为所在地的需要;第三,与美国经济以及债务问题有关。从去年的8月份开始,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变化,其不同期限政府债券,收益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长期收益率上升,短期收益率略有下降。此外,欧洲日本都有不同的问题,对国际上流动资金的吸引力增加;第四,最近出现的地缘政治风险。尤其是中东地区,一旦发生问题,国际资金将快速向欧美等地方转移,在两伊战争时期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贺力平认为,短期资金市场上,资金流向发达经济体的情况可能会持续到整个2012年。“如果没有看到有关指标发生实质性改变的话,受最大的影响是其他相对弱的经济体,比如印度,就已经出现货币大幅度贬值,但是,客观上却对印度出口有好处。对中国的影响相对比较短暂,但是中国还是应该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情况。”
新兴经济体G D P总量正在赶超发达经济体
虽然全球经济受发达经济体表现欠佳的影响仍存在下行风险,但是也要看到一些积极的因素。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
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存三方面问题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认为,未来应该给予新兴经济体足够的关注。“在不远的未来新兴市场经济将在经济整体体量上超越发达经济体”。
钱颖一说,过去一百多年间,发达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一直超过80%,直到过去的二三十年开始逐渐发生变化。现在世界G D P70%仍然是发达国家,但是正在向60%对40%比例迈进。虽然目前全球G D P,美国仍然超过20%,G 7仍然是50%。“但是,过去几年中,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新兴市场经济虽然也减速,但是新兴经济体超越发达经济的速度加快,比如现在中国G D P占世界接近10%。可以预见20年内,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G D P总额会超过发达国家。”
不过,钱颖一也指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也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新兴经济体中的流动性大量增加,通货膨胀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国际金融市场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政府债券利率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低于一些欧洲国家。这些国家政府财务纪律松弛,正在形成泡沫。
第二,为了保增长,新兴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却错过了做结构性调整的机会。相比而言,发达国家反而正在进行调整,美国失业率上升也可以被看做是结构调整的一种迹象。而发展中国家还是依赖出口、原材料出口,调整却放慢了。
第三,新兴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市场化趋势有所倒退,政府干预增大。整体来讲,2012年世界经济自由度有所下降,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钱颖一指出,这三个因素与其他因素叠加在一起,出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资金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回流,导致这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风险在增强,不能排除一种比较糟糕的情况,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金融危机有可能蔓延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进而导致整个世界经济陷入困境。
未来应该特别关注俄罗斯的动向
2011年年末,经过18年的谈判,作为曾经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个还没加入W T O的主要经济体”俄罗斯,最终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俄罗斯问题专家王俊文认为,未来应该特别关注俄罗斯的动向。
王俊文表示,近年来,俄罗斯市场处于逐渐开放、转轨之中。因此,更加开放的俄罗斯面临着新的机遇。“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初尚无规则制定权的情况下,加速海参崴自贸区建设或将是俄罗斯的重要战略目标。俄罗斯经济的开放有赖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符合俄罗斯整个的经济战略。同时,俄罗斯方面也表达了加大对中国出口的意愿。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开放市场的总体思路已非常明确,也将对中国产生影响。”
2011年10月2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在莫斯科发表了欧亚经济一体化宣言,签署了《欧亚经济委员会条约》、《欧亚经济委员会章程》,标志着三国一体化从过去的关税同盟进入到经济新阶段,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最终目标是建立统一的政治、经济、军事、海关等的欧亚经济联盟,实现劳动力、商品、服务、资金的自由流动。该经济联盟有可能在2015年以前建成,如果条件成熟,也可能会提前。三国建立经济一体化也将达成了一致意见。王俊文认为,这标志着苏联解体后,这一地区第一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机构。欧亚经济体联盟的建立对中国在经济、政治、战略,能源战略方面意义非常重大。
记者 孙时联 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