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示,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仍在扩大,1985年到2009年以来,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人均年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2.9倍扩大到2009年的8.9倍,且还有扩大趋势。
无独有偶,12月5日,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发布报告称,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也创下30多年来最高纪录。所有OECD成员国,最富有人口(总人口的10%)平均收入已达到最低收入(总人口的10%)的9倍。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正在扩大。不过,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贫富差距似乎还比较严重。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称,尽管有数据说“中国10%最高收入和10%最低收入差距仅9倍”,但实际情况大概为26倍。
“贫富差距”历来是民众关心、热议的话题。穷人太穷,富人太富,不仅仅成为经济和社会现象,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中国富豪几乎是“一夜之间获得巨额收益”。社会成员普遍关注社会公平与贫富差距这个问题,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贫富差距本身,而在于通过认识贫富差距的形成过程,从而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在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现实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赖明在年初公开提供的数据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现在的12.66:1。”但不管贫富差距的具体数字是多少,现实层面的基本感受足以说明中国的居民收入间距已经扩大到惊人的程度——我国的贫富差距较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即便是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方式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数水平也颇为严峻。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尼系数在0.3左右,1990年代中期达0.42,但到了2010年,已经达到0.48,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消长期以来,消费需求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大阻力,而影响消费需求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收入较低,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差距过大不仅影响居民消费能力,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最直接的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也须要成为未来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因为国内消费水平不足,一系列负面影响接踵而至:经济增长缺乏内生拉动力,难以通过消费升级和消费热点的形成拉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收入差距导致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突出,妨碍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情绪积累,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要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消费力,找到经济发展内在动力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健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较为雄厚的基础,也有广泛的社会共识,这些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动力。笔者希望,各级政府切实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财政、税收等多方面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并通过各种手段堵住“灰色收入”和“灰色消费”的漏洞,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