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如何认识宏观经济形势?——为《见证通胀》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11 次 更新时间:2011-11-22 18:50

进入专题: 通货膨胀   见证通胀  

吴敬琏 (进入专栏)  

2008年起于北美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起伏跌宕的时期。有着良好货币金融专业训练、又多年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吴庆君在此期间写了大量有见地的时评文章。当我们重读这些时评的时候,仿佛重新回到当时百家争鸣的现场,不仅饶有阅读历史的兴味,而且对于总结政策得失和分辨理论正误,也有很大的好处。

实际上,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的大讨论,早在2003年初就开始了。中间经过SARS(“非典”)的冲击,在2003年第四季度再度升温。中国经济的态势究竟如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成为政学两界的热门话题。人们对经济形势的研判,从总体过热、局部过热、到态势良好,差别甚大。对于政府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紧缩、扩张、还是中性,也是言人人殊。政府领导在2004~2007年间大体上采取了一种总量扩张、对少数产能过剩的行业采取投资审批等行政手段加以限制的政策。直到2008年初,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率(CPI)也到了8.7%的高位,才下达了“踩刹车”的命令。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合,使中国经济在2008年秋季呈现出增速放缓的迹象。虽然从环比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在2009年1月已经开始见底回升,但人们还是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经陷于衰退,需要用大规模的投资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海量贷款来保证GDP高速增长。从那时以来,怎样认识宏观经济形势、什么是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

吴庆君正是在这种众说纷纭的场景下,积极参与到争鸣之中,写下了一百多篇时评。这些时评虽然篇幅短小,但言之有物,代表一种分析视角。如果我们联系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后来导致的结果来回顾这番讨论,的确能够从中得到许多理论和政策上的启示。

吴庆君的这些时评,着重于短期经济分析。但是他也在书中用了两辑篇幅(即第六辑和第七辑)讨论长期经济问题。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中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来展望经济增长。似乎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增加了总需求,就能够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所谓“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只是凯恩斯主义短期分析框架(储蓄+消费=投资+消费+净出口+财政赤字)的变形。即使凯恩斯本人,也并不认为这一框架适合于分析长期经济增长。短期经济问题受制于长期经济问题。分析长期经济问题需要运用另外的分析框架,例如R·索罗改写过的生产函数等。

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发生在长期层面上,涉及某些变动相对缓慢的变量。这些变量在几个季度的时间跨度里来不及发生显著的变化。要讨论长期变量,仅仅有短期时间跨度上的观察就不够用了。用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去应对中国经济当中的泡沫、通胀和停滞等看似短期经济波动造成的问题,只能顾此失彼。中国宏观经济当局在2011年初提出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解决长期增长中的问题上。这是十分正确的。

总之,我更看重本书最后两辑,包括短期政策和长期问题的关系,以及对应当采取的长期政策进行的讨论。希望吴庆君在这个方面继续努力。

进入 吴敬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通货膨胀   见证通胀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699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