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儿时的村庄。那时生活清贫,每家每户仅能基本解决温饱,但村落干净、整齐、热闹、富有生气,邻里和睦。天空湛蓝,空气清新,水流清澈,鸟兽虫鱼各得其宜。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与人之间反而越来越冷漠且深怀戒备,怪病日渐增多,路边田间杂草丛生,河里都是垃圾,多种动物已经绝迹……我们心急火燎的,这是上哪儿去呢?
这只是现实中国一个极微的缩影。在高铁式的狂飙突进之下,全社会正面临空前的信仰真空、信任缺失和道德危机。人际间麻木不仁,老人倒地无人敢扶、幼童被碾无人去救;而对同胞罕见的残忍——黑砖窑、拐卖儿童、野蛮拆迁,豆腐渣校舍、毒奶粉、毒疫苗、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一次又一次地拷问社会道德的底线。全国多地出现“癌症村”,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一亿人以上,与此同时,反腐败仍然任务艰巨,上层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各类危险和社会不良现象,使全民处于焦虑之中。
我们正通往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是时候放慢发展的脚步,重新思考我们的路径和方向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谓正当其时。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关键要素。惟有重建信仰和道德体系,塑造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保障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并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从而争取国际话语权,保护文化主权与安全。究其要旨,如下几点值得关注:
澄清吏治。少数领导干部失德问题近年以来尤为突出,对全民道德滑坡起到了诱发和助推的作用。上不正,下参差;官德不彰,民风难淳。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只有加强官德建设,涤荡管理层的不正之风,重拳惩治腐败,才能增强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保障民权。纵观国史,民变蜂起无不发生在普通百姓被逼到绝路上的时候。所谓的幸福感,不能取整个社会的中间值,而应把保障底层民众的正常生活和基本权利作为评价标准。只有尽力缩小贫富差距,使国民生活得有尊严,免于恐惧免于受剥夺感,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健全的人格。
反思发展。一切向钱看,已几近摧毁了法治体系和道德体系。近年来唯GDP论盛行,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多发,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空气。为杜绝涸泽而渔式的发展,我们应深入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还应完善官员考核和选拔机制。
开明管制。社会道德和文化属于公共议题,但是其基础是社会成员的私人品德与素质。要构建坚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体系,在有所坚持有所规范的基础之上,关键是变堵为疏,在学术思想界和文化界切实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充分发挥自主性,给社会、给个体人格予发展的空间。
珍视传统。中华传统文明中的五大核心理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阴阳和谐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文化观,义利统一、以和为贵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永葆活力的文化基因。重新检视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经岁月沉淀的精神遗产,是我们在现代化的裹挟下不致迷失自我的妙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