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伟:对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的思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975 次 更新时间:2011-11-02 15:34

进入专题: 身份证   指纹登记  

周大伟 (进入专栏)  

新近修改并刚刚通过的《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中国公安部负责人此前在向全国人大会议作说明时表示,在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可以通过机读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同一性认定。

不过,这个消息一经发布,引起坊间阵阵哗然。

支持者认为,指纹比携带照片和出生日期等信息资料的单一身份证更准确,能够帮助解决目前愈演愈烈的冒用他人身份证件问题。指纹形成于胎儿阶段,一经形成,其花纹类型和细节特征的总和终生不变,指纹的重复几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如果再加上出生日期和照片,重复的概率几乎为零,试图伪造一张指纹和照片都一致的假身份证,几乎不可能。所以,在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是个进步”。据若干年前的《检察日报》透露,中国每年有近100万人丢失身份证。近年来,由于获取他人身份信息相对简便、成本低廉,导致盗窃身份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多。

然而,反对者们担忧的是,身份证加录了指纹信息,是否就能有效避免信息被盗用的情况出现?会不会出现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还有人甚至提出,《居民身份证法》的这次修改,无疑又是一次给予警察机构的扩权,由公安部门出面将普通公民的指纹登记在身份证中,意味着政府开始将普通公民当作犯罪嫌疑人一样防范。他们甚至担心自己的国家有一天会陷入“警察国家”的窠臼。

其实,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有关居民身份证制度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一直存在着类似的争论。在已经属于中国一部分的香港地区,包含指纹识别的智能身份证已经开始使用,这项制度在酝酿阶段,也曾经由于很多民众担忧个人隐私的泄露,经历过激烈的争论。

据悉,目前世界上已有56个国家和地区在证件中加入指纹信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数字身份证可行性的讨论仍在继续,西班牙、马来西亚、比利时、印度等国已经发行了数字身份证,但同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却因为担心这种多功能的身份证不利于保护个人隐私,而一直持质疑和抵制的态度。

这里,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身份证的制作和发放并不是由警察部门,而是由社会民政部门或社会福利保障部门来承担的。所以,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多数民众而言,首先在主观心理接受能力和客观行为配合方面,并没有引起对“警察国家”的忧虑和恐惧。我们遗憾地发现,中国大概是目前世界上极少数仍然由公安警察部门制作和发放身份证的国家之一。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公安警方的触角已经深深地涉入对中国社会管理和控制的各个角落。这一现状固然对“维稳”十分有利,但在本质上与“和谐社会”的要义不相契合。从温州动车事件中,稍微细心一点儿的人们发现,当人们想搜集遇难者名单时,在已经扫描了乘客身份证的铁道部门手里,竟没有购票人的名单,原因是,他们在列车开动之前就已经将名单交给了公安部门。

很多证据证明,公权力在警务领域内的不断膨胀以及相关特权的滋生蔓延,无疑对现代公民社会的正常发展有害而无益。所以,从体制上增强对这一领域内的公权力的制衡和监督,同时将与民众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从警务化管控向社会化服务转移,应该成为执政者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对此次《居民身份证法》的修改,笔者并不持异议,但对今后的具体技术实施过程则表示担忧。

指纹专家认为,每个人的一枚手指上平均有75-175个特征。常规状态下,指纹鉴定人员在作出认定结论时运用的相匹配(或者相似点)的数量从8个到16个不等。目前,指纹鉴定专家在世界上已经发现了两个人的指纹有7个相同特征的例子。他们坦承,对于这样两枚指纹,一个具有多年经验的鉴定人员也可能作出错误的鉴定结论。

可见,因为不同人的指纹可以有少数纹线特征相同,进行指纹对比存在差错率,对此各国均有案可查。另外,在指纹登记或比对过程中,指纹会因手指在辨识器上产生的压力、姿势与湿度产生变化,疤痕、茧与裂痕也很容易导致指纹特征变动,甚至一般的家用清洁剂就可能轻易磨损手指纹路,从而影响判读数据。新修改的《居民身份证法》中增加的指纹信息不仅用于辨别罪犯,而且还要广泛应用于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如果在指纹采集和登记中出现差错,不仅关乎到人权保护问题,而且也会给相关民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目前看来,对这一关系到亿万人身份同一性认定的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工作,能否做到万无一失,的确还不容乐观。据公安部有关人士证实,中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由于发展条件所限,管理不够规范,曾一度致使160万人民群众的身份证号码发生“重号问题”。

中国社会庞大而繁杂,地区之间人力素质和管理水平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政府之所以被称之为“大政府”,主要还是因为其“基层”巨大无比,即基层干部占了中国公务员总数的绝大部分。他们总体上忠诚并勤勉,肩负着管理中国社会大局的重任。但是,他们的个人素质和工作环境又是复杂多样的。在可预见的未来,在亿万中国人数码身份证的制作过程中,让每一张身份证都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啻为一项十分庞大的伦理和政治工程。在这项工程中,一定还可能遇到已经预见到或尚未预见到的种种问题。因此,循序渐进、严格把关,实乃至关重要。

注: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为法律学者,《中国新闻周刊》专栏作家。

进入 周大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身份证   指纹登记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94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