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奎:以务实态度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93 次 更新时间:2011-10-31 00:28

进入专题: 中原经济区  

王梦奎 (进入专栏)  

(本文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为喻新安主编的《中原经济区研究》一书所作的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都殚精竭虑,谋划河南发展,在不同时期提出过振兴河南经济的思路和规划,都有进展。现在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和发展纲要,是河南发展战略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看了几份专题研究报告和发展纲要草案,觉得这是很有价值的前期研究和准备工作,提出的发展思路反映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对河南省和整个中原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年前,2005年11月2日,在编制“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我在郑州说过,“河南是中国的缩影,好比负载沉重的大船,启动起来很不容易。现在这艘大船启动起来了,并且在快速前进。”“十一五”以来河南有了更大的发展,现在和全国一样,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相信,通过实施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规划,河南这艘已经启动的大船,一定能够更好更快地前进。

2010年9月初,河南省委宣传部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同志,到北京向我介绍河南省谋划中原经济区的情况,邀我参加9月5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座谈会”,并留下《中原崛起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报告》和《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初步设想》,征求我的意见。他们说,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也要出席座谈会,这两份材料将提交座谈会讨论参考。我很愉快地答应了,但那天我和展工同志都因为参加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组的会议而未能出席这个座谈会。展工同志当面向我说了关于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由来和他的设想,我很受启发。过了不久,9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北京大学又在北京联合举办“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我在会上讲了我的一些想法。会后我看到,河南有关媒体摘发了我发言的内容,加了一个很“抢眼”的标题:《纳入国家总体战略,一条理由足够》,尽管不大全面和准确,但大体反映了我的观点。

《中原经济区研究》即将公开出版,作者要我为之序。我感到盛情难却,也义不容辞。这是一份大型的综合性的研究报告,据我见闻所及,也是“前无古人”的,有开创之功,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没有更多新的见解,愿把我在研讨会上说过的话再加陈述,以表达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献芹之诚,对《中原经济区研究》出版的祝贺,并求教于本书的广大读者。

国家正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我完全赞成把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列入“十二五”规划,在资金、项目和政策方面给予支持。这不仅有利于河南和中原地区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国家发展的全局,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不是一个地区性、局部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带战略性的全局问题。研究报告和纲要就中原地区发展的战略意义、区位优势、基础条件提出许多理由,都是有根据的,我都赞成。河南有1亿人口,包括和河南接壤的其他省的部分地区,整个中原地区有更多人口,这一点分量已经够重了,在现阶段国家发展战略中是应该占有相当地位的。

我从研究问题和完善中原经济区规划的角度,提几点建议。这些都不是什么高深之论,在河南关于中原经济区的研究和规划中,想必早已注意到了。我当时提的建议,有些或许已经被采纳了。这当然都是我乐于看到的。

第一点,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转变发展方式。现在,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这些反映经济数量方面的指标看,河南经济的表现都比较好,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但经济增长质量和发展水平方面,河南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例如三产比重、城市化水平、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科技队伍和教育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方面,差距都比较明显。按照现在的规划,有的到2015年还达不到目前全国的平均水平,因为过去基础比较差。河南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经济增长质量和发展水平提高的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河南还处在粗放的、比较低的发展阶段。这也是全国性的问题,河南在这些方面更加突出。我希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要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发展方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第二点,关于指标设置。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草案提出的许多奋斗目标,都是积极的,鼓舞人心的,大多也是可行的。也有一些指标,还可以再加斟酌。例如,“提前1~2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以为不必这样提。2020年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河南对中国现代化的重大贡献了。我不是拖后腿,是觉得这样提没有什么意义,实践中还可能产生简单追求指标的偏差。上世纪80年代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实现小康,邓小平只说过人均800美元。2000年这个目标达到了,但从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看,发现这样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这不奇怪,不论是小康还是现代化,都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所以,“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1世纪头20年还是建设小康社会,这样的战略口号巧妙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和第三步的衔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央提的具体指标只有一个,就是人均GDP翻两番,当然由此可以推算出经济增长速度。国家统计局设计出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监测指标,是有意义的,但不必把它当成一个很精确的标准。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一样,反映的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状态,要从比较长的时间来观察和判定,有些方面也是不容易量化的,比如政治建设、经济体制、社会和谐,提前1~2年实现不好说。实际上,一些发展水平比河南高得多的地方,例如上海和北京,现在已经高于全国2020年预期水平,并没有宣布哪一年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河南不必根据某几个指标,提出提前1~2年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何况届时河南可能还会有一些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发展水平的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数。

发展指标有总量和人均。总量和人均都有意义,总量往往可以反映实力,人均往往可以反映富裕程度。我建议,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目标的设置,不仅要讲总量,也要注重人均。河南经济总量全国第五,当然可以自豪,但河南有1亿人口,有的省只有几百万人口,不好比。河南人口占全国1/13,经济总量占全国1/17。中国在全世界的位置也是这样,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占世界不到10%,但人口占20%以上。这样才能看到差距。

第三点,要强调改革经济体制,强化区域经济功能。提出和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发挥我们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但一定要注重企业和市场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区。关于中原经济区所涵盖的范围,我主张区分广义中原经济区和狭义中原经济区。狭义的中原经济区就是河南省;广义的中原经济区要延及河南周边地区,但河南是大块头,是主导。中原经济区延及周边省份接壤地区,行政互不隶属,也不可能只靠行政手段。河南和周边接壤地区双方发展水平都比较差,经济协作关系没密切到应有的程度,几次跨省的经济协作,例如80年代搞的晋冀鲁豫和豫皖苏鲁经济协作,成就都不理想,除自然条件限制外,恐怕和经济管理体制的缺点有很大关系,行政区域、行政主导阻断了地区之间市场的内在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联系本质上是横向的。不论在省际和省内,都要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市场分割,使经济活动真正渗透和连为一体。我认为,这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至关重要。

最近得到的好消息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在河南已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把中原经济区建设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我衷心祝愿中原经济区建设取得预期成功,祝愿中原地区经济繁荣和人民幸福。

进入 王梦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原经济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79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