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克拉默:中国劳资关系的重大变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34 次 更新时间:2011-09-21 13:45

进入专题: 劳资关系   十二五  

阿伦•克拉默  

去年以来,人口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潜流,也是中国在“十二五”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十二五”期间的中国社会转型,也得到各方关注。

FT中文网在会议间隙采访了美国商务社会责任协会(BSR)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伦•克拉默(Aron Cramer),请他从一个外部人的角度,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二五规划”、中国劳资关系等问题发表观点。克拉默主作的新书《持续卓越: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刚刚在中国出版。

FT中文网:过去几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CSR)方面,中国企业最突出的一些变化是什么?

克拉默:近年来,不论是中国本土企业,还是走向海外的企业,都更为重视CSR了。最大的进展之一是,政府开始要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取得很大效果。第二是中国新的劳动法的实施,以及新的社保体系的构建,这在经济与社会两个层面都与CSR有关。第三是清洁能源技术在中国的继续发展,中国企业努力进行科技创新,以应对严重的全球性环保挑战,从而让清洁科技产业变得更强大。前两个是结构性的变化,后一个是市场上的变化,都很重大。

FT中文网:本次论坛讨论了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你对这个规划有何看法?

克拉默:从一个外部观察者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明确把可持续性作为中国增长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积极的进展。在我看来,这表明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决心。虽然我认为一些目标可能制订得有些超前,例如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单位GDP碳排放量等,但总的方向很有价值。

FT中文网:根据你的观察,近年来中国企业对CSR是否更加重视了?

克拉默: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企业和西方企业一样,有一些进展,但也有改善的空间,可以让CSR更好地为企业的竞争力服务,可以让CSR的公布机制变得更透明。中国还处在发展早期,还需要不少时间来了解国际市场对CSR的期望。但事情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FT中文网:去年以来中国市场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一些地方出现劳动力短缺,还发生了一些劳资冲突乃至罢工现象,你觉得这对中国企业有何影响?

克拉默:很明显,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确实上升了。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必须更多地思考,如何吸引好的劳动力并留住他们,而不是在很短时间内换很多工人。因为劳动力供应过剩的时代也许已经结束,中国企业必须更重视人力资源,就像西方企业在高端劳动力市场上所一直在做的那样。从政治层面上来讲,中国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也开始更重视如何缓解工人的不满情绪。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应该负起责任,协助政府促进社会稳定。

FT中文网:你觉得中国的劳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了吗?

克拉默:是的,经济繁荣的持续、更高的工资也许让中国工人变得更加自信,更愿意发出自己的声音,主张自己的权利,改善自己的处境。劳动力过剩局面的结束也使工人有了更多空间来选择雇主,而且提高对雇主的期望值。这些绝对是重大变化。

FT中文网:美国经济显然没有欧元区经济那么糟,但也不是很好,你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怎么看?

戈皮纳特:我对前景看好。美国经济非常强劲,拥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金融危机让美国经济的增长率降低了一些,但我强烈相信,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美国经济会重振雄风。目前而言,我认为美国不会步日本后尘,出现长达一、二十年的停滞局面。

FT中文网:你出生在印度,你如何评价印度的经济形势?

戈皮纳特:印度经济存在很多好的方面:过去十年里享有高速的增长,政府实施了正确决策,明白它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显然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短期内令人担忧的是通货膨胀。现在通胀率很高,印度央行不断加息,但通胀率仍居高不下。现在政府努力在低通胀的前提下确保高速的经济增长,这是印度短期内的主要挑战。

FT中文网:你认为印度通胀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

戈皮纳特:有几个因素。一个是食品价格高涨,其部分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第二,在印度,还存在很多供应方面的瓶颈,因为基础设施状况不佳,农业生产率很低。随着经济的增长,很多人的收入在攀升,于是消费很快增长了,但在供应面,商品供应的增速却没有这么快。第三是,印度市场上存在较强的通胀预期,也助长了物价的不断上升。

FT中文网:中国的通胀问题也很严重,近期也不断加息,你觉得中印经济形势有多大相似性?

戈皮纳特:中国的通胀形势远没有印度严重,通胀率也低得多。不过我认为与印度相比,银行业的问题在中国更严重。我认为中国的国有银行必须处理很多坏账。在全球金融危机严重时,政府投入了很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银行放出了很多贷款。但很多贷款显然并未流入最好的项目,很多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刺激了目前的房市泡沫。银行风险不同,这是中印有差别的一点。

另一个不同是,印度的基础设施状况的确非常糟糕,而中国这方面的表现令人惊叹。总体来讲,中国已经保持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时间上长于印度。所以严格来讲,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不能再继续被称为“新兴市场”了,因为中国已经不是新兴的(emerging)了,这也意味着中国面临的局势更具挑战性了。

FT中文网:印度人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吗?

戈皮纳特:(笑)我敢肯定是的。每次我回到印度的时候,都有人问我“印度vs.中国”这个问题。但我认为竞争确实是存在的,因为两国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却拥有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式,尤其表现在政府的控制力方面。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印度人想尽快赶上这个差距。作者:金融时报 阿伦•克拉默(Aron Cramer)

    进入专题: 劳资关系   十二五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445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