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19日,越南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2011年补充与发展)》(以下简称《2011年纲领》)、《2011—2020年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11—2015年五年的方向和任务》和《党章(补充与修正版)》,系统总结了建党80年来取得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指出了面临的困难,分析了发展形势,规划了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观点、新思想、新举措,集中体现了十大以来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为越南今后的革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对越共80年革命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越共自1930年成立至十一大召开,走过了艰苦的革命斗争和艰难的革新建设的80年历程。1945年革命胜利,结束了殖民主义和封建统治,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1975年取得反对美国侵略、维护主权斗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解放和祖国统一。1986年,越共带领人民实行革新开放,进行工业化、现代化建设,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80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成为越南建设现代化工业国家的一笔重要财富。对此,十一大第一次对越共80年的革命经验作了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第一,坚定不移地高举社会主义民族独立的大旗。民族独立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社会主义是切实保障民族稳定独立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保家卫国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战略性任务。第二,革命事业是人民的事业,由人民作主,一切为人民,党的所有活动都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出发。第三,不断巩固和加强团结,包括党内团结、人民团结、各民族的团结以及国际社会的团结。团结是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第四,结合时代条件,凝聚各民族的力量,举全国之力,充分利用外界力量进行发展。第五,越南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决定越南革命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要牢固掌握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党的路线和主张都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时刻防范官僚主义和党员干部蜕变。十一大报告还对党的革新事业经验进行了总结,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党的革新路线和目标,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以及坚持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重视有效增长及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关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和公平相配合;在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注重建党和巩固党,关注发挥民主与加强纪律相结合,保持民主集中、加强与人民密切关系、尊重和发挥人民的作主权益、依靠人民来建党的原则;领导和指导工作应敏锐、灵活、坚决、创新、符合国家实际情况,加强宣传工作,发挥政治体系和全社会的力量。
十一大从纲领道路、指导思想、宗旨作风、领导和依靠力量、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越南共产党80年来的实践经验,发展了革命和建设理论。总结经验是对历史实践的肯定,对革命和建设规律的理论概括能对未来进行正确指导。十一大的经验总结表明了越南将坚持以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依靠人民和民族团结力量,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坚持革新开放的路线和政策,其理论成果将成为越南革新和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发展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理论
(一)进一步明确越南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虽然越共七大明确指出越南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但是关于越南的社会性质,尤其是处于什么样的时期,理论界和政界均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越南已经是社会主义了,不用再提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有人认为越南还不是社会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有人甚至干脆说不要提社会主义,认为“要到21世纪末,我们的子孙才可以开始设想社会主义”。对于这些争论,农德孟在《关于越共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一大呈递的各项文件的报告》中作了正面回答,对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进行了专门阐述,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越南人民的愿望,是越南共产党和胡志明主席正确的选择,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表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越南共产党根据人民的愿望作出的正确选择,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还回答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必要性:“民族独立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社会主义是切实保障民族稳定独立的基础。”此外,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认为资本主义还处在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越南走的不是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而是一条适合越南国情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当前的时代特点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发展程度不同,合作与竞争并存;越南坚信“各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独立、民主、社会进步会面临许多困难,但终会有所进步,因为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人类最终要向社会主义过渡”。
越南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取得了重大胜利,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60亿美元,人均GDP达约1168美元,已经摆脱了欠发达国家行列。十一大进一步明确要在2020年完成过渡时期的目标任务,并确立了过渡时期的基本方针政策,要求正确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并对越南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表述,即“建设成为一个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人民当家作主,在依靠现代生产力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起高度发展的经济发展体系,具有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人民过着富裕、自由、幸福、有条件全面发展的生活,国家各民族相互平等,相互团结,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产党领导下的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权国家”[1]。系统阐述了越共对社会主义的新观点、新思想,赋予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以时代内涵。
(二)制定了过渡时期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方针政策
越共十一大规划了未来40年发展的总体目标:“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结束时的总目标是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建设,使我国成为一个日益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全党全民要全力以赴把越南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定向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明确了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具体目标任务,如:“经济上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8%;2020年GDP约为2010年的2.2倍;人均GDP约为3000美元。”[2]
同时制定了实现过渡时期目标任务的八项基本方针政策:第一,结合知识经济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第三,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第四,保障国防和国家安全;第五,贯彻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路线,主动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第六,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全民族的大团结,巩固并扩大民族统一阵线;第七,建立一个由人民作主,为人民谋利益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第八,建立一个立场坚定、作风廉洁的政党。这些方针政策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外交和党的建设的发展方向、重点,为实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目标任务提供了政策保障。十一大还强调:“要特别慎重处理好革新开放与社会发展稳定的关系;经济革新与政治革新的关系;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发展生产力与逐步完善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发展文化,同步实现社会进步、公平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保护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关系;独立自主与融入国际社会的关系;党的领导与国家管理以及人民当家作主三者之间的关系等。”[3]这八大关系从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矛盾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方面,深刻揭示了越南当前和今后遇到的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越共的执政地位,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实现,越共提出八大关系,充分说明了其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在深化。
三、丰富了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内涵
(一)坚定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
关于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性质问题,党内外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或认为不应当在市场经济前加上限定;或认为越南还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性质都不确定,提社会主义定向没有意义;或认为应当直接提市场经济,便于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接轨,等等。越共十一大给予了正面回应,在总结执行十大决议经验时明确指出,“任何条件和情况下,坚持革新的路线和目标”,要求“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并对“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性质和涵义作了更加科学的阐述:“我国的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是共产党领导下由国家管理的由多种成分组成、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商品经济。这是一种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立足并接受社会主义原则和本质指引支配的市场经济形态。”[4]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定义,肯定了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是越南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模式,对于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经济发展道路具有战略定向作用。
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目标,越共十一大对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作出了相应调整,赋予了更多的内涵:(1)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效能。越共认识到,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问题的出现,反映了越南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成熟,需要国家通过各种社会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调控市场经济,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2)明确越南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坚持发展各种非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3)注重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平紧密结合。要求参与市场的各种经济成分和各主体都要得到重视、合作和公平竞争,以按劳动成果和经济效率分配为主要形式,并与其他分配形式相结合,保证生产资料分配的公平性;同时发扬人民在经济领域的民主权和作主权,保证公民利益和义务平等。(4)保持经济独立、自主并主动积极融入世界。越南的市场经济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化国家,为社会主义提供物质基础,十一大明确提出“发展市场经济,主动、积极地融入国际,同时牢牢把握,增强经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5]。
(二)进一步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
越南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人经济(个体、小业主、私人资本)、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外资经济五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十一大强调要加强革新,提高国企的效益,形成一批以国有资产占支配地位、包含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大集团,使国企牢牢占据和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通过重组,逐步建立各区域和全球性的企业;集体经济主要以合作社形式发展,注重农村的养殖场和合作社的发展;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应成为国民经济稳定的基础;私有经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在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私有经济,为一部分民营企业集团的成立和民营资本入股国企创造条件;吸收拥有现代科技、环保的外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要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不变。
(三)大力革新有关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各要素和各类市场的发展,为此,十一大强调“协调发展市场要素和各类市场”,要求完善法律法规,让经营活动符合国际国内要求,革新各种机制,以更适合经济的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完善货币、信贷和外汇制度。强调按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有关国际协议,逐步开放银行服务市场;发挥越南国家银行在调整政策,货币、信贷、外汇市场管理,检查监督方面的主动性,遏制通货、稳定宏观,保证经济增长;继续对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化和资产重组,保证国家控股的银行占主导地位,提高竞争力。
(2)革新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机制。“完善有关国家代表全民拥有土地、资源、资金和其他各类公有财产的全民所有制的法规、机制和政策。”[6]让有关土地和不动产行业按市场机制运作,成为生产经营的资本来源。同时要求明确土地使用权,土地作为特殊商品,要在国家管理下通过市场机制定价,保证国家、土地使用人和投资商的利益。越共认为把人民的土地回收集中,由投资商做成生产经营项目,国家加强对土地有效管理,既保证了土地国有,又有利于土地的灵活经营。
(3)调整劳动分配制度。由于分配不合理,导致劳资纠纷问题严重。越南2007年罢工事件有541次,而2008年头3个月就发生近300次罢工,2009年发生216起罢工事件,其中发生在外资企业的罢工事件占72.6%,2010年年初两个月内全国发生了64起罢工事件。引起工人组织罢工的原因大多集中在工作条件差、工资低、对员工规定苛刻等。越共要求完善法律制度,发展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集中解决好劳动、就业和收入政策;克服薪金、工资、社会福利分配不合理状况,使之符合国家经济社会情况。
四、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发展理论
越共十一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结构、协调区间结构等多角度创新经济理论,可以预测,这是越南从经济策略调整走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转折点。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十一大报告针对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源投入而提出发展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理论,体现了把依靠技术、管理推动经济发展作为新竞争优势的新思维,要求由以往主要依靠资金、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要素的消耗来支撑经济增长转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促进增长,由主要是出口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加大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制造产品比重,增加产品的竞争力;由加工组装工业转向加工、制造业。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容,要求由单一要素投入拓展到调整产业结构,提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建立合理、现代、有效和稳定的三大产业结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从九大提出的20%—21%、38%—39%、41%—42%调整为18%—19%、40%—41%、40%—42%,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上升,增加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此外,工业内部结构也作出了调整,重视发展重工业、制造业,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
十一大报告还提出最大限度地开发国内市场。由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齐发展,重视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调整内外需求结构、内需中的消费与投资结构在内的整体需求结构,进一步丰富调整经济结构的内涵。同时,强调要利用外资进行产业升级,鼓励投资到工业、农业、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和改进工艺及新产品研发中去,广泛有效地参与到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生产链和国际分工中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二)按照现代化要求发展工业,提高经济的独立自主性
为了顺利实现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十一大强调要大力发展工业,努力提高工业发展的自主性,减少对国外原材料、市场、技术和品牌的依赖,提高经济的独立自主性。
越南虽经过15年的工业化进程,但仍处于早期工业化阶段,工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工业产值主要依靠钢铁、纺织、皮革、电力和原油等,工业一直停留在国际产业链的后端。同时,掌控交通、能源、邮政、金融和制造业等主要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因改革步履维艰而效益难以提升,这种状况不利于炼油、发电、码头、道路等工业化建设,与2020年建成现代化工业国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了扭转工业发展缓慢的局势,越共十一大提出了新的发展措施以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一,按现代化的要求发展和建设工业,继续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础,提高经济的独立自主性。优先发展在高科技产业、机械工业、加工、电力工业、冶金、化工、工业信息技术及通讯业等各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大力发展配套工业、服务农业农村的工业。第二,按工业化、现代化要求全面、高效和可持续地发展农业,鼓励在集中土地、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发展高质量、高效率的商品农业生产。第三,发展各种服务业,特别是金融、银行、商业、旅游、电信、运输、医疗、教育、科学和技术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在地区形成一些区域型、国际型的大型服务中心。第四,集中建设,争取在经济发展所需基础设施上取得突破。第五,大力发展重点经济区(目前有276个经济区和工业区)。在各地区形成分布合理的城市系统,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和谐发展。[7]
(三)强调各区间、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越共十一大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必须实现各区间、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为了解决城乡差距这个越南经济结构中的突出矛盾,十一大报告提出城镇和农村要协调发展,处理好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关系,把挖掘农业自身潜力与工业反哺农业结合起来,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结合各地区不同的农业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对平原地区、中游山区、沿海和海岛地区等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其中平原地区集中发展各种工业、服务业和农业高新区,中游山区发展水电建设和林业,沿海和海岛地区发展海岛经济和在远海捕捞海产,推动发展各地区的优势产业,避免产业结构趋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同时,注重各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按长远眼光来发挥各区的潜能和优势,按规划加强区内各地的衔接协助,加强各区的衔接合作,逐步缩小各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并采取重点开发的方式,在资源分配和财政投入上对重点开发地区的重点产业进行倾斜,继续大力发展各区和各重点地区的经济来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保证各地区、各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五、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与发挥全民族大团结的统一
(一)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越共十一大对九大以来民主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民主是越南政治制度的本质。既是国家发展目标,也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8]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要求切实保证人权和公民权,创造条件促使人民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人民充分实现自主权创造合理机制,特别是实现直接的民主,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地位、作用、实现形式和保证,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涵义,表明越共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十一大还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任务,要求提高公民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提高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并要有具体的机制让人民在现实中直接实现当家作主;在基层更好地执行民主规定和民主法令;发扬民主,提高公民的责任,加强社会秩序;批判和严惩违反人民当家作主、利用民主扰乱秩序的行为;反对集中官僚,避免形式民主。同时,强调民主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党的领导。
(二)发扬民主必须与发挥全民族大团结力量统一起来
在民主建设方面,越共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是深刻地认识到发扬民主与发挥民族团结的关系,强调两者的一致性。越南是一个有54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发扬民主必须发挥各民族的智慧,加强各民族的团结。“民族大团结是越南革命战略路线,是确保建设事业胜利和保卫国家的力量来源及决定因素。”[9]而一些敌对力量常常会利用发扬民主而挑起民族矛盾。一些敌对分子利用各种报刊、电台、网站、博客等媒介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性事件,大量散发反动宣传资料,歪曲越南党的路线和国家政策,激发人民内部矛盾,企图借机挑起民族矛盾和冲突。如2008年发生在河内还剑湖郡太和教区的“违法”事件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在某些教会负责人的影响下,数百名天主教教徒和信教群众捣毁市政建设用地围墙,占据土地,阻挠执法人员,破坏公共设施,在海内外造成了恶劣影响。[10]十一大洞察到民主建设中严重存在着“利用民主搞分裂,破坏内部团结,引起骚乱,影响社会秩序安全”的问题,在政治报告中将民族团结纳入民主建设,要求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责任,“以建设一个和平、独立、统一、领土完整、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越南为相同点;放下对过去的一些成见和阶级成分,认同那些跟民族共同利益不相违背的不同意见;提高民族精神、仁义传统、宽容等,把大家集中团结到共同阵线上,加强社会向心力”[11],并努力提高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商人队伍的素质,尊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深刻认识到发扬民主和发挥民族团结要找到民主与民族团结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这无疑是对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理论贡献。
六、建设思想纯洁、政治坚定的党
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和政治素质建设,以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是越共十一大关于党的理论创新的一个亮点。
(一)加强理论研究,回答革新中的新问题
越共一直重视思想理论建设。早在1996年,越共中央政治局就成立了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以加强对越南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研究。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越南革新开放的深入,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并予以回答。越共十一大指出:“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工作尚未满足要求,对革新开放的一些具体问题上的认识存在局限,缺乏统一性。部分党员、干部、公务员欠缺能力和素质,许多领域的预测能力较差”,要求提高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总结实践,明确越南关于执政党、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些问题。提高思想工作的战斗性、说服力和效率,革新党内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要求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两个基本问题,这无疑是抓住了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必将会促进执政党的理论创新。还强调为理论研究工作中的民主讨论、科学争论、探索创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等创造条件,提高各理论研究机构的运作质量,改进理论研究机构以更加符合实际要求。清醒地认识到理论是党的建设和革新发展的先导,必须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着力提高思想理论工作质量和效果,指导革新开放。
(二)要求干部、党员都要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越共要求党员干部“以胡志明为道德榜样而学习和行动”,提高自身素质,抵御各种不良诱惑。十一大强调:要革新党内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把‘学习胡志明道德榜样’活动作为干部、党员、党支部、党组经常性的工作。每个干部、党员不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道德品质、生活方式;坚决同敌人做斗争,挫败各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斗争和批判内部的‘自我演变’;维护党内团结统一和社会和谐”。[12]
综上所述,越共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十一大全面总结了建党以来的基本经验,表明了越南将继续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革新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等关系国家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等基本理论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要求;创新性地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发挥民族团结力量相结合以及建设纯洁坚强的党等思想理论,为越南的经济转型和政治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