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保罗:中国社会的一张政治与经济王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68 次 更新时间:2011-09-15 14:12

进入专题: 社会保障   大学生就业  

孔保罗  

现在中国大量借钱给美国,这些钱实际上有大部分是用于美国的社会保障和教育。中国是否可以不借钱给美国,而借给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答案是完全肯定的。这里以大学生为例做一简单说明。

当前对大学生的保障有两种模式,一是偏重于救济,如西方各国都对在校大学生发放生活津贴,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则提供失业救济金;二是偏重于道义,如中国现在就是如此,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不能获得全面的社会保障。但这两种模式都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更不能将问题转化为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机遇。

中国应该采用一种新的社会保障模式,它既不应偏重于道义援助,也不是简单化地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一律实施救济性保障,而是依据各取所需各尽所能的基本社会公平原则,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的援助性保障,也就是由社会保障体系借钱给大学生,其基本要点如下:

一、由社会保障体系预支未来的工资给每个有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包括职业培训院校的学生),使他们一进入校门就处于就业状态,一直到他们毕业、找到工作为止(毕业后12个月之内);

二、这种未来的工资,可以参照其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一般工资标准;

三、待他们毕业、找到工作,形成还款能力后,再像纳税一样,逐步地悉数偿还所预支的工资及其全部利息给社会保障体系;

四、如发生意外导致工作能力丧失,则无需偿还上述费用;如收入低于贫困线,也可以豁免偿还责任;

五、相应地减免大学生就业后需要缴纳的税费。

简而言之:借钱给每个不能以当前收入自我保障的大学生,让他们可以用自己未来的收入自我保障;如未来收入也不足以自我保障者(即永久性贫困者),则提供高标准的救济性保障(即无需偿还所预支的工资)。

接济大学生解决社会问题

我们不能否认大学生当前的实际困难,但也不能否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困难是暂时的,只要他们毕业后找到工作,这种困难就不复存在。更重要的是,未来社会的富人和中产阶级,主要地还是来自今天的大学生;且未来富人与中产阶级的平均富裕水平,会超过今天的中产阶级和富人。因此对大学生不加分别地一律实施救济性保障,是在“劫贫济富”,而不是劫富济贫。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它违反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各取所需各尽所能的基本社会公平原则。

那么大学生是否都可以就业?不可否认,当前中国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可是纵观世界其它国家,问题同样如此——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最多也就是70%左右,即使在社会失业率较低的时期也不例外。不过就业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延长,它就会节节上升,通常在毕业后26周,就可以达到85%;在毕业后52周,更可达到99.9%左右。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中国同样如此。事实上,现在中国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并不低于任何西方国家,毕业26周后更超过了85%;毕业后52周,99%以上都可以就业(2009年7月25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今年不会出现两届毕业生叠加就业”。这也证明,在一般情况下,中国大学生在毕业后52周左右,绝大部分都可以就业)。

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实际上根本不需要救济性保障,而是需要全面的社会援助保障。只要对大学生实施全面援助保障,就可以立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大学生的生活保障和就业问题。所以,它是解决大学生保障问题的一张王牌。

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社会就业援助,预支未来的工资给大学生,自然会产生一个问题,即大学生今后不偿还怎么办?自从中国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后,中国有些学者就认为,在中国并不适合贷款给大学生,因为中国社会目前没有信用体系。不过社会保障体系对大学生实施全面援助完全不同。因为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无论其是否完善,都有一个基于税收体系的强制性的收费体系,可以覆盖每个人,因此没有一个大学生在具有偿还能力时,可以拒不偿还所预支的工资。当然,预支未来的工资给大学生会出现一定的坏账(这主要是因意外导致工作能力丧失而造成的),但概率非常低。按照联合国伤残人士的统计标准和数据计算,残疾人通常不会超过人口总数的5%,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完全或部分康复的。预支工资给大学生就无需再救济95%以上的大学生。这就可以节约大量的费用。据官方数据,2009年,中国各级政府资助高校学生的支出总额为369.65亿元。全面援助大学生,这些资金就可以全部节约下来,它足以抵消大学生因意外而导致的全部坏账。

实际上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无论其是否完善,都是一个天然的资金周转的安全保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对大学生实施社会就业全面援助保障,呆账与坏账都根本不是问题。借钱给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比借钱给美国政府更为安全可靠。

预支工资给大学生,至少可以使3000万大学生及其家庭获得巨大而直接的经济收益。因为大学生一进入校门就进入了就业状态。这是1949年革命和1978年改革以来最为重要的社会变革。所以借钱给自己的大学生,不仅仅是一张经济王牌,更是一张社会政治王牌! 作者是中国旅澳学者,原就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 来源: 联合早报

    进入专题: 社会保障   大学生就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420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