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全民共同富裕不但是国家富强的最主要标准,也是它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的;当然也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标准和标志到底是什么?绝对不是GDP的多少,不是高楼林立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也不是原子弹和国防武器的先进,更不是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的多少;国家繁荣富强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标准和标志只能是“大多数民众的共同富裕”;下面我从正反二方面来论证这一命题:
(一)、“全民富裕”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最根本的、最主要的目的。
唯物主义不但确认物质是第一性的,而且还必须承认在物质范畴中,人是第一性的,是首要的。从根本上来说,人是长期以来物质运动和进化的结果。人是高等生物,也属物质范畴,但她又是唯一能够思维的动物,而且所有的意识形态,精神的范畴必须从人产生,只有人才能完成物质到精神的飞跃,也只有人才能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如果没有人,根本无所谓精神领域的一切,同样也就失去了物质运动发展的方向和目的。另一方面,没有人这个主体,也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也就没有了社会历史发展,整部人类的发展史,整个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史,不但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主体,也必然地是以人为最终目的的。人不但是改造自然和社会,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及人类自身解放,发展和进化的人的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它的最终目的。生产力是人创造的,生产力带来的物质财富也必然是为人所用的。因此,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都必然地把满足全体国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生产力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生产力发展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必然地是为全体国民享用的,如果生产力发展所创造的大部分社会财富不合理地为少数人所攫取,那么这种生产力的发展是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的;至少不是以人为本的。
正因为此,我们不但要反对所谓的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所提倡和造成的平均主义,也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使社会收入差距不合理地拉大。我们必须在激励人们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上不封顶”地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又必须依靠高效、廉洁的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合理地调节收入,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目标聚焦在全体国民的“共同富裕”上。把“创造一支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产阶级队伍”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目的。
(二)、大多数民众的富裕,是任何国家繁荣富强必要的前提条件。
民众不富,国家就根本不可能繁荣富强,国家富强就只能是一句口号式的空话!
1、在当今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世界一体化进程中,最终必然会演变成全面的人的素质和能力上的竞争,这也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反映的一个主要方面。决定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发达和繁荣,主要的不是看它们经济上的实力,而是看他们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全员综合素质”是决定任何经济实体竞争力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虽然,在人的综合能力上有高低之分,在个别的对比中,精英的力量大于个别群众,但是,不但因为民众的集体力量是绝对大于精英,而且精英的力量和人数的发展源泉必然来自于民众。如果我们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精英身上,就必然使精英的力量和人数不断枯竭,最终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因此,我们必须把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聚焦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观点上。而要充分激发和发挥“每个人”和“一切人”的劳动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充分保障他们的民主人权和包括物质利益在内的各种社会利益。因此,充分保障大多数民众的民主人权和包括物质利用在内的各种社会利益不但是生产力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最有效动力,也是它的必备条件和必要前提,
2、接受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劳动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其中,既包括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也包括在就业劳动过程中的成人教育。因此,要保证每个人一生的系统教育,就必须先保证他们具有接受这种系统的、完善的教育的物质上的财力。这就首先要保障他们的有效的收入。如果我们的社会连“每个人”和“一切人”接受系统的、完备的教育的财力都不能保证,而把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或者把社会财富消耗在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重复建厂等方面,那么,这种经济政策和收入政策肯定不科学的、短视的、低效率的,也是违反“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的。
3、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的主要经济理论成就之一就是:在宏观经济领域,他率先研究了社会储蓄如何合理投资于有形资本、教育和技术部门,以达致社会储蓄的最优水平。他指出经济增长的目的并不是产出的不断扩张,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并提出了闻名学术界的“经济增长黄金定律”,即资本积累存在一个最优水平,如果一个社会储蓄率过高的话,那么便会导致“经济动态失效”现象,降低了人们的长期福祉。其二就是: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他发现马歇尔和哈耶克的宏观经济模型中的供给部分存在很大的缺陷,没有考虑到劳动力和商品的供应者对工资和价格的预期,因此他就首次(与弗里德曼同时独立提出)在宏观经济模型中考虑预期因素,向当时红极一时的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替代关系)提出挑战。
从上面埃德蒙•菲尔普斯先生的宏观经济理论中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观点,任何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最终的、根本的目的就是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任何国家经济增长必要前提就是必须保持合理的资本积累水平,即必须达到一定的消费水平。国民经济必须经历最终消费这“最后的惊险一跳”,才能完成生产的周期循环。而保持和提高一定的消费水平,特别是国内消费水平,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保持相对平等的收入水平,只有大多数民众保有一定的收入水平,才是社会消费最强大的生力军。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理论,,如果总收入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必然减少最终消费而减少有效需求。同样,大多数民众保有一定的当前收入水平,也是产生良好的“工资和价格的预期”必要条件之一,才能进一步有效地保证宏观经济调控的效率,并最终保障持续的经济增长。
(三)、当前中国贫富悬著的收入差距,造就了经济发展的巨大隐患。
1、国内需求严重不足,居民储蓄率高达40%以上,而内需却下降到40%一下,过度依赖出口,投资规模严重失控,已经千真万确地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头号难题,而追根究底,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长期以来大多数民众的低收入政策,即过度的“廉价劳动力”政策。大多数民众没有经济上的“安全感”,即埃德蒙•菲尔普斯先生说的“工资和价格的预期”太差,是造成“内需”严重不足的最主要因素。
3、中国客观上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加工车间”,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阻碍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而要想优化产业结构,就必须先优化劳动力的结构,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不但是提高我国产业结构的必备条件,也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中华民族实现民主复兴崛起的必备条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民众的低收入政策,即过度的“廉价劳动力”政策和教育的高收费的现实,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大多数民众和他们的子女的接受教育和再教育权利,成为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最大障碍,也进一步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和保持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的最大障碍。
4、广大民众对国家收入政策的不满,对腐败造成的收入不公平的民愤,已经成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
综上所述,长期保持大多数民众共同富裕,造就一支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产阶级队伍的收入政策,不但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根本目的,也是任何国家繁荣富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必要前提。世界历史发展和经济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事实是: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全部都是“藏富于民”的、是大多数民众共同富裕的国家。如果我们还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话,我们就必须承认这一事实。
2006年10月18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