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英国青少年街头暴乱之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87 次 更新时间:2011-08-15 11:19

进入专题: 伦敦骚乱  

吴俊刚  

英国首相卡梅伦显然认为伦敦警方应付暴乱的能力与经验不足,因此请来了前纽约警察局局长布拉顿担任英国警察部队的顾问。这不免使到已经要面对政府节约开支裁减警察人数的警队痛上加辱。但更重要的是,首相似乎把错了脉。

英国广播公司(BBC)综合了对最近发生的街头暴乱的分析,得出十种解读:依赖社会福利、社会排斥、单亲家庭缺乏父教、政府裁减开支、警力薄弱、街头党流行文化腐蚀、消费主义、机会主义以及科技与社交网站的影响。

社会福利本来是欧洲国引以为荣的政策,但在党派政治的驱动下,逐渐变得畸形,比如,单亲妈妈孩子越多福利也越多,结果是家庭伦理没落,家庭教育缺失。长期享有社会福利,也形成一种畸形的权益观念,以为享受社会福利是应得的权益,不必工作也可以过活。

福利政策所衍生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其实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因为这是新加坡第一代政治领袖经常告诫国人必须汲取的教训之一。我们强调的是自力更生的精神,以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的福利开支也非常谨慎,通常是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而且着重帮助贫困家庭脱困,如特别强调教育,为这些家庭的孩子提供助学金和购买组屋的特别资助。许许多多今天的中产阶级家庭,其实就是在这样的政策下培养孩子成材而脱贫。这和单纯地给予社会福利可谓大异其趣。

东方人向来注重家庭,而政府一路来也特别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这显然并非纯粹出于护卫传统价值观考量,而是早已发现西方社会破裂家庭和单亲家庭涌现的毛病。英国人如今才感慨于单亲家庭父亲对孩子的作用的缺失,为时已晚,因为,许许多多在这类不完整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都已沦落为街头党员,他们不读书,也没有一技之长,却沾染了暴力和反社会情绪,平时经常相互斗殴,一有机会便发泄作乱,打砸抢烧,这是所谓的机会主义。

大部分参与暴乱的青少年多是移民后代,他们住在贫民聚集的陋屋区,没有工作,浪荡度日。出身于其中一个贫民区,如今在新加坡《海峡时报》当体育新闻版助编,住在清洁安全的组屋的一位英国青年,昨天就在报上撰文,详述自己过去的经历。他形容那些贫民区为病态的社区。过去,这些邻近工业城镇的社区,因为制造业还相当蓬勃,至少青少年还可以找到工作,如今,工厂都关门或搬走了,许多青少年既失学又失业,很容易就被街头党吸引。大家靠拿社会福利过活,有些人从来没工作过,不到40岁便已经做了爷爷。

自由主义的高昂代价

像这样的病态社区,青少年很容易就误入歧途,自不在话下。问题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关注?归根结底,这应该是个政治治理上的问题。

暴乱发生后,很多居民和店主申诉,警力不足,社区没有警察巡逻,警察迟到,或者在现场没有作为,而参与暴乱的少年则不仅目无法纪,也目无警察。但也有人指出,警方是战战兢兢,以免被指责种族歧视,因为,暴乱的导火索就是一名贩毒的黑人被警方击毙。种族歧视成了敏感课题,警察在执法时也因碍于舆论而畏首畏尾。

英国首相卡梅伦显然认为伦敦警方应付暴乱的能力与经验不足,因此请来了前纽约警察局局长布拉顿担任英国警察部队的顾问。这不免使到已经要面对政府节约开支裁减警察人数的警队痛上加辱。但更重要的是,首相似乎把错了脉。

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伦敦警察之所以陷入这样的困境,其实也有更深层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英国人对应该如何维持社会秩序看法分歧,有的认为就是不能手软,有的则认为不能靠逮捕滋事者解决问题,应该宽容对待他们,因为他们是社会出现问题的产物,比方,消费主义的诱惑,权钱阶级的不良示范(如国会议员滥报开支,银行家贪得无厌等等)等。当然也有人怪罪政府削减开支和福利。

果真如此,那么英国的病态社会根源又何在呢?追根究底,也难免要得出治理不当的结论。换句话说,是政治出了问题。有人因此总结为自由主义的高昂代价。比如,为讨好选民而滥用社会福利,不该享有福利的人也享受福利,结果是人们只知有福利,不知有责任。政党为了争夺权力和赢得选票,一味讨好民众,做出各种许诺,结果使国家和政府不胜负荷,样样靠政府,而一些人也渐渐失却了社会责任感。

一句老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社会病往往是在经济出现窘迫的情况下显现,但其深层的原因却往往被政治的因素所遮蔽。政党为了争取选票,往往不愿意正视问题,反而是总会千方百计利用问题来绊倒对手,真正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重视和处理,在财政相对宽裕的时候还可以暂时掩盖,一旦财政捉襟见肘,就再也纸包不住火了。英国的社会病如此,美国的财政病又何其不然。英国执政党和美国的保守党都力主小政府,“笨蛋,问题是欠缺有执政能力的好政府”!

    进入专题: 伦敦骚乱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314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联合早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