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柏:建设高铁推动欧亚大陆整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09 次 更新时间:2011-04-12 08:50

进入专题: 高铁  

高柏  

谈到建设高铁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将帮助中国建立起一个全球战略格局中的对冲。这样一种国际战略将深刻影响中国国内的发展战略,它将使中国摆脱对过去蓝海战略的路径依赖,在交通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外部环境中为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重新布局,把开发西部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把发展动力由过去只依靠海权战略的单向驱动变成同时依靠海权战略与陆权战略的双向驱动。

这将把开发西部的意义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开发西部将不再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自然延伸,也不再是一个单纯解决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社会政策,更不再是为了维稳而不得不采取的必要措施,它将成为中国国际大战略的重要支柱,成为中国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一陆权战略将从根本上扭转过去30年来由于单纯依赖蓝海战略而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结构不平衡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与社会问题。

由单向驱动向双向驱动转变

当初对外开放时,中国还是一个穷国,经济发展严重地落后于世界潮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中国大力引进外资,以廉价劳动力为比较优势,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最底端寻找自己的位置。这种以加工贸易为基本特征的蓝海战略在本质上是一种依附型发展。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五大对外投资国。如果继续强调自己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在汇率的掩护下依靠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向传统市场的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中国将不仅仅在国际公关上要大大失分,而且还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弹。

通过建设高铁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作贡献,而且对中国自身也十分有利。这种向西的对外开放既能带动沿线周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可以扩大中国经济的影响范围,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欧亚大陆经济圈,为本国产品开拓更多的市场。

在蓝海战略的基础之上追求丝绸之路战略等于是为中国经济装上两台发动机。位于东部的一台依托海洋,动力来自于环太平洋(11.58,-0.05,-0.43%)经济整合,而位于西部的一台依托内陆,动力则来自于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当经济的发展由单向驱动变为双向驱动,中国就可以防范因外部环境的急剧恶化导致发动机中的一台突然熄火对本国造成重大影响。

交通工具的发展直接带来经济活动地点、出口市场以及物流方向的变化。当中国把欧亚大陆当成开放的新方向时,西部就由原来的战略后方变成了战略前沿,新疆就变成了1980年代初的广东。

在蓝海战略下,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这导致生产要素以及其他资源向沿海地区的高度集中。其后果是中国经济这一庞然大物只站在一条腿上。这种不平衡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沿海地区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城市化向沿海地区的集中使农业生产上最有效率的可耕地被大量用于商业开发,人口剧增使得许多东部城市的功能已经不堪其负。生产活动向沿海地区的集中加大了能源资源的储备地与使用地之间的距离并造成极大的浪费。最后,西部人口的相对过疏化进一步发展造成国家安全方面的隐患。

在丝绸之路战略下,中国将以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为战略依托,大力推动向西对外开放。当西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极时,以上的四个趋势将被全面扭转。经济活动向西迁移将导致西部居民的收入提高,与东部的不平等程度下降。在西部发展制造业也将会大大缩短能源与制造业之间的距离,避免在长途输送能源时的浪费。非可耕地与太阳能和风能等新技术的结合将为西部带来低碳与生态的城市化。经济活动向西迁移将会引起人口的迁入,而人口密度的增加将导致国防安全的增强。

在新疆发展制造业

新疆位于中国的最西部,占国土的1/6。中国的大西北地区又占国土的2/5以上,受其战略地理位置决定,在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过程中,大西北,尤其是新疆,将出现一个外向型经济。

一个外向型经济应该以制造业为基础。它应该有生产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集群,发达的物流系统以及专业市场。只要中国把面向中亚、南亚、西亚、中东、非洲以及东欧等市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转移到新疆生产,新疆就变成了广东。只要中国把面向国际市场的商品通过新疆的专业市场来批发,新疆就变成了浙江。当新疆出现大批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时,新疆的经济实力就足以辐射周边国家。如果中国能以当年建设深圳和上海浦东,或者近年来建设重庆的决心、魄力和速度来建设新疆,不出20年,中国经济就会稳稳地站在以海权为基础的环太平洋经济圈和以陆权为基础的欧亚大陆经济圈这两条腿上。

目前在新疆发展制造业的一大制约因素是原料,但这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如果新疆把能源产业的产业链做长,发展下游的石化工业,仅仅塑料就可以成为许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原料。同时新疆也完全可以以棉花为中心建立轻纺、服装等产业链。这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既可以帮助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产业实现境内转移,也可以有效地解决西部的就业问题。

来自中东的启示

最近中东的局面为今后中国如何发展新疆提供有益的启示。

在非洲,中国企业大举投资当地的能源资源,这种投资为当地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中国政府通常以援建基础设施作为对这些国家的回报。由于当地政府经常要求保证工程进度,当地工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胜任这些任务,中国企业不得不从国内派来工人。其结果是尽管中国政府援助的基础设施表明中国想回报当地社会,当地的普通百姓却很难从能源资源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中受惠。当长期失业和贫穷引起政局动荡时,中国的投资并不能因为提供过基础设施的援助就能身免其害。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必须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才能维持社会稳定的时代。

由于新疆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新疆输出的能源,在东部进行深加工受益程度有限 (只是在最近才准备改变资源税的比例)。作为回报,中央政府为新疆建设包括高铁在内的基础设施,并安排各省对口支援新疆。然而,很多项目经常是谁出钱,谁中标,谁出工人。虽然中央政府努力去帮助新疆发展,但是新疆,尤其是南疆的少数民族人口直接从这些项目中受惠的机会很少。

如果不能在新疆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以扩大就业,以央企主导的能源领域发展力度越大,其工资水平的上涨就越容易成为进一步扩大当地居民之间收入不平等的原因。通过被动的扶贫形式让当地少数民族受惠于新疆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业问题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他国发生摩擦的一个焦点。新疆发展起来了,中国才能搞定中亚、中东和非洲。如果无法解决投资地的就业问题,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早晚要受到当地政治波动的负面影响,因为这种投资本身由于加深资本受入国的经济不平等等于是在加速危机的到来。

新型城市化的结合点

东部过密的城市化已经导致大城市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远远超出一般工薪阶层的购买力。由于目前中国的经济活动集中在东部,人们不得不忍受在居住、交通以及各种社会服务方面的不足。一方面东部的城市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另一方面人们为了工作机会不得不留在那里。

去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凸显中国城市化的模式对粮食安全的威胁。城市化向东部集中把中国最好的、种植效率高的可耕地用作非农业。中国的可耕地本来就很少,18亿亩是一个不能跨过的红线。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原则应该是向沙漠与荒原要地,在不能耕田的地方住人。

发展高铁与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将促进中国西部的发展,而西部的发展将为中国的城市化带来一个新局面。新疆的地理条件,特别是沙漠,为发展21世纪的新兴技术即太阳能和风能,提供了极好的场所。同时,新疆又有大量的非可耕地。太阳能、风能技术与非可耕地的结合将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在新兴技术支持下大力发展低碳和生态城市的机会。这将为国土综合利用与城市化打开一条新路。

据城建部仇保兴副部长转引的欧盟研究,到2050年太阳能将占世界能源使用量的30%,到2100年则可能达到60%。仅全球的沙漠6天接收太阳照射产生的能量就够全人类使用1年。欧盟准备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投资2000亿欧元建立一个太阳能发电站,它可以为欧盟国家提供15%-20%的供电量。

最近,日本的核电危机暴露了核电作为新能源隐含的巨大风险,而中东的动荡则使石油价格大幅飙升。这两者进一步凸显了太阳能与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价值。当前太阳能与风能作为新能源最大的问题在于其能源转换效率较低,这应该成为中国能源产业研发上突破的重点。

中国太阳能产业的产能已居世界第一。但随着西方国家调整产业政策,取消或减少补贴,该产业的市场面临萎缩的危险,如果中国在新疆的沙漠上建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这既能扶植在产能上已经走在世界前沿的本国新兴产业,又能为新型的城市化开辟道路。

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大战略下发展西部,使其变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极,必然会引起向西部的移民。这种移民将缓解东部土地使用的压力,并为严格控制可耕地的商业开发创造条件。

根据单纯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在人口密集地区发展高铁才合算。在中国21世纪大战略的视野下,这种逻辑则应该倒过来:先建高铁,才能把人口吸引到边远的地区,才能扭转蓝海战略造成的发展不平衡,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

新战略视角下的族群关系

建设高铁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将为我们认识中国西部的族群关系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当中国用一种内向的、地缘政治学的观点去看待边疆安全时,与邻国有各种文化宗教联系的少数民族经常被看成是潜在危胁。然而,当中国以一种外向的、进取的观点积极促进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时,西部的少数民族就会成为中国实施这一国际战略的重要人力资本。正像海外华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一样,西部的少数民族可以为中国与中亚中东国家的交往做出重要贡献。少数民族由于没有语言障碍以及对这些国家文化历史的了解,在中国与中亚和中东之间的贸易中推销中国产品应该比汉族人更方便,在中国企业在他国投资制造业时可以成为更为有效的中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当然,政府应该提供各种机会,培养他们成为真正合格的人才。

理顺族群关系的关键是解决新疆,尤其是南疆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而建设高铁来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恰恰为此提供绝好的机会。当新疆有了以生产出口商品为主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少数民族就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同族群之间就可以更加和谐。

新疆喀什计划中的特区应该建立各种商品的外向型专业市场,并为各种主要出口产品建立产业集群。这种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结合,不仅会为从农业部门流出的少数民族人口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还可以把他们直接与对外贸易联系起来,为他们代表中国走出去创造条件。

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过程必然地要伴随着中国软实力的建设。对中亚中东而言,中国软实力的建设离不开新疆的文化产业。因此,发展新疆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是十分重要的。这些产业的发展也将为少数民族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从欧亚大陆经济整合这一大战略的角度来看,防犯疆独的手段不应该是西医式的以动外科手术为主,而应该是中医式的,通过和整个中亚中东经济整合与一体化,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处。

新疆的产业结构与发展战略

西部,尤其是新疆,要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必然要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必然要伴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和人口的迁移。这样一来,水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没有水,就无法移民,就无法推动新疆成为中国新的制造业基地,就无法为中国经济装上第二台发动机,就无法支撑中国21世纪的对冲国际战略。

新疆有足够的水去支持这个战略吗?根据钱正英与二十几位院士的研究,新疆与自然条件相似的其他国家的有关地区相比并不缺水。新疆水问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新疆历史上形成的两大支柱产业是农业与能源。由于屯垦戍边的需要,生产建设兵团发展了新疆的农业。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以后,新疆的能源变得更为重要。然而,新疆的农业与能源恰恰是耗水量特别大的两个产业。所幸的是,产业结构是可以调整的。

新疆农业最大的问题是粗放式的管理。目前新疆农业用水的使用效率极低,大部分的农业依赖漫灌式用水。结果是以96%的水只产出5%的GDP。从全国国土规划的角度看问题,新疆应该大幅度减少农业的比重,这样节省下来的水资源中的一小部分就可以供养更多的迁入人口。同时在东部农业用水效率最高的地区应该减少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农业基地。

对新疆的能源产业也可以从21世纪的观点来重新分析。新疆作为中国能源基地的地位可以不变,但是新疆的能源结构却可以进行调整。新疆在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新兴产业方面的潜力可能不亚于它在石油、天然气和煤方面的贡献。如果大力发展节水型的太阳能和风能,同时控制耗水型的石油和煤炭的过度发展,新疆就可以节省水资源,供养更多的人口,发展更多的制造业,与此同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西部发展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其特殊的生态环境。这种限制不允许蓝海战略下的粗放式发展进一步加速。然而,如果中国以21世纪的新视野来分析西部发展问题,大力投资新能源技术、环境治理技术并动员高端的人力资本,西部又有别的地区无法比拟的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建设高铁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将带来中国西部的迅速发展。西部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将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装上第二台发动机。不仅如此,它还将帮助中国解决过去30年来蓝海战略带来的严重的发展失衡问题。这是一个值得中国在21世纪认真考虑的大战略。

(作者为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

    进入专题: 高铁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993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观察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