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生与死——访问埃及感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22 次 更新时间:2011-03-02 23:44

进入专题: 埃及  

王军  

多年前,读过柳青的关于人生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丰,对此的理解也愈益深切。

近年来,我在每次出国考察之余,均顺便对相关国家的发展历程做些比较研究,不禁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浮沉,其紧要处何尝不也是就那么几步?在历史大变动、大转折、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国家如能清醒认识世界和自身、传统和现实、优劣和短长,找准发展的战略路径,革故鼎新,发奋图强,就能乘势而上,全盘皆赢。像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莫不如此,经验极其宝贵。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处于发展紧要关头而领袖和国民却不抓机遇、裹足不前,甚至抱残守缺,那么也许不用太长时间,该国就将国力衰退,后果甚至不堪设想。如晚清时期的中国、19世纪末的英国、20世纪80年代后的苏联等,教训极为深刻。

2004年初,我率团对埃及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财政考察,既了解了不少财政经济情况,又进一步认识了这个伟大国家的灿烂光辉历史;既明晰了她在当代阿拉伯世界和非洲的重要政治地位与作用,也弄清了她在公元前4世纪就因思想的僵化及异族的入侵而使文明断裂。当然,特别引人思考的是,当前埃及经济处在一个安与危、兴与衰、生与死的十字路口上,埃及人、关心埃及的人以及我一脸茫然……

其实,从中学时代至今,或许可以推至更早一些,埃及的辉煌历史和埃及领袖的丰功伟绩就在课本和媒体中影响着我,并烙在我的脑海里了。埃及在我心中始终是高大的、美好的。我知道,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文明处在顶峰。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5000多年,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公元前2600年建造的高耸入云的金字塔和雄踞塔旁的狮身人面像是埃及人勤劳智慧的象征,也是令世界各国人们驻足兴叹的圣地。我还知道,现代埃及作为一个政治大国,因其战略位置重要、人口规模庞大、政治社会稳定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表现,一直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92年,埃及副总理加利出任联合国秘书长,使世界各国对埃及刮目相看。近些年来,穆巴拉克总统在中东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探讨阿拉伯世界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案时,不仅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要同埃及频繁磋商,就是以色列乃至美国也得时常听取埃及的意见。凡此种种,使我脑海里对埃及的印记形成了一个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它使我长久以来一直对埃及心向往之。

然而,当我带着这些“好的故事”来到埃及首都开罗时,这个城市的古老与落后却委实给了我一个巨大的反差和震撼。

没有想到开罗城郊即是沙漠。当我们走出开罗机场,举目四顾,发现天地之间主色调只有一个“黄”字。我们在飞机上看到的连绵不断的沙漠已经延伸到开罗,已经包围了开罗,已经侵蚀着开罗。蓦地,我感到一阵惊诧——原来举世闻名的开罗竟像一只灰色大鸟,是栖息在沙漠中央的。

没有想到开罗城内缺少像样的新建筑。我们入城看到的,大都是一些破旧低矮、年久失修、灰头土脸的小砖楼。尤其是大多砖楼并不封顶,一束束锈烂的钢筋齐刷刷地指向天空,似乎要向世人诉说些什么。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埃及税法规定,房子建成后要缴纳建筑税。为了避税,开罗人就让房顶呈现出上述“开放性”,已示“尚未完工”,而房子里早已住上了人,甚至已经住了若干年、若干代。这令我这个搞财政的倍感有趣。前年在希腊,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形,原因当然也是一样的。我不禁感叹:原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道,外国乃早已有之啊!

没有想到开罗街道车行拥挤且管理较乱。公路两旁建筑与路争地,旁曳斜出,犬牙交错,既难觅古都的模样,也侵吞了纵横捭阖、大气磅礴的皇城架势。有意思的是,开罗城内交通要道上并不画分道线,司机们在滚滚车流中开起车来,可以横冲直撞,如同驰骋疆场。执勤的警察,对此大都见怪不怪,置若罔闻。道路中央还时常出现一些骑驴的人,与冲锋陷阵的汽车司机相比,他们显得格外神清气闲。有的行人还抱着两头羊或顶着一筐饼,任你喇叭高鸣,他自闲庭信步。那些早该报废的公共汽车呼啸着夺路而行,车里沙丁鱼似地挤满乘客,有的还悬空吊在车外。公共汽车开动时前后车门皆不关闭,不时可见乘客步履轻盈地跳上跳下。长期在埃及工作的中国导游告诉我们,开罗公共汽车到站是从不停靠的,乘客们必须以“铁道游击队”功夫飞身上下车。她试过一回,结果脚踝扭伤,一瘸一拐半个多月才恢复。

没有想到商场里有那么多的中国产品。当晚,我想找一家大型商厦转转。导游告诉我们,开罗可没有像北京的赛特、燕莎、哪怕是长安那样的商场,好一点的也就是几家两三层楼高的国有百货商店。购物店里,偶有入目的商品大都是中国产品。导游讲,埃及日常用品的80%-90%来自中国。这是中国的骄傲吗?我笑不出来;这是埃及的悲哀吗?我真的想哭出声来。原本想为女儿买点小礼品的打算,也只好放弃了。

没有想到埃及的文化生活相当落后。晚上打开电视,调来调去只有几个频道,且皆用阿语广播,节目也较单调。我关掉电视,走出房间,站在位居十八层楼的房间阳台上向外望去,视野所及,除一些主干道、办公楼灯火较密集外,大部分居民区灯光寥落,有的甚至一团漆黑。后来我了解到,开罗人居条件较差,除部分中产阶级居住区外,许多居民都住在以下几类地方:一是棚户区。它是在非法侵占的公私用地上建筑的帐篷之类的简易住宅;二是被允许的贫民住宅区,即由于历史原因而保留的窝棚、茅草屋、帐篷之类的简易住房,又称贫民窟;三是老城危房区,地处老城中心,建筑物大都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四是公墓居住区,又称死人城,居民与坟墓相伴,垃圾遍地,脏水四溢,苍蝇乱飞,老鼠横行。这些居住区的共同特点是,人口稠密,住房拥挤,缺水少电,混乱肮脏。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数千年文明古都吗?这就是我心中美丽、富饶的埃及吗?我的脑海里不时涌现出许许多多个问号,不时涌现出许许多多个为什么。要知道,开罗可是一座拥有数千年历史、现今容纳了7000多万埃及人口中的1/4的巨型城市呀!历史上,这座城市曾代表着埃及的辉煌,代表着世界的文明程度。如在10世纪前后的法蒂玛王朝时期,开罗已是世界重要商业中心,波斯旅行家纳赛·库斯特描绘说:“我无法估计它的财富,我从未在任何别的地方看到像这里这样的繁荣”。13世纪马木露克王朝时期,开罗规模已经“比巴黎大六倍”,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惊叹道:“地区辽阔,物产丰饶、商旅辐辏、房舍节比,而且极其富丽”。

俱往矣,开罗昔日的繁华与灿烂,历史的沙尘已将其深深掩埋。面对缺少生机至少黯淡趋衰的今日开罗,我不敢相信又不得不去相信这一点。

开罗的城市面貌其实是当前埃及社会经济的一个缩影。联合国《2003人类发展报告》指出,2001埃及人类发展指数(HDI)全球排名居第120位,落后于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对此,埃及国内一些有识之士感叹道:“我们一直在侈谈减少贫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可事实上,这些目标从未得到实现……当世界各国迅猛发展时,我国经济却处在不断倒退之中。”英国刊物《经济学家》也对其经济发展状况评价说:“90年代中期埃及曾一度自诩要成为尼罗河虎,可现在看来它倒更像是一只无齿鳄鱼”。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像打开俄罗斯套娃一样,一层层地剥离,又一层层地装回,试图从来来回回的分拆与整合中发现些什么。我认为,埃及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速缓慢。2001—2003年埃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分别为3.5%、3%、2.8%,呈不断减缓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为2.4%、3%、3.9%,中东地区平均增长为4.3%、4.2%、5.4%,非洲地区平均增长为3.8%、3.5%、4.1%,亚洲地区平均增长为5.6%、6.4%、7.8%,基本呈加速趋势。再考虑到埃及经济基数相对较小的实际情况,埃及GDP增长率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显然乏善可陈。另外,在埃及GDP盘子中,苏伊士运河通行税、石油出口、侨民汇款和旅游业这四项增长空间狭小的收入占了12%左右,这意味着今后埃及经济增长空间受到不小制约。

二是外贸发展不振。首先,出口商品总额小。上世纪90年代,埃及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份额下降了20%,其中制成品出口方面更是下降了25%。到2002年,埃及对外商品出口总量仅为73亿美元。其次,出口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低技术水平产品比例太大,而制成品、高科技产品比例太小。2001年,埃及出口产品中原油、棉花等初级产品占60%,高科技产品只占1%;而同期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结构中,高科技产品平均为27%。第三,外贸赤字居高不下。2002年外贸赤字为68亿美元,2003年为63亿美元。因为大量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均依靠进口,短期内埃及外贸赤字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三是内外债务堆积。由于财政收入入不敷出,1999—2003年,埃及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连年攀升,分别为2.95%、3.9%、5.52%、5.8%、7%。根据埃及中央银行公布的2002/2003年度(截止期为2003年6月底)初步统计数据,年度末埃及国内债务总额608.4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为90.6%。其中,政府债务占全部债务的比例为67.6%,其余为经济机构和投资银行债务;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为61.3%。外债总额为287.5亿美元,比上年度末增加8670万美元。外债占GDP 的比例达43%,人均外债415.3美元。人们担心,埃及庞大的内外债务将成为引发埃及未来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四是失业问题严峻。20世纪以来,埃及人口规模急剧膨胀。2003年人口总量已达7000多万,是1975年的2倍多,并且目前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未来十年,埃及每年都会新增60-80万的劳动力。要消化这些劳动力,国民经济必须每年保持6%-7%的增速,这大大超出了埃及经济增长的可能性。2003年埃及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为9.9%,西方报道认为真实情况应是该数字的一倍以上。据报道,有许多埃及大学生毕业十多年了还找不到工作。我在开罗大街上,常见到一些穿着潦倒、百无聊赖的人在扎堆闲聊,估计就是那些无工可打、无事可做的人。有工作的人的工资水平也非常低。据世界银行统计,51%的埃及人一天收入不足2美元,7.6%连1美元都赚不到。政府数据表明,23%的埃及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人说这个数字其实应为35%,30%的埃及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这个数字更是高得可怕。特别是近4年来,埃及物价几乎上涨了一倍,生活开支也平均上升了20%,老百姓生活水平持续下降。

我相信所有了解埃及的人都会为埃及近年经济发展情况扼腕叹息。埃及,作为一个矿产油气资源丰富的资源大国,作为一个面向且能够沟通波斯湾石油大国与欧洲发达国家的地缘中心,作为一个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的潜在市场,特别是作为一个政治大国和强国,其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不可说不具备,本应发展成为经济强国,而不应该被人描述为“向经济黑洞陷落”。究竟什么因素阻碍了埃及经济发展,使其步履蹒跚,乏力与衰退交织,困难与危机相伴呢?

流过数千年埃及文明史的尼罗河,仍然循着呼吸的节奏,一如既往地缓缓流过开罗城,水面无痕,波澜不惊,就像一位饱经沧桑、思想深沉的哲人。伫立河畔,我陷入了沉思。

世界银行2001年度的《埃及社会和结构评论》以翔实的数据和深刻的分析,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见解。它的主要观点是,埃及经济发展之所以问题严重,关键在于埃及的制度环境有问题,并举例指出在全球155个国家“商业友善度”调查中,埃及近年来各项指标均告落后,政府效率排第100名,管制负担排第102名,法律规范排第80名,官员腐败排第103名等。

上述分析固然精彩,但它似乎忽略了埃及经济发展中受到的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显得并不那么全面。综合分析,当代埃及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问题丛生,既有制度环境的影响,也受政治因素的制约,其原因是一个多面体。

(一)埃及政府部门冗员多、效率低,一些官员以权谋私。这些问题交叉缠绕、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使埃及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埃及政府部门吸纳了全国近1/3的劳动力,是包容埃及过剩劳动力的无底洞。这让我想起了在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和市县,吃皇粮人数的比例显然要比发达地区特别是比较早进入财政收入过亿元的经济强县高得多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经济不发达,就业门路便少;就业门路少,就只好千军万马来挤政府公务员这条独木桥。由于冗员过多、人浮于事、报酬微薄、论资排辈,大部分埃及公务员逐渐养成了一种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甚至“在工作上能少花点时间就尽量少花一点,将时间腾出来干点私活挣点小钱”,高效率倒显得像“孤岛漂浮在平庸的大海里”。从国内来埃及经商多年的孙先生谈起这个问题时露出一脸无奈,他告诉我们,埃及政府部门脸不难看,很多埃及人极为热情,可就是事太难办了,办起事来是一拖再拖,直到最后贻误商机。比如,埃及司法机关低效率是出了名的,据说,由于法官少、报酬低、专业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司法程序繁琐,最终结案率只有36%,每个案件平均要花上6年才能结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是很难依靠国家力量来强制契约履行和及时有效解决经济纠纷的,往往要通过结交重要人物等旁门左道来维持自己的生意。再加上埃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任人唯亲、胡乱收费之风盛行,更使得埃及经济的交易成本大大提高,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二)埃及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活动管理较为僵化,扼制了企业的自主发展动力,影响着埃及经济的活力。在埃及从事经济活动,样样要许可,事事须审批,而且手续极为繁琐。如成立一家公司至少需要通过7项关卡;申办一份地产,要涉及31个不同部门和77道程序;要取得贸易执照,一个企业家需要费尽心机应付11道以上的法律;政府审批程序之复杂、花费之巨大、耗时之漫长,令投资者特别是外国投资者瞠目结舌,望而却步。与此同时,埃及政府牢牢控制着境内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贷款权,它们主要向国有企业贷款,私营中小企业要取得贷款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大约95%的小企业甚至连银行户头都没有。政府这种对微观经济活动的高度干预或许有利于一小部分规模大、根基深、关系广的国营企业或家族企业的发展,却从根本上扼杀了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自主发展动力。然而,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最强大、最持久的源泉,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真正的市场。我不禁想,埃及政府对经济活动这种僵化管制与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情况很相似。当时我国政府对各种经济活动的管制也非常严格,比如基建建房就要盖满100多个公章才行。目前,我国已经通过放权让利、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事项乃至实施行政许可法等办法逐步放宽、规范了行政管制,引入了市场机制,从而一步步释放出微观经济体的活力,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看来,埃及政府还远未走出管制严、效率低、活力少、发展慢这个怪圈。

(三)埃及财政制度特别是物价补贴和高额关税制度,既使财政不堪重负、无力支持经济建设,也封闭了埃及经济。埃及物价补贴制度是埃及政府吞不下、吐不出的一大难题。埃及财政部副部长告诉我们,2003年度埃及补贴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47%,其中光用于对大饼、食糖、食用油及住房、交通实行暗补的支出,就达11.5亿美元,占国家财政预算的5%。这种物价补贴制度同我国在上世纪70-80年代对粮、棉、油等生活必需品实行暗补的政策如出一辙。暗补比起明补存在明显缺陷。第一,补贴对象模糊。暗补不分对象一视同仁,缺乏针对性,无法将有限的补贴钱花在最需要补贴的对象上,往往使得该补的没补好,不该补的反而躺在补贴上吃皇粮,不但效率低,还刺激了等、靠、要等不良风气的滋长。第二,损失浪费严重。因为补贴商品价格低廉,国民很不珍惜,往往浪费严重。比如大饼,1个埃磅就可以买10个,由于不值钱,许多埃及家庭购买后就随意乱放,变质了就当垃圾扔掉。据统计,埃及每年丢弃在垃圾箱的大饼竟达上万吨,浪费面粉加起来相当于埃及本国小麦产量的一半。许多农民甚至进城低价回收大饼,整车运回去当饲料。第三,扰乱了供求关系。暗补使商品价值和价格相互背离,违背了价值规律,扭曲了价格信号,最终导致供求关系的失衡。第四,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财政收入是有限的,如果大量财政资源用在价格补贴上,就腾不出多少财力用在支持经济建设上了。埃及这几年财政赤字天文数字般上升,价格补贴制度是难逃其咎的。但由于整个体制和机制问题,埃及要想减少补贴乃至“弃暗投明”,似乎有一段十分漫长和艰难的路要走。

埃及实行的高额进口关税制度也给埃及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目前埃及的平均关税水平为28%,加上一些附加费用,实际关税高达31%,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发展中国家18%的水平21。历史上,我国也曾一度实行高关税制度,如1991年关税平均水平就达42.5%,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加入WTO的需要,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断降低关税税率,到2004年平均关税税率已经降至10.5%了。高关税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埃及幼稚民族产业,但其代价却是非常巨大的。第一,埃及企业由此丧失参与国际大竞争的动力。因为拥有价格保护,不必直面国际市场竞争,埃及企业对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始终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反表现出一种“自满和昏昏欲睡的状态”,陷入低水平、低效率的泥潭。第二,埃及出口产品价格因此大大提高。由于高额关税,埃及制造商无法从国际市场得到便宜的原材料和加工机器,使得制成品价格明显过高,这就使埃及无法利用其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进行来料加工,发展出口导向经济,外资也因此退避三舍。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埃及每年平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亿美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平均数2.6%相比明显偏低。近年来,埃及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还在减少,2002年仅为6.5亿美元。国外媒体评论说,埃及经济是越来越封闭了,搞得像“一座孤独的金字塔,没有游客愿意问津”。在当前这种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埃及这种紧捂自家市场、逃避外来竞争的做法,恐怕不是一种好的科学的办法。

附记:此文是2004年出访埃及后写下的札记。今天,结合动荡的埃及局势,再读这些文字,不禁感慨系之。现发表此文部分内容,如能对读者认识埃及的情况有所助益,就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作者:财政部副部长)

    进入专题: 埃及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域外传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911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