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醒民:学术界需从多方面“精兵简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79 次 更新时间:2010-12-06 14:37

进入专题: 学术规范  

李醒民  

我曾经在《学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参见《光明日报》,2005年11月1日第5版)一文中坦言:“且不说在学术界近年剽窃抄袭者如过江之鲫,更为触目惊心、贻害无穷的是泡沫学术漫天飞,垃圾学术遍地堆。学术研究不再是为追求真知和创新思想,而变成评职称、捞外快、加官晋爵的敲门砖——这是学术的异化!据说,在学术领域有所谓的质量反平方定律,即每发表1篇一流论文,就伴随有4篇二流论文和9篇三流论文问世。泡沫学术和垃圾学术是根本排不上号的等外‘论文’,这些滥竽充数的东西汗牛充栋,不计其数。它们的泛滥不仅败坏学术空气,而且也把真正有价值的创新之作淹没在平庸和劣质文字的汪洋大海之中,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研究。”

泡沫学术和垃圾学术大肆泛滥,与学术研究人员人为的非正常膨胀大有干系。据学者沈阳及其研究团队的调研统计称,中国现有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9000余种,国内2008年发表于期刊和学术会议的论文约248万篇。中国每年有将近1200万人有论文发表的需求,包括100万高校教师、100万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30多万科学研究人员、500万以上工程技术人员、70万农业技术人员、360万以上卫生行业技术人员。这些人中,相当比例迫于毕业、评职称期限临近,有刚性的论文发表需求。为此,许多人只好东拼西凑,敷衍交差;或求助于网上或网下的论文买卖市场和非法学术期刊(据说,在供求关系的驱使下,论文买卖产业链应运而生,2009年这个产业链的经营规模达到10亿元);更有甚者,沦为巧取豪夺的“江洋大盗”或剽窃抄袭的学术“小偷”。(最近,据“中大学子”揭露,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一篇关于“宫腔粘连”的论文,先后遭遇16个单位25人的6轮连环抄袭,而最新调查表明,有70余人涉嫌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可谓触目惊心。)

我没有专门调查研究,不知道中国学术界(包括科学技术界)到底有多少研究人员,也不知道有关部门是否掌握可靠的统计数据。从上面列举的数字看,这个数目是相当大的。依我之见,对于学术研究(尤其是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在内的纯粹学术研究)而言,人多不一定好办事,众人拾柴不一定火焰高,三个臭皮匠不一定能顶一个诸葛亮——这是由学术研究的规律和精神创造的特点决定的。钱钟书先生的切肤之谈大家耳熟能详:“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西方学者也英雄所见略同。科尔兄弟经过研究发现,许多学术文章在科学文献中从未被引用过一次。他得出结论说,只有少数科学家对科学发展作出贡献,而多数人发表的东西根本不起或只起很小作用。因此,“削减科学家的人数,不会减慢科学进步的速度”。布罗德等深有同感:“有证据表明,绝大部分对科学进展起作用的研究工作都是由少数科学家做的。这批人数不多的精英所依靠的主要是精英集团内其他成员的工作,而不是更多的一大批人。即使没有这一大批人,科学进展的步伐也不会明显放慢。如果依靠一批少而精的研究人员,它的步伐甚至可能加快。”科学研究如此,对学术研究而言情况完全一样。

因此,适当削减学术研究人员和学术刊物的数量,提高其质量,肯定有助于学术进步。尤其是,纯粹学术研究人员更应该以精明能干见长,不以人多势众取胜。这叫“精兵简政”。同时,合理缩减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名额(现在多数博士生毕业后从事与学术研究毫无关系的工作,这是人力资源以及物力的极大浪费),集中精力提高培养质量。这叫“计划生育”(当然包括优生优育)。关于“计划生育”,只要决策者觉得切实可行,还是比较容易处理的,而且可以立竿见影。关于“精兵简政”,情况较为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谓积重难返。因此,务必狠下决心,用大气力,快刀斩乱麻,方能初见成效。在这里,我不揣谫陋,恭谨献芹,为学术界“精兵简政”鸣锣开道。

第一,把学术渣滓、学术混混坚决清除出学术队伍。对有巧取豪夺、剽窃抄袭等学术劣迹者,一经发现,毫不手软,立即曝光,予以开除,使其无法混迹于学术界。对滥竽充数的学界南郭、上蹿下跳的学术掮客,通过严格的质量考核和岗位聘任,把他们从学术界“请”出去。对那些把学术研究视为升官敲门砖和发财摇钱树的人,劝他们无须曲线迂回,从政经商的大道有的是,何必脚踩两只船。这一点容易取得共识,做起来并不困难。

第二,严格界定研究人员,让非研究人员各司其职、各乐其业,按各自的标准考核和晋升职级,不硬性规定他们必须发表论文。比如,对非研究性的一般大专院校和非专门研究机构的人员,不要用研究人员的标准要求和考核,只要他们在本职工作中作出成绩和贡献,就按时晋升相应的职级。对于学术部门的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如从事图书情报、实验仪器、后勤供应等工作的人员),没有必要非要他们发表学术论文不可,只要把各自的工作做好就行了。对于长期脱离学术研究的专职政官或学官,不应该再聘任其作为研究员或教授,而应还其官员的本来面目。对于学术界所谓“双肩挑”的学官,他们若无时间从事学术研究,长期也无像样的学术成果,则不要把他们当做研究人员看待,而当做行政或管理人员对待,让他们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否则会两头落空,哪一个也干不好,对学术事业和他们本人均没有好处。后两方面改革难度较大,因为当权者总是舍不得放弃既得利益。但是,为了“精兵简政”,促进学术进步,应该有破釜沉舟的勇气、知难而进的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否则会功亏一篑、全盘皆输。

第三,适当压缩学术研究机构的从业人员和研究型大学的专职研究人员的编制。学术研究能否出第一流的成果,能否创造前人未有的新思想,关键不在人多(人满反倒为患),而在于研究者是否醉心和痴心于学术研究,把学术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生命的存在方式,在于他们是否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超常的研究能力。为此,以往惯用的“人海战术”和“集体攻关”不可取,习以为常的“伯乐相马”和指令性的各种人才工程的选拔模式和遴选机制也收效甚微,甚至造成新的矛盾和冲突。创造学术自由的氛围,公开设置公正的竞争舞台(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样),通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才能真正“精兵简政”,达到人才辈出、硕果累累的学术目标。

第四,相应地,也有必要缩减学术刊物的数量。现在几乎每个研究所、大学、社科院和社科联等都有自己的学术杂志,而且一家还不止一种。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刊物质量窳劣、水平低下,为论文买卖和平庸之作泛滥成灾大开方便之门,严重危害学术的健康发展,把“研究人”异化为“市场人”。波普尔言之有理:“刊物数量的激增可能扼杀思想:思想只因为太罕见了,反而被这股洪水淹没。”因此,必须下定决心,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加速伪劣刊物的寿终正寝。

    进入专题: 学术规范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766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