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经济全球化与中俄经贸合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72 次 更新时间:2010-10-19 16:36

进入专题: 经济全球化  

林毅夫 (进入专栏)  

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的27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12.2倍,年均增长率高达 9.4%,是同一时期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按官方汇率计算,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则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中国的极端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2005年的2365万人,为解决世界的贫困问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04年5月世界银行在上海召开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世界减贫大会,就是对中国减贫成绩的一个肯定。

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不仅对中国人民的福利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以较为雄厚的国内经济实力为基础,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成为保证东亚经济稳定和迅速复苏的重要力量。在本世纪初,美、欧、日经济发展普遍出现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成为拉动东亚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上述事实和数据表明,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变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而且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和周边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息息相关。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能够保持如此长时间、高速度的增长,是建立在国际化进程上的。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是一个相当封闭的经济。在1978年时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即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为9.5%。1978-2005年间,中国的年均贸易增长率按美元计算为 17.0%,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了7.6个百分点,这27年间,贸易总量增加了68倍,贸易依存度则提高到2005年的63.1%。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更加迅速,2001-2005年间中国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9.3%,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体。

自1978年以来,中国各年的贸易增长率通常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根据严谨的经济计量模型分析,出口增长10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达到1个百分点。按此计算,过去2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近20%可以归功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益处。所以,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也是重要的受益者。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连续27年高速增长的绩效,但是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还相当低。2005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是1727美元,尚属下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中国的产业和技术升级的空间很大,尤其是中国国内企业和居民积累和投资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中国也是外资企业投资的最佳地点之一。所以,沿着改革开放的既定路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国际化的机会,中国经济有潜力在未来一、二十年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

但是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等一系列客观的制约因素。其中,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的短缺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已经于1992年从能源净出口国变为一个能源净进口国。中国的能源生产以煤为主,1991-2004年间,煤的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平均比重达72.7%,而石油产量比重较低,平均只有18%。中国的能源消耗中煤所占的比重则从1991年的76.1%下降到2004年的67.7%;同时,石油的消耗则从1991年的17.1% 上升到2004年的22.7%。虽然从1990年以来,中国石油产量逐年上升,1991-2004的13年之间,产量增加了3100万吨。但是在石油的需求总量和占能源消费比重快速增长的形势下,中国从1996年开始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而且进出口的差额逐年增加,到2004年石油进口达到1.17亿吨。

在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中国提出了到2010年实现每百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的目标。但是只要未来20、30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可以预期中国的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还将不断扩大。保守的估计,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5亿吨和4.7亿吨,这就意味着石油的进口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这种情形下,能源贸易,尤其是能源进口,就成了未来中国对外贸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中俄两国既是战略协作伙伴,也是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两国经贸合作成果喜人: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不足60亿美元,增长到去年的近300亿美元,年均增幅达两位数;在能源、高科技、核能、航空航天、金融、信息、运输等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全面展开,相互投资不断扩大,一系列大项目相继启动;两国边境地方经贸合作日趋活跃,企业界扩大合作的热情高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国政府间建立了完备、高效的合作机制,为促进合作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认为,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已进入了一个快速、稳定发展的新时期,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物质基础。

中俄两国同为世界公认的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双方在各自经济发展道路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两国产业部门齐全,科技力量雄厚,制造业发达,市场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发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扩大相互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潜力巨大。中俄互为最大邻国,经济互补性强,要素禀赋优势明显,市场容量大,双方合作领域广阔,条件得天独厚。未来4-5年,两国都致力于实现GDP翻番的宏伟目标,这必将为经贸合作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两国经贸合作的良好态势一定会得到保持和发展,各领域合作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对中俄两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福祉的提高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未来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宏伟的规划,中国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沿着改革开放的既定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预期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俄之间通过高层互访,民间学术界、企业界、文化界的交流,未来的政治、经济合作将更为紧密,贸易往来加深。这种合作将极大地促进中俄两国的经济与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为2006年3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进入 林毅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全球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668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