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622 次 更新时间:2010-07-06 18:16

进入专题: 经济形势   经济政策  

王建 (进入专栏)  

许多人认为到目前为止,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国际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中国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期,甚至有“新黄金十年”的说法,我认为这样的认识太过乐观,去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之所以能够从萧条的谷底走出来,不约而同的都是用了将危机向后拖延的做法,在美国是暂时冻结有毒资产的处理,在中国则是在过剩的背景下继续加大投资。为了应付危机的突然冲击,各国政府这样做是正确的,是为化解危机争取到时间与空间,但亦可能使矛盾累积得更多,在未来爆发的更严重。所以,用“后危机时代”的说法更妥当,应该讨论的是在危机的后一阶段世界经济的趋势与应对政策问题。

“十二五”期间国际经济危机将再度爆发,萧条将长期化

我们先来看美国。

美国爆发的次债危机,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虚拟阶段后所爆发的第一场全新形态的危机。我们只有认识到这是一场全新形态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才能从客观、正确的角度认识与把握这场危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场危机之所以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同,首先是因为这场危机的爆发不是基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物质产品生产过剩,而是由于金融商品生产过剩,我们把这场危机与上世纪90年代在日本出现的资产泡沫危机作一个比较,就可以看的很清楚。原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过剩,由于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要输出商品,也要输出资本。当日本资产泡沫破灭的时候,日本拥有巨大的贸易顺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今天,所以日本的资产泡沫危机,仍是处在物质资本主义阶段所发生的资产泡沫危机,与200多年前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没有什么不同。而美国在资产泡沫破灭时却是拥有已经长期化的巨大贸易逆差,资本输入也已经长期化了,因此是资本的主体已经转移到物质生产领域之外的虚拟资本主义阶段所发生的资产泡沫危机。

其次,由于资产泡沫危机发生的历史阶段不同,资产泡沫破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也完全不一样。在商品与资本“双过剩”的日本,由于国内生产超过国内消费,因此即便是资产泡沫破灭也不会对企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产生太大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在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经济只是陷入低增长而没有发生崩溃的原因。而在已经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的美国,由于国内的生产大幅度低于国内消费,进口商品已经占到国内物质产品消费的40%以上,制造资产泡沫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从其他国家换钱以支付实物商品进口,因此资产泡沫的破灭必然会导致国内的产品严重供给不足,使经济增长停滞与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第三,资产泡沫破灭必然会给金融体系内部带来大量有毒资产,在日本,有毒资产的处理方式是迫使一大批企业与金融机构倒闭,形成了大约300万亿日元左右的银行坏帐。由于日本经济在资产泡沫破灭后仍然保留了巨大的物质生产能力,因此日本就能够依靠本国企业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用企业利润一点点把坏帐的窟窿填上。而在美国,当资产泡沫破灭后庞大的有毒资产基本上没有得到处理,而是用修改会计规则和冻结债务清偿的方式,暂时将金融机构的坏帐掩盖起来,所以当这些坏帐再也藏不住的时候,美国就必然会再经历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过程。由于美国的物质生产严重衰落,已经不可能象日本那样用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利润填补金融系统坏帐,美国将用怎样的方法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就成了疑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如果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不能修复,美国创造金融泡沫的能力就得不到修复,美国就走不出这场由次债危机所引发的经济萧条。

有人说美元是硬通货,美国人可以用多发美元的方式来支付进口与清偿债务,就是向世界上所有使用美元的国家多收“铸币税”。这样的观点我不同意,因为美国维持长期贸易逆差的手段,并不是靠“铸币税”。铸币税是流出美国的美元,每年也就几百亿美元,累计也就数千亿美元,而美国在高峰期的年度贸易逆差就已接近1万亿美元,仅新世纪以来的贸易逆差就已高达数万亿美元。所以,美国能长期维持贸易逆差,主要是靠从资本项下向外输出金融商品,使大量流出美国的美元又通过购买美国资产的方式重新流回美国,由此形成资本项下的顺差,来补经常项下的逆差,而以铸币税形态流出美国的美元是不会再流回美国的。

由于流出美国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国的金融商品又回到了美国,所以美国就不用多发美元,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可以不断拉大贸易逆差,而美国的广义货币规模与美元币值又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如果美国破坏了原有的游戏玩法,改成用多发货币的办法来支付进口乃至偿还国际债务,而没有能力用美国的金融商品回笼美元,美元返回美国的环流就会中断,美国的货币发行规模很快就会上升,在美国之外流通的美元规模也会很快大幅度增加,离全球性的严重通胀与美元的严重贬值也就不远了。所以美国如果大量发行美元,就是以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作代价的自杀性行为,不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美国是决不会走这条路的。

表面上看,美国似乎还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恢复物质产业的竞争能力,使美国经济能够不依赖用金融商品换实物商品也能生存;另一条是搞出一个新的金融商品增长点,能让金融机构重新赚到钱来填以前的坏帐。从前一条路看,奥巴马目前正在走,但是我看很难走得通,因为直到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生产要素及商品生产成本上的差距仍在20倍左右,这是导致发生新全球化的原因,美国想走回头路,把生产放回国内来消除贸易逆差,生产成本也得上升20倍,按消除5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计算,就得在国内增加10万亿美元的生产成本,还得再加上数十万亿美元的生产投资,这是美国无论如何负担不起的,所以奥巴马只能是嚷一嚷,美国在发展物质生产的道路上走不了多远就得回头。

从第二条路看,美国目前是想以低碳经济为新的金融增长点,搞出一个新的金融衍生品,但是必须有欧洲、日本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配合,因为美国是想用低碳金融商品从这些经济体手中换钱。所以,最想让世界气候大会谈成的是美国,奥巴马之所以在世界气候大会上硬闯中、印、巴三国领导人的会场要见中国总理,就是为了在最后一刻争取签约的可能。可欧盟想借美国的这场危机夺取美元的霸权地位,就不会给美国这个出路,歌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第一天,出现一个所谓“丹麦方案”,让发展中国家有义务而无实惠,最终由于发展中国家不肯签约而使大会无果而终,就是欧洲人的政治手腕。

由于美国直到目前也找不到处理庞大有毒资产的出路,美国的危机就会在明年重来,到2012、2013年趋于严重。由于找不到新的金融增长点又走不了回头路,美国经济就有可能在长期内走不出去。由于美国的次债危机是世界资本主义在进入虚拟阶段后爆发的第一场危机,这种形态的危机最终会如何收场,目前还只能作出这些判断。

我们再来看欧洲。

现在很多人都已经能看清楚,只有欧元能够挑战美元,而欧元的出现就是欧洲人要挑战美国人的货币霸权地位。次债危机爆发以来,欧元三次站上兑美元1•5以上的地位,但这三次都不是因为欧元强,而是因为美元太弱,是因为美国的金融市场与经济在受到一次次的剧烈冲击。前两次欧元从1•5的高位跌下来,都是由于美国在欧洲的周边策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甚至发展到俄罗斯舰队与北约舰队在黑海的对峙。去年12月4日当欧元第三次站上兑美元1•51高点时,美国的三大评级公司突然同时宣布对欧元区5国调低主权信用评级,是用打击欧元区主权信用的方式来压制欧元的强势,由此所诱发的欧元危机,直到现在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美国能够从主权信用角度打击欧元,是因为欧元在设计的时候就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既是人们所熟知的只有货币统一而没有财政统一,有许多人指责是德法急功近利地把经济发展差距巨大的欧洲国家拉进欧元,才导致了今天的问题,这可能很不全面,因为几乎所有中等以上的国家都存在着区域发展差距,欧洲幅员这么大更不能例外,但是对于大国来说,由于财政统一,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解决落后地区支大于收的矛盾,美国、英国与日本由中央财政集中的财力都要占到全部财政收入的70%以上,但是欧盟集中的财政收入仅占1%。此外,对欧元区来说是只有货币政策没有财政政策,但是对欧元区各国来说,就是只有财政政策而没有货币政策,一个政治与经济统一的国家,如果财政入不敷出还可以向央行透支或借款,美国这次救市措施中的重要一条,就是让美联储直接购买美国财政部的国债,但是欧元区国家由于货币政策被上收,救市就只能靠多发国债,由此导致欧元区国家的平均债务从2008年的2%飑升到去年的接近7%,希腊等5国以前的经济发展状态就不好,这次为了救市国债就发得更多,所以给美国抓到了机会。

欧洲要想挽救欧元就必须严格控制住欧元区各国赤字的增长,欧洲经济就会由此陷入严重紧缩,这对欧洲的经济复苏是严重制约。同时,紧缩赤字所带来的消减工资和福利必然会引起欧洲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动荡,更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增长,近来在英国和希腊所发生的大罢工就说明了这种情况。欧盟要想彻底解决欧元问题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欧盟的政治体制,让财政与货币都统一起来,欧洲就会向一个真正的国家迈进,但也可能由于欧盟各国分歧严重导致欧元垮台,欧盟分裂,目前看欧盟将走向何方还很不明朗,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不论欧盟在这场危机中是向前进还是向后退,都会经历一个较长期的痛苦过程,是一个伴随着需求收缩与社会动荡的较长期低增长时期。

此外,由于美国目前对欧洲的政策就是“我不好你得比我更不好”,即使欧盟国家通过内部协调能够化解危机,甚至是通过推动欧洲的经济与政治统一,杜绝发生欧元危机的缺陷,美国还是会找到打击欧元的新途径,特别是当未来三年美国经济再次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出现二次探底的时候,美国打击欧洲经济与欧元的力度会更大,甚至使用军事手段,如此,欧洲的经济复苏之路就会极其艰难。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三条结论:

第一,由于美国的庞大有毒资产没有得到处理,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中不是通力合作,而是矛盾激化,互相拆台,世界经济在未来三年有极大的再度探底的可能性,并且可能长期走不出萧条阴影。

第二,由于世界经济可能陷入长期萧条,各国政府就不敢轻易退出刺激方案,低利率就会长期化,而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迟早会导致严重通胀,所以从长期看,世界经济的格局可能是低利率、低增长与高通胀并存。

第三,由于美国的金融机构负债能力长期难以恢复,美国的进口将长期难以振兴,在欧洲,由于欧盟各国为了控制债务增长必须大幅度压缩财政赤字,也会导致进口显著萎缩,因此世界贸易也会在未来陷入长期萎缩。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对外经济政策

关于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外经济政策,我认为有如下几条需要讨论:

首先,由于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与中国的第二轮产能释放都集中在“十二五”中期,所以由“十一五”中期所延续过来的各种内外矛盾可能会在“十二五”中期爆发,而且会比上次爆发得更严重,所以“十二五”的主题不应是大发展,而应是反危机。而反危机的主要措施,就是通过以城市化为方向的结构调整,释放需求,推动增长。

其次,由于中国经过结构调整能够释放出巨大的需求增长空间,因此当世界经济进入长期低迷时代的时候,只有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世界经济萧条会进一步加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集团之间的矛盾与争斗,他们在争斗中会彼此削弱,逐步衰落。在这个“我涨彼落”的过程中,中国相对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力增长速度会加快,由此会使世界力量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2008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美国,工业增加值超过美国也是指日可待。今年中国的GDP将超过日本,所以就经济规模而论,中国已经是世界的工业“老大”,亚洲的经济“老大”。

物质生产规模全球第一的地位,并不仅仅是一个数量概念,而是标志着中国国家利益的世界化。展望未来20年,中国的经济总产出将超过美国而成世界第一,展望未来40年,到205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将超过5万美元,总量将超过75万亿美元,将是目前世界总产出的1•5倍,所以越往后看,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与市场越是世界性的。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在当今形式下,中国已经过了需要“韬光养晦”的时期,已经到了积极主动地争取中国的对外经济利益的时代了,而为了主动争取中国的长远国际利益,从现在起就必须用全球视角进行长期的统筹谋划。

第三,未来20年中国还不是争当世界老大的时候,但是要当亚洲的老大,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美欧争霸无暇东顾,给中国走向亚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以出口导向经济为主的亚洲各经济体,由于美欧在危机与长期经济低迷中都顾不上亚洲,也只能更加倒向中国,中国在此时整合亚洲经济的阻力就会小得多。

中国走向亚洲的第一步应当是走向中南半岛,即与东盟国家加强经济联系与政治合作。要加强经济联系就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建设好泛亚公路、铁路和航道。当“老大”就是要给人以利益和实惠,以换取政治上的合作与服从,所以,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应放在亚洲,在亚洲发展投资与贸易也必须从长远着眼,不能过于算经济帐。

中国在走向亚洲的同时,也要同时安排好如何经营非洲与拉美的经济关系,这些都是中国重要的资源来源与出口市场,也是中国的政治盟友。

第四,未来的世界经济长期低迷是否有利于中国的金融开放?中国是否应在未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我认为对这些问题都必须持谨慎态度。

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将是国际金融与货币关系最为紊乱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加快中国的金融开放步伐,就很容易使外部的剧烈动荡传导到国内。中国能够躲过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与这次美国次债危机的冲击,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开放资本市场和让人民币国际化。当然开放也有开放的好处,一个趋利避害的选择就是走局部开放的道路,比如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一个金融开放特区,让人民币在特区内与港币实行自由兑换,并且在这个金融特区内建立一个能够覆盖东南亚地区的股市与期货市场,通过金融整合来整合亚洲。

第五,在世界经济低迷中应当怎样看待人民币走势。

前一阶段美国高调要求人民币升值,但大幅度升值肯定不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因为中国是美国的最大进口国,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美国必须为同等数量的进口支付更多美元,所以美国人一直在重复“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的说法。但美国人也不希望人民币是弱势货币,进一步说是更不希望中国经济不好,因为中国还是美国最大的资本输入国之一,而中国的外汇收入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国际热钱,热钱流向中国,一是看中国经济好,二是看人民币升值的前景。所以,美国绝对不愿看到任何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取强势,但人民币绝对是个例外,就是因为中国这个“储钱罐”可以把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美国。如果我们看清了美国对中国的物质产品与资本的依赖关系,让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仅对中国有利,也对美国有利。

由于欧洲与日本仍处在向虚拟资本主义形态过渡的阶段,物质生产还占有较大比重,德国和日本仍是世界主要的贸易顺差国,所以他们是真心希望人民币升值,以有利于他们与中国的国际竞争。但是由于在未来时期美国的经济麻烦大于欧、日,美元对欧元与日元会经常取弱势,虽然美国通过各种经济、军事等手段压制日元、特别是欧元的强势,但总的来说美元的地位还是会逐渐衰落,所以,只要人民币坚持相对锁定美元的方针,人民币就不会形成对欧元与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态势。

第六,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由于资本运动的主体是虚拟资本,货币增长与实物增长的关系就被越拉越远,由于世界经济在未来可能陷入长期萧条,各国为刺激经济复苏会继续投放出巨量的货币,货币脱离实物而高速增长的情况会更加厉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会由此显著攀升。

目前对中国货币政策与通胀的关系有激烈争论,有人不承认存在“输入型”通胀,有人认为虽然有但是可以用国内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消除,我认为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由于货币脱离实物的疯狂增长,实际早已构成了在中国外部的“需求拉上型通胀”,是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上涨的根本原因,但是国际的需求拉上型通胀经过中国的大宗商品进口,就转变成了中国的输入型通胀,是从生产成本一端推动了中国国内商品价格上涨。通胀与货币理论早就说明,紧缩货币只对由货币投放过度所造成的需求拉上型通胀有效,如果中国没有能力制止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投放增长,而仅仅是国内进行货币紧缩,能够压下去的就只能是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胀。2008年上半年以来的实践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中国必须作好在长期忍受较高通胀率的背景下保增长的准备。

2010年5月10日

进入 王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形势   经济政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467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