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林:重新想象自我,重新想象美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79 次 更新时间:2010-06-29 10:06

进入专题: 多元文化  

安德鲁•林  

安德鲁·林(Andrew Lam)出生在越南,是致力于通过媒体反映美国各族裔声音的新美国媒体(New American Media)编辑,曾于2005年出版文集《香梦:对越南移民社区的反思》(Perfume Dreams: Reflections on the Vietnamese Diaspora)。

当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提出那个令人难忘的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时──"让截然相反的意念同时并存心中,同时保持行事能力",他是在针对希望与绝望、以及他自身脆弱的心理状态有感而发。 然而我发现,这种检验具有实用意义,即它可以成为指南,帮助人们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观察自身的定位,同时探讨身为美国人的涵义这一永恒的话题。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无疑远比我们祖辈成长的时代复杂得多。通讯技术、科学突破、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以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迁徙等,使旧机制解体,将距离拉近,让边界敞开,同时也给我们认识自己和观察世界的方式带来巨变。

让我不妨以自己为例。我出生在战争年代的越南,战争结束时作为年幼的难民逃亡来美,后来成为一名美国作家和记者。就这一句话便包含着无数截然相反的意念。我孩提时代所认识的世界以家族定位,以农业社会的价值和敬祖的传统为规范──这是一个安居型社会,国界被视为近乎不可跨越的真实界标。而我如今所生活的世界要求进行跨时区、绕半球的通讯联络,需要有洲际旅行,需要在不同的语言、生疏的文化和曾属遥远的民族国度之间穿梭周旋。

如果在越南度过童年的我曾以单一的眼光看待一切,相信那稻田、那土地是天经地义的全部世界,那么,在美国长大成人的我则真正是国际人。我是美国人,同时也是越南人。我是旧金山人,同时也是全球社会的一员。我是过去30年来漂移到世界50个国家的一个群体中的一员。在我的"脸谱网" (Facebook)名单上,我的朋友和亲人遍及四大洲。在我每天通过手机、Skype网络电话、网上聊天室、电子邮件和短信联系的人中,有些近在咫尺街头,有些远居地球他方。

我的经历并非绝无仅有。如果那著名的巴别通天塔(Babel)的确在很久以前倒塌,那么现在似乎可以肯定,它并没有化为尘埃,而是横展为一个众音交织的美妙网格。奥克兰区的苗族女孩正在向位于圣何塞的墨西哥男友发短信,而这男孩正在通过Skype与位于瓦哈卡的祖母通电话。来自奥地利持H1B签证的技术员正在一边用手机与在新加坡的伙伴通话,一边在网上与他在硅谷的同事网聊。自称为"黑西哥人"(Blaxican)的少女——她的父亲是黑人,母亲是墨西哥人——与自称"日波黎各人" (Japorican)的男友——他有一半日本人和一半波多黎各人血统——手拉着手,推着他们的地球村婴儿的小车,走向景色万千的未来。

与此同时,美国正在逐渐变为以非白人人口为主体,人们固有的多数与少数、主流与非主流的概念正在受到冲击。在我居住的旧金山市,人口是如此多元,以至没有一个群体超过人口总数的50%,而人们在一天之内使用的语言超过100种。

当然,多元并不是新现象。但富有新意的是,在21世纪初,我们终于克服了害怕和不信任"他类"的恐外症,开始以划时代和前所未有的方式接受并颂扬我们的多元。我们选举出一位多方大地之子、第一位具有海外身世的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他的父亲是肯尼亚穆斯林,母亲是白人,他在夏威夷和印度尼西亚长大,同母异父妹妹有二分之一印尼血统并与中国人联姻,一位祖母和数个同父异母兄弟姐妹在肯尼亚,有众亲戚在堪萨斯州。

可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著名人物的奥巴马,令通往更加宽广的公共领域的大门大敞遥开,使有着多元背景和复杂身世的其他美国人──拉丁裔穆斯林、黑人佛教徒、同性恋朝鲜族犹太人、混血儿童──能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多元人生。奥巴马让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热爱我们各自不同的传统,同时仍以美国人自称。如果说,菲茨杰拉德曾告诉我们要兼容而为之,那么,奥巴马便是实践了这一点,而且取得了成功。

我们虽然已经懂得宽容并接受了多元的现实,但我们刚刚开始认识到,现在不仅是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非一统而多元,而且我们个人自身也是如此——背景多元、种族混合、高度互联、在多式媒体的文明中游刃自如。

但是,是什么能够让对立面并存?是什么使它们相互连通?

是思想开放。是不将身份视为铁板钉钉、承认它的可变与转化。是语言说服力与大脑想象力以及在分歧中找出清晰表达方式的意愿。

我说自己是国际人,但这并不是指我乘喷气飞机往返于全球各地的5星级宾馆。我是一个有多样学徒经历的人──我通过多年的读写而学会热爱英语;我虽然反感法国的殖民统治却逐渐开始欣赏法国的浪漫音乐;我喜欢日本的漫画文化,并因此而在学习日文;我始终迷恋越南及其现代史,并继续从她的斗争中找到灵感。而奇妙的是,这一切将我塑造成美国人。

作家兰斯·莫罗(Lance Morrow)曾经指出:"对美国的解释永远是一种自我发现。" 每一代人都需要对美国人的含义作出重新界定和表述。奥巴马总统的个人经历让我深受鼓舞,因为我也有着相当个别的身世;它丰富而有益,并且继续不由得一概而论。

----------

本文表达的看法不一定反映美国政府的观点或政策。

    进入专题: 多元文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455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美国参考,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