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斌:还原“五四”:以当时的标语口号为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585 次 更新时间:2010-05-11 17:31

进入专题: 五四  

王学斌  

我一个朋友说,中国大陆的近现代史叙述简直已经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一个被反复轮奸的少妇。这话绝对是"话粗理不粗"。我的尊师李新宇先生告诉我,要了解历史一定要看原始材料,不能看二手、甚至三手材料。这个观点,让我终身受用。它让我擦亮眼睛,尽量寻找真实,而不至于在历史面前变成一个"盲从的看客"。

一、"五四运动"的界定

说起"五四运动",那么首先要问的问题是"五四运动"是什么?它的范畴如何界定?在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一书中,他介绍了"五四运动"广义和狭义的界定。广义上讲,有多种划分方式:胡适、张奚若、何干等认为它始于1915年或1916年,终于1923年;有人主张它可以延长到1925年五卅运动;陈独秀主张它可以一直延长到一九三八年他做《五四运动的时代过去了吗?》一文的时候。而周策纵认为"五四运动"最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1917年年初到1921年底的五年间。(《五四运动史》 第6、7页;作者:周策纵;岳麓书社;1999年8月第1版)。

同时,他也介绍,在"五四运动"这个名词最初提出的时候,专指1919年5月4日的学生游行运动。它最早出现在1919年5月18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致其他社团的电报《罢课宣言》里。后来罗家伦在1919年5月26日发表的《五四运动的精神》里也应用了该词。但是,当时这个词也仅仅指五月四日的学生运动。所以,五四运动的狭义界定就是"五四事件"。

由于广义讨论五四运动,各种头绪纷繁复杂。所以,笔者在此仅仅取五四运动的狭义界定。仅仅讨论一下"五四事件"的一些情况。即使"五四运动"不能狭隘的理解为"五四事件"。但是,"五四事件"也无疑是"五四运动"的核心,或者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讨论"五四事件"对研究"五四运动"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大陆官方的对"五四运动"的权威阐释

要说到中国大陆对"五四运动"最权威的阐释,莫过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叙述。此文章中,毛泽东说:

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

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时期虽然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

这段话已经成为大陆多数教科书和多数近现代史著作对"五四运动"的一个基本定论。另外,官方还将"五四精神"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总体来说,五四运动就成为"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许多国民心中,"五四运动"也被定格为此。

但是,五四是要反帝反封建的吗?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吗?是据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吗?要认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尊重历史资料,回到历史现场,看看当时学生运动的诉求是不是这些"定论"。

三、口号、传单、标语、宣言及其他

要了解当天的学生运动,了解学生的诉求。那么,运动中,学生们打出的标语、口号,他们散发的传单、贴纸,以及他们现场的宣言等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例证。当然,这些并不能完全代表他们的诉求,但也最直接的表明了他们最迫切的意图。所以,笔者集中搜集了相关资料对"五四事件"进行考察。

在一九一九年五月六日的《申报》"北京专电"一栏,报道了五四学生运动。其中提到了"各校学生五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卖国贼曹陆章'字样。"

在一九一九年五月十一日的第二十一期《每日评论》中,有一篇文章叫《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此文章的第三部分《四日的示威事件》中记载:"人人手里拿着一个或两个白旗,旗上写着些‘诛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民国应当判决国贼的运命',‘日本人之孝子孙四大金刚三上将',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不承认军事协定'等等,好几千面没有同的。也有用英文、法文写的,也有画很多刺激力量的图画的。到两点钟整队出中华门前面,两面很大的国旗当中夹着一付挽对,上面是‘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旁边写‘北京学界泪挽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一臭千古'"另外,此文记载,学生们到达东交民巷使馆区被阻,"大家只好在美使署前连呼"大美国万岁!威大总统万岁!大中华民国万岁!世界永久和平万岁!四声。"

一九一九年七月,由蔡晓舟、杨景工合编的《五四》一书也是系统介绍五四运动前因后果的著作。在书中第二章《五四学生示威之始末》第一节《五四当日情形》中也记载了当时学生所举的一些标语:"......商议既定,于是各校代表纷纷回校,准备白旗子,其旗子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无一定之式,有画青岛之地图者,有写‘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誓死力争'‘保我主权'‘勿作五分钟爱国心'‘争回青岛方罢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头可断青岛不可失'‘中国宣告死刑了'‘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种种字样者。"

一九一九年八月十日龚振黄编辑、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青岛潮》一书,非常详细的记载了五四前后的基本情况。此书的第六章《北京学生爱国之愤潮》第一节《五月四日之运动》一文中,记载了当时学生的一些标语。文中介绍"当时北京大学学生谢某,即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四字。并各制白布旗多面,执以游行。旗上有书‘还我青岛'者,有书‘章宗祥曹汝霖卖国贼'者,有书‘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者,有书‘卖国贼宜处死刑'者。"另外,此文结尾还引用了两个重要的文献,一个是由当时学生领袖罗家伦起草的,印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传单。而这份传单充分说明了此次游行示威的目的。

传单内容为: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齐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另一份是学生到东交民巷请求见美国大使芮恩施,但其不在使馆,学生们留下的说帖。

说帖内容为:

大美国驻华公使阁下:

吾人闻和平会议传来消息,关于吾中国与日本国际间之处置,有甚背和平正谊者,谨以最真挚最诚恳之意,陈辞于阁下: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二十一条中日协定,乃日本乘大战之际,以武力胁迫我政府强制而成者,吾中国国民誓不承认之。青岛及山东一切德国以暴力掠去,而吾人之所日思取还者。吾人以对德宣战故,断不承认日本或其他任何国继承之。如不直接交还中国,则东亚和平与世界永久和平,终不能得确切之保证。贵国为维持正义人道及世界永久和平而战。煌煌宣言,及威尔逊总统几次演说,吾人对之表无上之亲爱与同情。吾国与贵国抱同一主义而战,故不得不望贵国之援助。吾人念贵我两国素敦睦谊,为此直率陈词,请求贵公使转达此意于贵国政府,于和平会议予吾中国以同情之援助。谨祝大美国万岁,贵公使万岁,大中华民国万岁,世界永久和平万岁!   

北京专门以上学校学生一万一千五百人谨具

中华民国八年 五月四日

此外,《青岛潮》的附录一还记载了另外一则学界宣言。据笔者了解,这是当时的另一个学生领袖许德珩起草的。宣言内容如下:

北京学界宣言

呜呼国民!我最亲爱最敬佩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条,以及朝夕祈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日已由五国共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噩耗传来,天暗无色。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共管,倚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今又显然背弃山东问题,由我与日本直接交涉。夫日本虎狼也,既能以一纸空文,窃掠我二十一条之美利,则我与之交涉,简言之,是断送耳,是亡青岛耳。夫山东北扼燕晋,南控鄂宁,当京汉津浦两路之冲,实南北咽喉关键。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法之于亚鲁撤劳连两州也,曰:"不得之,毋宁死。"意之于亚得利亚海峡之小地也,曰:"不得之,毋宁死,"朝鲜之谋独立也,曰:"不得之,毋宁死。"夫至于国家存亡,土地割裂,问题吃紧之时,而其民犹不能下一大决心,作最后之愤救者,则是二十世纪之贱种。无可语于人类者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至有甘心卖国,肆意通奸者,则最后之对付,手枪炸弹是赖矣。危机一发,幸共图之!

一九二五年,五四事件的参与者,五四时期北京高师数学系四年级的学生匡互生,也写了一本介绍五四的小册子叫《五四运动纪实》。据同学们回忆,这个匡互生就是第一个跳入曹汝霖家中,为学生们打开曹家大门,并火烧赵家楼的人。他回忆道:"当时个人手中所持的旗帜,都写上什么‘废止二十一条'、什么‘卖国贼曹某章某',什么‘反对强权',什么‘抵制日货'一类使人不起注意的字样。"

另外,周策纵还在其《五四运动史》一书第154页列出了:不复青岛宁死、保卫国土、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民族自决、国际公理等口号。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的《五四运动画传》第253页,作者也列出了一些笔者没有找到原始材料的标语和口号,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民贼不容存、诛夷曹章陆;泣告我同胞、患莫留心腹等。

综上所述,可见,当时学生的口号、标语、传单、说帖等按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型:

1、保卫青岛、维护国家主权

如:还我青岛;不复青岛宁死;头可断青岛不可失;誓死力争青岛;保卫国土;保卫主权;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勿作五分钟爱国;还有学生们所喊的"大中华民国万岁"的口号。

2、要求惩治曹、陆、章

如:卖国贼曹陆章;诛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民国应当判决国贼的运命;日本人之孝子孙四大金刚三上将;还有那副"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北京学界泪挽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一臭千古"的挽联。

3、反对日本强权

如: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不承认军事协定;抵制日货;反对强权政治;还有在许德珩起草的北京学界宣言中谴责日本是"虎狼之国"。

4、请求其他国家帮助

如:"国际公理"的标语;以及两份学界宣言中请求国际社会帮忙的语句;还有给美国公使的说帖;以及"大美国万岁!威大总统万岁!"的口号。

5、呼吁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如:拒绝签字巴黎和约等。

6、纯粹表达誓死保卫尊严的决心

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及宣言中说的"至有甘心卖国,肆意通奸者,则最后之对付,手枪炸弹是赖矣"等句子。

以上是笔者对当时标语、口号、传单等做的大致梳理和简单总结。

四、透过史料辨析"五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纵观五四当日的所有言论,我们找不到一条是符合"反帝反封建"这个意义的。

1、如果说"五四事件"是对外"反帝",那仅仅可以说是"反日",而不是反对美、英、法等其他国家。并且当时的学生不仅没有反对所有列强,还非常希望他们出来为中国主持公道。可见,他们是相信世界公理、相信西方国家的。

2、同样,我们也找不到一条是"反封建"的。学生们仅仅是把反对的矛头指向曹、陆、章三人,要求政府惩治这三人。另外,反对他们也不是因为他们是什么"封建主义"的代言人,而是因为他们是亲日分子,是"卖国贼"。反对他们是由"反日"引起的。

3、学生们当时并未将反对的矛头指向政府和整个国家。恰恰相反,他们希望"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他们希望"保卫主权"、"保卫国土"。他们希望"大中华民国万岁!"这也丝毫看不出什么对内"反封建主义"的痕迹。

并且,中国到底有没有"封建社会"还是值得争论的一个问题。在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徐复观的《两汉思想史》等著作中,他们都认为"封建"和"专制"是相对的概念。中国在西周和东周的时代,可能有"封建"的形态,但是,秦始皇的"君主专制"终结了中国的"封建社会"。其后的中国应当是"君主专制"的集权制度。中国历史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时段分期是郭沫若为了迎合当时的时局和权力强行分割的,并非在史料和理论上有确凿根据。依据这个理论,那么"反封建"的说法就更显得荒谬。

4、在当时的资料中,丝毫没有看到这个运动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发生的"。即使如某人所说,当时"已经有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但是,我没有发现这些"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运动的直接证据。当时的学生领袖如罗家伦、傅斯年等也并非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5、我们现在说到"五四运动"必然加上一个"爱国运动"。这个完全没有错,当时的学生确实深爱着那个国家。但是,请注意,他们爱的那个国家是当时的"中华民国",那个政府是当时的北京政府。他们对那个政权是保有很大希望的,他们只是希望通过游行呼吁政府惩治卖国贼,并拒签和约。这说明那个政权并没有烂到某些人所说的非推翻不可的程度。其后政府惩办曹、陆、章三人,并拒签巴黎和约也说明了这个政府对百姓的尊重。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政权失败了,就将其全盘否定,也不能因为一个政权成功了,就把它吹到天上去。今天看来,那个政权在很大程度上是尊重百姓的。而学生们也只是进行合法的游行,并没有什么"反政府"的意思。起先,他们的游行井然有序。至于火烧赵家楼、殴打章宗祥,那只是学生一时激愤之举,和"反政府","反封建"更是扯不上关系。

所以,如果要尊重历史,那么"五四事件"或狭义"五四运动"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它就是爱国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一场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为宗旨的游行示威活动。学生们想借助自身的力量呼吁国内社会各界关注青岛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帮助当时的中国政府解决"青岛问题"。至于后来,它被阐释成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运动,甚至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那就是阐释者自身的利益使然。

五、什么是"五四精神"

关于"五四精神"是什么的问题。我觉得没有人比"五四运动"的领导人更有发言权。

"五四事件"的领导人,当时的五四游行总指挥罗家伦,曾于一九一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在《每周评论》第二十三期中发表了《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最早的概括了"五四精神"。他说道:"这次运动里有三种真精神,可以关系中国民族的存亡"。这三种精神"首先是学生的牺牲精神"的体现,青年学生不只是口头宣传,而且付诸行动,敢于赤手空拳地同黑暗势力斗争,"这样的牺牲精神不磨减,真是再造中国的元素";其次"是社会裁制的精神",谓"昏乱的政府在人民的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也以此打破",体现了"社会裁制的利害","在这个无法律政治可言的时候,要想中国有转机,非实行社会裁制不可";三是"这次运动是民众自决的精神"体现,"这次学生不问政府,直接向公使团表示,是中国民众对于自决的第一声。不求政府直接惩办卖国贼,是对内自决的第一声。这次运动是‘二重保险的民众自决运动'"。

我个人认为,如果单就"五四事件"或狭义的"五四运动"来说,这三个精神更接近"五四精神"的本质。总结起来,就是显示了学生、社会和民众的力量。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中国的社会形态历来就是"意大利潜水艇面包"的样子,上面有个大而不当的政府,中间是蓬松无序、没有决定力的社会民众。民众总是被政府前者鼻子走。而"五四事件"则是社会民众不依赖政府,自我组织、自我裁决的一次运动。这确实是中国民众和中国社会觉醒的表现,也确实促进了中国社会力量的发展。

六、谁在篡改"五四"

奥威尔在其名著《一九八四》中说:"谁掌握了现在,就掌握了过去;谁掌握了过去,就掌握了未来。"

谁掌握了"现在"就可以通过控制教育、媒体配合各种政治意识形态宣传塑造一个过去。而塑造了过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那就为继续掌握未来铺平了道路。

确实,历史有的时候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被不断阐释、不断重写,不断修改。后现代史学家和新历史主义者甚至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历史",所谓的"历史"只是书写主体对历史材料的一个选择,历史仅仅是一种"叙述话语"。

但是,我认为,有一些历史叙述是尽量依据材料、依据史实在学理的基础上叙述的。而有些历史叙述是不尊重史料,不顾及史实的一种编造和篡改。其目的不在学术,也不在一种人文关怀。而在掌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权力合法性。

我一个朋友说,中国大陆的近现代史叙述简直已经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一个被反复轮奸的少妇。这话绝对是"话粗理不粗"。我的尊师李新宇先生告诉我,要了解历史一定要看原始材料,不能看二手、甚至三手材料。这个观点,让我终身受用。它让我擦亮眼睛,尽量寻找真实,而不至于在历史面前变成一个"盲从的看客"。

    进入专题: 五四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357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作者博客,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