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中国军事力量年度评估报告》;7月15日,美国国会"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公布《美中安全评估报告》。四天之内,美国方面推出两份中国报告,洋洋数万言,"中国威胁论"似一发不可收。太平洋上空数月来少有的宁静,再度阴转多云。
北京方面的激烈反应是预料之中的。中国官方、媒体以及学者多持批评态度, 对两份报告无一例外地斥为"冷战思维",别有用心,不外是为了制造敌人,误导舆论。
中国的反感不是完全不着边际。美国国会和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各有侧重:前者是对中国的总体评价,从人权到经贸,从社会到军事,从内政到外交,林林总总,无所不及;后者专论中国的防务政策、军事战略、武力结构,以及与之有关的对外双边关系(中俄关系等)。然而两个报告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台湾问题,且都强调加强美台关系,以阻止中国对台湾使用武力。
而台湾问题正是中美之间"永恒的难题"。"9.11"以后,中国有观点认为,美国有可能以在台湾问题上以某种审慎态度,来换取中国在反恐怖行动中更广泛的合作。然而事态的发展并非如此。美国既要中国积极反恐,又无意停止对台军售,更加倍推进美台军事关系。今年三月,美国允许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访美,美台军事关系已朝公开化、高层化和机制化方向发展。
从九个月前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七个月前的"核态势评估报告"(Nuclear Posture Review),到此次的两份报告,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由虚到实,最终挑明,美国对中国的戒备和防范,基本没有受到"9.11"的影响。
平心而论,两报告的观点并不代表美国政界、军界和民间的对华主流观念。然而报告所呈送的对象,是台湾游说主攻目标的立法部门,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尤其是两份报告都程度不同地强调中美关系的矛盾、冲突和不确定性,忽略甚至曲解双边关系中和谐、合作、相辅相成的部分。
报告的执笔人是以对待前苏联的方式对待中国。冷战时期,美国国防部每年都要炮制一本《苏联军力报告》,《中国军力报告》几乎是《苏联军力报告》的翻版。而当年的《苏联报告》,后来多被证明是有意无意夸大前苏联实力,以迎合鹰派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苏联突然垮台,美国政界、军界、学界无人不为之惊愕的原因。
执笔者似乎不意识到,中国和当年苏联截然不同,很少或几乎没有人愿意与美国为敌,更无心与美国在意识形态和军事实力上与美国一比高低。中国则最希望美国不要缠着中国不放。在这点上,中国和欧洲的感觉完全相反。欧洲总是感到美国对旧大陆"衷情"不足。从波斯尼亚到科索沃,要美国"出山",须"三顾茅庐"。对亚洲,美国总是不请自来,来者不走。从韩战、越战、到台海,中美之间,总是斩不断、理还乱。
从1972年上海公报至今,三十年风风雨雨,弹指一挥间。中美关系到底是"三十而立"还是"河东河西"?它留给后人的,究竟是一份丰厚的遗产,还是一道棘手的难题?
中美关系中的复杂性、多面性、脆弱性、理性与非理性,到底是时空错觉,还是严酷的现实?实在是见仁见智。笔者只想补充一句,中美关系的今天很难用好与坏、敌或友的简单方式来界定。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方面对两份报告无须过分反应。中美关系无论是要"三十而立",还是"河东河西",以至各奔东西,太平洋两岸当政者都必须把握大局,从长计议。
2002年07月3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15北京时间22:15发表
英国BBC中文网站: 2002年07月31日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