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危机与缺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99 次 更新时间:2009-03-28 23:00

进入专题: 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孙立平 (进入专栏)  

就这次金融危机本身来说,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如海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而且,自2008年10月前后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之后,金融层面的冲击和实体经济层面的冲击可能会交替而来。作为原发地的美国,这场金融危机至少已经经历了两波,第一波开始于2007年2月,即通常所说的次贷危机,第二波则始于2008年9月,次贷危机加深,金融危机开始向实体经济转移,经济衰退的迹象出现。

在经历了至少两波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对于原发地美国的未来走势,目前可能还会继续存在争论,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原发地美国本身金融危机的发作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与对外部的冲击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而且,我们可以大体看到一个趋势:越是到后来,这种差异就越大,受冲击国家受影响的实际过程,就会愈加取决于其内部的因素。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意义,可以使我们看到,在危机原发地美国要解决的问题,与受冲击的国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完全一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金融危机第一波冲击中受打击最沉重的,往往是金融体系最脆弱的国家,特别是虚拟经济比重较大的国家,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冰岛。冰岛是个人口仅32万、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的岛国。冰岛曾长期跻身“世界最幸福国家”之列,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宜居国家”,其国民的人均收入也在全球前列。但冰岛也是全球内负债水平最高、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截至2008年6月30日,冰岛三大银行的资产规模总计达到1280亿美元,而其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3.7亿美元,银行业的资产总值高达该国GDP总值的8倍。同时,其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以冰岛32万人口计算,这大致相当于每名冰岛公民身负37万美元的债务。在亚洲,首当其冲的则是被称为“亚洲第一倒霉蛋”的韩国。从去年9月底开始,韩国金融市场出现严重恐慌情绪,股市和汇市一路暴跌。但总起来说,在这一波冲击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受到的影响较为有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认为,中国甚或亚洲的经济发展已经与欧美等国家脱钩,在金融危机中可以置身事外。

但是,事实证明,当时几乎整个世界都低估了这场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和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威胁。当美国的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的时候,其对外部的第二次冲击就开始了。这第二次冲击波主要是以影响实体经济的方式展开的。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相继宣布进入经济衰退过程。由于金融紧缩,经济衰退,需求减少,进口大量缩减。在这一波中受打击最大的,无疑是严重依赖对外出口的新兴市场。也正是在这一波中,中国开始明显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压力。但总体来说,中国,包括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这一波中受到的主要还是外部的冲击。

更值得关注的,是第三波可能的冲击。即使原发地美国本身不发生金融危机的第三波,或者由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不会明显恶化,其危机对外部的第三波冲击也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波冲击也可以看作是前两波冲击在其他国家内部的再次回响。在这一波冲击中,受打击最大的,可能将会是内部经济结构问题最大的国家。可以想象的是,在主要发达国家进入经济衰退之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兴起,内部问题以全球化解决的空间缩小,内部经济结构的问题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如果说在第二波冲击中中国就已经明确意识到不可能独善其身的话,在接下来的一次次冲击波中,中国遇到的挑战会更具实质性。事实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前,一些过度借贷、盲目扩张和投资的企业就已经存在严重的隐患,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一到来,这些企业就会陷入困境,甚至出现破产倒闭。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在这一波冲击发生的时候,也正是目前各国政府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效果开始显现的时候。这一次金融危机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各国政府联手对危机进行干预,主要国家政府都出台了大手笔的救市措施。在短期内,这些措施无疑会起到明显的作用,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下滑等。但同时必须看到,其中一些措施是仓促出台的,在缓一时之急后,其某些消极效果会逐步暴露出来。一些措施只是使问题的爆发推后了或减缓了,而不是解决了,一段时间之后,问题还会暴露出来。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是无法从根本上消解金融危机特别是无法消解实体经济危机的。因此,可以想见的是,在一些最初的应对措施潜力释放完毕之后,造成这些危机的那些因素还会浮现出来,甚至目前的一些应对措施,也可能正在埋下未来的隐患。正因为如此,像克鲁格曼这样的一些经济学家提醒说,全球经济可能陷入日本式的长期经济低迷期。

危机波与冲击波的差异,会让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次危机最后会不会导致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即作为原发地的美国在经济上所受到的实质性损失并不大,甚至会成为最后的赢家,而处在危机边缘的国家反而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是所谓的阴谋论造成的,还是其自身的缺陷使然?

进入 孙立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589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观察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