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经略天下,有可变者,有不变者。可变者手段,不变者利益。从前冷战凯南献计围堵苏联[1],到后冷战布热津斯基重提欧亚腹地[2];从1980年卡特主义弹起大英帝国之老调[3],到2002年布什主义祭出先发制人之大旗[4]:60年来,美国利益,即在于维持其战后霸权。战后霸权所赖以维持者有五:能源、军事、货币、科技、价值。而世局常变,如何利用此五者消解对霸权的威胁,即为手段。
手段或刚或柔:小布什用飞机大炮(配以将士的鲜血与噩梦)打垮了萨达姆[5];老里根藉增加军费及压抑油价[6](加上连年不断的软性文宣)瓦解了苏联。柔者既为美国消灭了头号敌人,更为美国进一步和平改变世界铺好了路,自然饮誉民间,垂名史册;而刚者虽赶走了中俄法三国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并为美国奠下了对伊垄断,紧握能源要道,为下一轮争雄做准备,却招天下愤怨,黯然离任。
黑人总统入主白宫,肤色一样的泪见老梦成真,肤色不一样的深庆更车易辙:举国欢腾,一时无两。然而,出一个黑人政治家易,出一个黑人企业家难:《福布斯排行榜》要比《华盛顿谁是谁》白得多,这是现实;而这个“白”,将决定那个“黑”的活动空间。一场金融风暴,令华尔街锋芒稍挫;财政部财大气粗,国会山庄上两党闹个不亦乐乎,而联储局更是信心庄家,准备好为债券托市跟投资者豪赌一铺[7]。的确,对内而言,美国很可能历经里根以来最全面的经济整顿,重招罗斯福—肯尼迪的老魂;但对外而言,总统无论黑白,国会无论红蓝,背后还是受美国利益所宰制。而美国利益,始终是维持战后霸权,维持一个有助长期维持霸权的格局。这个格局,就制度论,即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诸组织[8]、北约、美日安全条约;就非制度论,即美国在全球驻军,掌控油气要道,从而为美元制造需求,使庞氏游戏得以继续[9]。制度与非制度相辅相成,格局遂得巩固。苟受威胁,美国将为霸权而做出反击,或柔或刚。
过去8年,小布什因为太刚,令美国事倍功半,且在国际社会失分不少;而奥巴马上台,化刚为柔,固然有其阵营的理想,但对于国会山庄廊道上的美国利益,又何尝不是明智之选?反恐战争[10]变成文明对话[11],苟能换来伊朗归顺、欧盟击节,进而抑制俄罗斯,巩固里海;里海既得,加上对中东油气的控制,若能进一步渗透非洲,则为打压中国,必将大添筹码。当然,欲巩固里海,必先解决高加索与阿富汗;黑人总统决意增兵后者[12],即为明着;至其暗着,则继续利用高加索地区的民族主义与反俄情结,时或拉拢伊斯兰圣战组织进行渗透,就算不能建立亲美政权,至少可以牵制俄军,使莫斯科后院失火,无力经略中亚[13]。
准此,更车易辙、多边对话,料将成为奥巴马政府力图建立的姿态;在美国内外人心思变之际,即使对话效果不彰,姿态本身已可为总统以至美国赢得美誉。然而,维持霸权、经略中亚,始终是美国利益的核心,并将为奥巴马政府所遵从。奥巴马的全球战略固然包括中、俄、日、欧、非;而在金融风暴下,如何与诸国诸地共商解决之道,必为年来头等大事[14]。唯全球战略终以长远计;由是以观,则美国霸权终以掌控能源为最后担保。
当前形势
美元
2009年,美国经济持续恶化。1月份失业率攀升至7.6%[15];企业方面,美国有超过7千亿企业债务今年到期[16],标准普尔预料,年底美国企业债务违约率将高达13.9%[17]。不景气、减薪、失业导致消费下滑,企业纷纷见红。既不能偿债,银行又因坏账增加和资产贬值而大幅减少向企业再贷款,企业遂雪上加霜。一旦违约,却将令持有大量信用违约掉期(CDS)之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蒙受巨大损失。据国际清算银行(BIS)2008年6月估计,全球CDS 总值高达57万亿美元[18];而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署(OCC)2008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美国金融机构共持有CDS约16.1万亿[19]。次级危机以来,金融风暴已陆续波及实体经济,从多家英美制造商和零售商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可见;而CDS之杠杆效应,加上场外(OTC)交易增加交易对手风险,企业违约飙升料将成为第二波金融风暴之导火线,爆发时间估计为2009年下半年。
联邦政府多方救市,令联邦赤字大幅增加。至今美国国债已攀升至10.7万亿[20],占国内生产总值(GDP)60.8%[21] 。财政部大举发债[22],市场供过于求,加上中日两国本身经济下滑,难以大幅增持美债,收益率势将上升。执笔之际,10年期债券收益率已几突破3%;长期贷款成本上涨,将进一步打击房市。而利率上升,又将导致持有大量利率掉期之金融机构面对亏损;据上述OCC报告,美国金融机构共持有利率掉期约137万亿,远超CDS的规模[23]。联储局买债,除了要为财政部保底以外,更要防止利率攀升引发第三波金融风暴[24]。
金融风暴令一个庞氏游戏(房贷)终结,却令另一个庞氏游戏(国债)更堪忧虑。过去,低利率政策鼓励国民超前消费,导致泡沫连生[25];长远而言,三大福利开支[26]将令联邦债务拾级而上,终至不胜负荷[27]。准此两项,当今美国与若干新兴市场(如泰国)陷入货币危机前相似;而美国所赖以免灾者,仅全球对美元之需求而已。需求有实质因素支撑,则价值得以维持;否则与庞氏游戏无异。
实质因素有二:资产回报与支付需求。金融风暴前,国际投资者视美元资产相对稳健,中长期而言,美国苟能维持创新科技所带动之经济增长,加上人口老化问题远不如欧盟、日本、中国严重,则资产回报料可维持一定水平,吸引国际游资[28]。至于支付需求,则在乎国际贸易相当部分仍以美元清算;其中尤以能源、粮食、工业原料等战略商品为重。金融风暴以来,地区贸易以非美元清算之呼声日高;虽然短期内不会动摇美元之储备货币地位,然而一旦国债泡沫爆破,或因投资者避险需求下降而导致美元再次持续贬值,则地区贸易势将加快摆脱美元清算;由是以观,战略商品以美元计价,将成为美国日益赖以维持支付需求之手段。
货币战略固为美国全球战略之一环。然而,除非美国孤注一掷,重复1973年油价4倍飙升之故事[29],否则以长远计,必须解决经济失衡(双赤)所带来之货币危机。奥巴马上台,锐意更车易辙,势必约束政府、私人两部门之过度消费:一、改革三大福利制度、令开支回归合理水平;二、促使中国改变发展模式、以逐步减低对华贸易赤字。前者政治阻力极大,后者并非美国意愿所能决定。唯金融风暴下,美国缩减开支的空间很小,短期内几不可能,亦不合宜。况且,逐步约束过度消费总比硬着陆(如美元剧贬)为妙。但无论如何,对内打破联邦财政困局、对外重建美元强势地位,符合美国利益,当属奥巴马之中期大计。
里海
美元地位与美国霸权相辅相成,固非市场天择;而维持美国霸权,又不能单靠货币一途。奥巴马履新翌日,即分别委任参议院米切尔(George Mitchell)和前驻联合国大使霍尔布鲁克(Richard Holbrooke) 为中东特使和阿富汗—巴基斯坦(阿巴)特使,持节斡旋。日前,副总统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外交演说,强调奥巴马政府愿与伊朗就核武问题展开对话[30]。其实,奥巴马的一连串举动,皆指向西起地中海、东抵阿拉伯海、南及红海、北接里海此一兵家必争之菱形区域,而波斯湾介乎其中。欲使霸权得以维持,美国必须掌控此地。
中东中亚拥有丰富油气资源,自不待言。但各国对中东中亚油气之依赖程度差异很大。以原油为例,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数据显示[31],美国原油进口国别分布如(表1):
从2001年至2007年,美国对海湾国家的原油依赖程度已由3成下降到2成,差额则由进口非洲原油所填补。此外,一直有超过4成之原油来自周边三国:加拿大、委内瑞拉、墨西哥。与此相比,2000年,中国从海湾国家和非洲国家进口原油分别已高达54% 和24%[32];而国际能源署(IEA)估计,2006年中国之中东原油进口约58%,到2015年势将升至70%[33]。由此可以总结三点:
一、对中东原油之依赖,美国远低于中国,而且差距日大;二、美国有接近一半原油来自周边三国,运输路线容易保卫,而中国则相反,有超过一半、且越来越多之原油需要通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方抵国门;三、美国对非洲之能源依赖急速增长,此将深深影响美国之全球战略[34]。
美国既对海湾原油依赖程度不高,为何如此重视海湾的控制权?无他,控制海湾,即可控制依赖海湾能源的国家,比如中国。2007年1月国际能源署总干事芒迪(Claude Mandil)指出[35],以2004年计,全球石油出产之3成必需通过苏伊士运河(Suez)、曼德海峡(Bab el-Mandab)或霍尔木兹海峡(Hormuz);到2030年料将高达37.4%(表2)。
控制海湾,固为美国二战以来奉行不悖之国策。面对中国之崛兴、俄国之南伺、欧盟之整扩,美国更急于北望,以巩固东起阿富汗、西际高加索之里海腹地:如此一来,也许中东中亚之油气资源将尽入美国囊中;即便未能全面宰制,只要垄断了区内油气管道航道,则任何国家将难以与美国抗衡[36]。美国的里海战略,《能源博弈大战》作者韩立华总括为四点:
一是促使外高加索—里海地区国家脱离俄罗斯,并依靠美国实现独立;二是扩大美能源供应基地,实现其能源来源多元化,并最大限度地控制这些能源来源基地;三是保证里海地区国家在脱离俄罗斯的情况下实现一体化;四是支持美国石油公司在该地区进行能源开发;对伊朗施加压力,以改变其现行政策[37]。
控制里海,除可制衡中俄,同时亦控制了欧盟未来的一大能源命脉。须知欧盟油气供应,主要来自俄罗斯、挪威、中东和非洲。欧洲委员会2006年数据显示:[38]
欧盟27国能源总消耗占比:石油(37%)、天然气(24%);
原油进口:俄罗斯(33%)、挪威(16%)、OPEC(38%)、哈萨克斯坦(5%);
天然气进口:俄罗斯(42%)、挪威(24%)、阿尔及利亚(18%)、尼日利亚(5%)。
俄罗斯垄断油气供应,欧盟早已深受其苦;未来20年,对俄依赖更将日益严重。故此,欧盟力求铺设一条天然气管道(Nabucco),不取道俄国,直接将天然气从里海经高加索、土耳其、巴尔干输送至欧洲诸国。然则,自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美国成功瓦解大塞尔维亚以后,巴尔干俨然成为美国之新保护地,堪称伊拉克之前科。欧盟若要摆脱俄罗斯之威迫,则必须接受美国之牵制。美国使能进一步掌控里海,则欧盟纵然整扩(毅然超越一切宗教与民族之成见,悦纳土耳其),势亦难成大器。美国遂得维持战后之北大西洋格局,全力对付中俄。
伊朗、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富汗、巴基斯坦
里海战略之一大障碍,乃伊朗核问题[39]。奥巴马政府绝不能容忍里海与印度洋之间再冒出一个核子国(印巴两国之核威胁已够麻烦),成为区内小霸王。美伊两国皆欲消灭阿富汗境内之激进伊斯兰圣战分子:塔利班治下,阿富汗毒品产量激增[40],不但美国相当头痛,伊朗亦深受其苦。然而,伊朗一直以精神兼武器支援黎巴嫩真主党(Hezbollah)与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Hamas);以色列据此一直认为,即便两国方案,因不能确保犹太国之安全,终不能解决以巴纷争。美伊若就核问题谈判,则真主党、哈马斯、两国方案等都必须放上议程[41]。
其实,伊朗壮大,沙特阿拉伯亦不愿见:伊朗乃什叶派之大本营(89%);二次海湾战争后,伊拉克之什叶派崛起(65%),两地什叶互通消息,对逊尼大国沙特威胁不小。平衡之道,则美国与伊谈判,除要稳住以色列(尤其国会山庄上之以色列游说团[42]),更要安抚沙特,以免后者一不高兴,实行跟中国走得太近,令布什讨萨达姆功亏一篑[43]。
里海战略之另一条,乃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素为兵家必争之地;美国得之,可以东守印度、西制伊朗、北拒强俄,南握运油要道,而且伊朗将陷于两美保护国之间,益难成为小霸王。不过,从2004年至2008年,阿富汗全国简易引爆装置(IED)袭击即从307起飙升至3276起[44],情况几已失控;如今塔利班重新占领境内70%的地方,而且趋势凌厉[45]。奥巴马若果放弃阿富汗,事同宣布反恐战争全盘失败,而里海战略亦将崩溃。如今伊拉克局势有望渐稳,将注意力重投阿巴两地,实为关键[46]。
美国向俄罗斯释出善意,期望共同反恐,料属缓兵之计:前有南奥塞梯之失利,近有阿巴两地之动荡,复有伊朗之冥顽不灵,里海战略一时颓势难止。多边会谈不能忽略俄国,加上金融风暴下,国债待沽,激怒俄国只会令中俄走近;此时此刻,锋芒还需少敛[47]。
历史镜鉴
大国经略,鉴古、辨今、卜来。美国之长远利益,在乎维持全球霸权;维持霸权之手段可以变化、但千变万化,终为精英网络之利益服务。所以仁厚的花生农夫需要招大英旧魂;讲求共识的小石城律师需要殖民巴尔干;笑面演员以12元一桶的石油冲穷了莫斯科;南部牛仔或许亦想以120元一桶的石油榨穷北京?有评者断言:这是一个后美国的世界[48]。
黑人总统的魅力,加上聆听、对话、绿色革命、减债灭贫等等理想,纵使世界不一定“后美国”,但至少“后布什”:似乎明天会更好[49]。这种“好人VS坏人”的观点不一定错;但全球战略可以由坏人实现,亦可以由好人实现,更可以由好人坏人分工合作逐步实现。拉开历史的长镜,追踪帝国的旧痕:当夕阳落到米字旗上,旧权新贵催生了美英特殊关系,使帝国得以延续,使精英得以延续。假如有一天美国真要没落,三边委员会就会去北京招客[50],领头的没准就是基辛格。
可变者手段,不变者,利益。
注释:
--------------------------------------------------------------------------------
[1]见 Kennan (1947)。关于凯南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史家John Lukacs 有新书(2007)细述。
[2]见Brzezinski(1997)。布氏受地缘政治鼻祖Harold Mackinder所启发;事见页38。
[3] Jimmy Carter,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Jan 1980):
“[…] Let our position be absolutely clear: An attempt by any outside force to gain control of the Persian Gulf region will be regarded as an assault on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such an assault will be repelled by any means necessary, including military force.”
卡特主义视任何企图控制波斯湾的外国势力为对美挑衅;早于1903年,英国外长Lord Landsdowne即为大英帝国提出类似主张。
[4] George W. Bush,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ept 2002):
“[…]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will constantly strive to enlist the sup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e will not hesitate to act alone, if necessary, to exercise our right of self-defense by acting preemptively against such terrorists, to prevent them from doing harm against our people and our country […] To forestall or prevent such hostile acts by our adversaries, the United States will, if necessary, act preemptively in exercising our inherent right of self-defense.”
Preemptive strike不是什么新鲜事:17世纪初荷哲Hugo Grotius即主张,一国若受威胁,可先发制人攻击威胁国,理不违反自然法;论见De Iure Belli ac Pacis, Book II。
早于1992年,时任副国防部长的Paul Wolfowitz即为时任国防部长的Dick Cheney草拟一份密件,主张确立以美国单极为目标之全球战略,其中不排除先发制人、攻击潜在敌对势力。后密件为纽约时报所得。背景见Engdahl(1992,页251前后)。
[5]至于战争的经济代价,见Bilmes & Stiglitz (2008)。
[6]事见Schweizer(1994)和Norman(2008)。
[7]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1月28日决议,若情况需要,联储局将购入较长期的国库债券。截至2月8日,10年期债券收益率已攀升至2.99%;市场相信,联储局会于收益率升至3.5%前入市干预,以免长期债券收益率持续上升,拉高如房贷等长期借贷的利率。
[8]目下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世界贸易组织(WTO)。
[9]关于庞氏其人其事,见Zuckoff(2006)。
Engdahl(1992,页127-38)认为,有证据显示1973年美国为挽救金汇体系崩溃后势将大幅贬值的美元,策动若干石油输出国家(包括伊朗)大幅提高油价,并维持石油以美元计价,以制造对美元的需求;主事者即为时任国务卿之Henry Kissinger。
双赤(预算赤字、贸易赤字)压力下,美元会否崩溃,固为各方关注。悲观分析,可见Duncan(2006)。
[10]美国之反恐战,无论体制内外皆骂声如潮;Scheuer(2008)即其一。Scheuer长期供职于中情局,2004年辞任。
[11] 1月26日,奥巴马在白宫接受总部位于迪拜的阿拉伯语电视台(Al Arabiya)专访,为其上任后第一次电视专访;当中奥巴马强调美国需要聆听;见报道。2月7日,副总统拜登(Joe Biden)于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演说,表示美国愿意与伊朗对话,并期望与俄罗斯加强反恐合作;见报道。其中, 拜登明确反对布什主义(先发制人攻击)与Samuel Huntington之文明冲突论:
“[…] Our Founders understood then, and the United States believes now, that the example of our power must be matched by the power of our example. And that is why our administration rejects a false choice between our safety and our ideals. […W]e’ll strive to act preventively, not preemptively, to avoid whenever possible, or wherever possible the choice of last resort between the risks of war and the dangers of inaction. […]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believe, our administration does not believe, in a clash of civilizations; there is nothing inevitable about that.”
[12]目前美国于阿富汗驻军37,000;见 Brookings(2009),页10.。奥巴马料将于2月稍后批准,对阿增兵7,000;见报道。
[13]唯车游与塔利班沆瀣一气,美国借以制俄,或如当年扶植阿富汗圣战组织对付苏联一样,最终引火自焚。车游,见Bodansky (2007);塔利班,见Rashid(2001);扶植阿富汗圣战组织,见Johnson(2000,页xiii)。Johnson引Gates(1996)自传,以及Brzezinski 1998年《Le Nouvel Observateur》之专访 ,力证美国扶植阿富汗圣战组织,并非于苏联入侵之后,乃于入侵之前6个月,以为挑衅。Gates为当今美国国防部长。
[14]美国国务卿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将于2月16至22日先后访问日本、印尼、南韩、中国。而4月2日20国集团伦敦峰会,与会国将讨论抗击金融风暴、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等。
[15]当中白人6.9%、黑人12.6%、拉美裔9.7%;见劳工部数据。
[16]见《纽约时报》1月19日报道。
[17]而穆迪估计,全球企业债务违约率到今年8月将高达6.3%,年底更可能高达10%;俱见此摘要。
[18]见BIS报告。
[19]见OCC报告。
[20]见财政部数据。国债中40.8%为公众持有;其余则为如社保信托基金(Social Security Trust Fund)等政府机构所有。
[21]占比虽高,却低于众多工业化国家比率:日本(170.4%)、 意大利(103.7%)、 新加坡(92.6%)、 比利时(80.8%)、 法国(64.4%)、 德国(62.6%)、 加拿大(62.3%)。而英国(47.2%)、 俄国(6.8%)、中国大陆(15.7%)则低于美国。见中情局(CIA)数据。
[22] 2008年底已重新每月发行3年期债券;今年2月,又重新每月发行7年期债券(1993年以来首次);而今年5月,财政部将决定,是否每月发行30年期长债。市场对财政部频密发债深表忧虑。
[23]见注18。
[24]联储局买债(见注7),诚属应急之计。有谓联储局印钞,一为增加流动性,二为承担不良资产,三为平抑国债收益率,俱将导致流动性泛滥,埋下高通胀之计时炸弹。然而,消费下跌、失业率攀升、信贷枯竭、消费者负债日益沉重:美国目前面对之挑战,乃债务—通缩之恶性循环。在失业率料将突破8%,而能源、粮食价格维持低位之际,美国并无通胀压力。
[25]当然,利率得以走低,又与中美贸易、中国增长模式有关,姑此不赘。
[26]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医疗保险(Medicare)、补助医疗保险(Medicaid)。
[27]见美国审计局(GAO)2008年政府财政报告指略。
[28]见 Cooper(2008)。Cooper 对全球不平衡得以维持,相对乐观。同期,Feldstein(2008)则对美国储蓄率持续偏低、有碍调整全球不平等,深表忧虑。两文可以并读。
[29]见注9 。
[30]见注10。
[31]见EIA美国原油进口国别数据。比例为笔者自行计算。
[32]见韩立华(2008,页135)。
[33]见报道。
[34]美国之非洲战略,Council on Foreign Affairs (2006)有详细分析。至于非洲石油资源之争夺,则可见Ghazvinian(2007)。
[35]见资料。
[36]近代里海资源之争,见LeVine(2007)。
[37]见韩立华(2008)页63。在索罗斯基金(Soros Foundation)4.3千万美元支助下,2003年之玫瑰革命成功在格鲁吉亚(Georgia)扶植亲美政权;这自然是美国给予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Baku—Tbilisi—Ceyhan)输油管道之最佳保障。BTC取道格鲁吉亚,完全不经俄境;2006年成功启用后,里海石油自可源源不断的送到南土耳其出地中海,船运欧美。唯美国之里海战略近年屡遭重挫:首先,2008年8月,美国默许格鲁吉亚挥军南奥塞梯(South Ossetia),以图镇压当地分离运动。南奥亲俄,虽属格境,唯苏联解体后一直未受格鲁吉亚统治,俨然独立。俄不理美国、北约之警告,出兵格鲁吉亚,大胜而归。此事令高加索以至中亚一眾亲美政权猛然发现,强俄之前,美国、北约实鞭长莫及;而俄军入南奥,亦令格鲁吉亚境内油气管道深受威胁。Friedman(2008)有精辟分析。
另外,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建立亲美政权。后美国于境内马纳斯(Manas)建立空军基地,属美空军中亚之唯一基地。2009年2月3日,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访俄,得1.5亿美元援助、1.8亿美元债务免除、20亿美元贷款,随即宣布关闭马纳斯空军基地,美国阿富汗部队之补给亦受影响。
[38]见欧洲委员会(2008)报告。
[39]伊朗核问题背景,见Howard(2004)。
[40]据布鲁金斯学会阿富汗指数,阿富汗之罂粟出产,9/11总计82,200英亩,占世界产量37%;2008年总计157,000英亩,占79%:其中超过10万英亩位于南部赫尔曼德(Helmand)。另外,鸦片产量9/11前占全球70%,2008年占93%:其中66%来自赫尔曼德。可见情况急速恶化。指数见Brookings(2009)。
[41]见Luers, Pickering & Walsh (2009)。
[42]见Mearsheimer & Walt (2007)。
[43]布什讨萨达姆,盖后者于90年代、当伊拉克仍受联合国制裁时,已暗与中、俄、法等国石油公司接触,承诺一旦联合国撤销制裁,彼等即可于伊投资,并以“产品分成协议”(production sharing agreement)方式获利。此事一旦成功,不但伊拉克将获得大量投资,且因石油出口递增而壮大,中、俄、法三国亦将分享石油利益;当中尤以中国将大幅增加可靠之石油供来源,为美国所不喜。事见Norman(2008)页124-29。
[44]见Brookings (2009)。
[45]见Dalrymple(2009)。
[46]如何处理巴基斯坦之联邦直属部落区(FATA),Abbas(2009)有所建言。
[47]此外,今年6月12日,伊朗总统大选;8月20日,阿富汗总统大选。两选当前,徒添变数。
[48]见Zakaria(2008)。Ryan(2008)有所评断。
[49]奥巴马所继承之布什政治遗产,Sanger(2009)有详尽分析。
[50] Trilateral Commission。领军的说不定就是Henry Kissinger。
参考书目
中文类:
韩立华。能源博弈大战: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最大挑战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英文类:
Abbas, Hassan. President Obama’s Policy Options in Pakistan’s Federally Admnistered Tribal Areas (FATA) (2009). Report by the Institute for Social Policy and Understanding. Available at: http://www.ispu.org/files/PDFs/fata_report.pdf (last visited on Feb 8, 2009).
Art, Robert J.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and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NY: Routledge, 2009).
Bilmes, Linda J., and Joseph E. Stiglitz. The Three Trillion Dollar War: The True Cost of the Iraq Conflict (New York, NY: W.W. Norton & Co., 2008).
Bodansky, Yossef. Chechen Jihad: Al Qaeda’s Training Ground and the Next Wave of Terror (New York, NY: Harper, 2007).
Brzezinski, Zbigniew. 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NV: Basic Books, 1997).
Brookings Institution. Afghanistan Index: Tracking Variables of Reconstruction & Security in Post-9/11 Afghanistan (Feb 2, 2009). Available at: http://www.brookings.edu/foreign-policy/~/media/Files/Programs/FP/afghanistan%20index/index.pdf (updated every Monday; last visited on Feb 8, 2009).
Cooper, Richard N. “Global Imbalances: Globalization, Dem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2(3): 93-112 (Summer 2008).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More Than Humanitarianism: A Strategic U.S. Approach toward Africa. Independent Task Force Report No. 56. (2006). Available at: http://www.cfr.org/content/publications/attachments/Africa_Task_Force_Web.pdf (last visited on Feb 8, 2009).
Dalrymple, William. “Pakistan in Peril.”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LVI (2): 39-42 (Feb. 12, 2009).
Duncan, Richard. The Dollar Crisis: Causes, Consequences, Cures.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2006).
Engdahl, William. A New Century of War: Anglo-American Oil Politics and the New World Order (Ann Arbor, MI: Pluto Press, 1992).
Feldstein, Martin. “Resolving the Global Imbalances: The Dollar and the U.S. Saving Rat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2(3): 113-125 (Summer 2008).
Friedman, George. “Georgia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LV (14): 24-26 (Aug. 27, 2008).
Gates, Robert M. From the Shadows: The Ultimate Insider’s Story of Five Presidents and How They Won the Cold War (New York, NV: Simon & Schuster, 1996).
------. “A Balanced Strategy.” Foreign Affairs 88 (1): 28-40 (Jan/Feb 2009).
Ghazvinian, John. Untapped: The Scramble for Africa’s Oil (New York, NY: Harvest, 2007).
Howard, Roger. Iran in Crisis? Nuclear Ambitions and the American Response (New York, NY: Zed Books, 2004).
Johnson, Chalmers. Blowback: The Costs and Consequences of American Empire (New York, NV: Henry Holt & Co., 2000).
Kennan, George. [X.] “The Sources of Soviet Conduct.” Foreign Affairs (July 1947). Available at: http://www.foreignaffairs.org/19470701faessay25403/x/the-sources-of-soviet-conduct.html (last visited on Feb 8, 2009).
Lukacs, John. George Kennan: A Study of Character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
LeVine, Steven. The Oil and the Glory: The Pursuit of Empire and Fortune on the Caspian Sea (New York, NY: Random House, 2007).
Luers, Bill, Tom Pickering, and Jim Walsh. “How to Deal with Iran.”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LVI (2): 45-48 (Feb. 12, 2009).
Mearsheimer, John J. and Stephen M. Walt. The Israel Lobby and U.S.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NY: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7).
Norman, James R. The Oil Card: Global Economic Warfare in the 21st Century (Walterville, OR: Trine Day, 2008).
Rashid, Ahmed. Taliban: Militant Islam, Oil & Fundamentalism in Central Asia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Ryan, Alan. “What Happened to the American Empire?”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LV (16): 59-62 (Oct. 23, 2008).
Sanger, David E. The Inheritance: The World Obama Confronts and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NY: Harmony Books, 2009).
Scheuer, Michael. Marching Toward Hell: America and Islam after Iraq (New York, NY: Free Press, 2008).
Schweizer, Peter. Victory: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s Secret Strategy That Hastene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New York, NY: The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994).
Zakaria, Fareed. The Post-American World (New York, NY: W.W. Norton & Co., 2008).
Zuckoff, Mitchell. Ponzi’s Scheme: The True Story of a Financial Legend (New York, NY: Random House, 2006).
邓羽腾,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硕士及金融工程硕士。2004年哈佛法学院毕业,并考获纽约州执业律师资格。现为哈佛经济系博士生,专业研究范围包括货币理论、国际金融及经济历史。
本文发表于《领导者》(双月刊)2009/2月号,总第26期。天益网受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