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世纪70年代以后,当世界上多数国家纷纷放弃金银复本位而采用金本位时,中国仍然是银铜复本位制度。与金银复本位两种本位货币之间有固定兑换比价不同,中国银铜复本位两种本位货币的兑换比价是浮动的,由此造成了对外是金银汇率,对内是银铜(钱)汇率的双重汇率。双重汇率导致了汇率贬值一倍时贸易却由顺差变为逆差,实际外债和赔款的增加加重了财政负担,制钱成本上升带来的物价上涨又加剧了中下层民众的贫困化。本文在郑友揆(1991)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货币理论的新进展和新的历史资料,分析1870年到1900年双重汇率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金银复本位为参照探讨中国银铜复本位制度的内在缺陷。
「关键词」复本位;双重汇率;经济
「作者简介」管汉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guanhh@pku.edu.cn (100871)。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070420369)的资助。
一、引言
中国货币制度演变的历史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差别,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货币制度沿着金银复本位到金本位,再到不兑现纸币本位的路径演变,中国则是从银铜复本位到银本位,再到纸币本位。从清初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货币制度是银铜复本位,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规定以银元为国币,此后进入银本位时期,一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放弃银本位,实行法币本位(彭凯翔,2006)。在这漫长的近3个世纪时间里,中国都以白银或者白银和铜钱作为主要货币,但由于本国白银产量低,主要依赖进口,经济周期很容易受世界贵金属产量和世界经济景气周期的影响,历史上多次发生货币危机。例如清代康熙年间由于实行海禁,外来白银流人减少导致了17世纪的货币危机(Glahn ,1996),此外还有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白银收购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起的货币危机(Friedman,1992;管汉晖,2007a ),这场危机使中国最终放弃了银本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从清初到20世纪初的银铜复本位制度是世界货币史上独特的体系,它对于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它在19世纪上半期造成的货币危机导致了长达40年的经济萧条,经济萧条引起社会危机,进而又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彭泽益,1961;林满红,1991,1993,1994),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太平盛世”由此而终结(Lin ,2006)。
本文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货币体制普遍从金银复本位转向金本位的大背景下考察银铜复本位对19世纪最后30年中国经济的影响。1870年后,从德国开始,主要西方国家纷纷放弃金银复本位,转而采用金本位,而中国仍然是银铜复本位货币制度,中国这种银铜复本位制度与西方金银复本位一个很大的不同是,金银复本位两种本位货币之间有固定的兑换比价,而中国银铜复本位两种本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价是浮动的,由此造成了对外是金银汇率,对内是银铜(钱)
汇率的双重汇率体系。双重汇率导致了对外汇率贬值时贸易却由顺差变为逆差,汇率贬值导致实际外债和赔款负担增加,恶化了财政收支,制钱成本上升带来的物价上涨还加剧了中下层民众的贫困化。由此可见,双重汇率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损害了占人口大多数的底层民众的利益。
双重汇率导致的汇率贬值时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这一贸易史上的奇特现象曾使上个世纪研究中国问题的西方学者如Remer (1926)等深感困惑,前辈经济史学家郑友揆在20世纪80年代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初步解释。本文在郑友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货币理论的新进展和新的史料,分析双重汇率对1870年至1900年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以西方国家历史上广泛实行的金银复本位为参照,对银铜复本位这一中国独特的货币制度进行评价。本文以下的内容这样安排,第二节研究银铜复本位怎样导致双重汇率,以及双重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第三节探讨双重汇率对贸易的影响;第四节研究双重汇率对财政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第五节结合复本位货币理论,探讨中国银铜复本位货币制度的内在缺陷;第六节是本文的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性评论。
六、结语
本文研究1870年至1900年间中国独特的银铜复本位货币制度造成的双重汇率对当时经济的影响,由此可以增强我们对这一货币制度的理解。本文的结论主要如下:
第一,1870年后,西方国家普遍放弃金银复本位而采取金本位,中国仍然延续了清代以来的银铜复本位制度。与金银复本位两种货币有固定的兑换比价不同,中国这种货币制度两种本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价是浮动的,由此造成了对外是金银汇率,对内是银铜汇率的双重汇率体系。双重汇率导致对外汇率贬值一倍时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汇率贬值还造成中国的实际外债和赔款负担增加,以铜钱衡量的物价上涨加重了广大中下层人民的贫困化。
第二,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是对外的金银汇率又影响了对内的银铜汇率。由于中国铸造铜钱的原料铜和锌主要来自国外,白银相对于黄金的贬值使得进口铜锌价格上升,由此造成白银相对于铜钱升值和以铜钱衡量的物价水平上升,进而使进口价格低于中国内地物价,出口价格高于中国内地物价。
第三,货币理论的研究表明,复本位必须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物价稳定,西方金银复本位制度运行好的时期这些条件基本能得到满足。中国的银铜复本位制度由于没有真正的铸造比价,同时充当货币的两种金属供给弹性相差很大,因此理论上很难良好运行。
从清初到1935年的三个多世纪,中国币制由银铜复本位演变到以白银为基础的多元本位⑿,1935年法币改革后才发展为纸币本位。中国货币制度在很长一段时期非常混乱,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政府不能够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调节货币的供应量,经济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波动发生后又无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另一方面,在银铜复本位时期,由于银和铜的供给难以同步,政府无法维持两种货币比值的稳定,增大了交易成本。由此可见,货币制度的落后是中国历史上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