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瑜:“万岁”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008 次 更新时间:2009-03-09 10:14

进入专题: 万岁  

王春瑜  

万物有生必有死;死与生一样,不过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据说,神仙不死,是个例外;但有两句古诗说:“神仙不死成何事,泣向西风感慨多”,可见所谓神仙也者,最后也还是免不了双眼上翻,两脚一蹬的。神仙既如此,人又何庸言?清人赵翼有两句诗,说得很直白:“古有长生今亦鬼,天如可上地无人。”(1)显然,人不可能长生不老,那么,稽诸史册,那些身体特别健康的人海中的骄子,其长寿的长度,到底多少呢?说法下一。什么“彭祖寿八百”之类,原属无稽之谈,不值一哂。明人谢肇浙谓:“人寿不过百岁,数之终也,故过百二十不死,谓之失归之妖,然汉窦公,年一百八十,晋赵逸,二百岁,元魏罗结。一百七岁,总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阳李元爽,年百三十六岁。钟离人顾思远,年一百十二岁,食兼于人,头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岁,不复食谷,惟饮曾孙妇乳,荆州上津县人张元始,一百一十六岁,膂力过人,进食不异。范明友鲜卑奴,二百五十岁。……此皆正史所载”(2)据报载,今日之北欧,有活到二百岁以上的老人;察今知古,谢肇浙的上述长寿统计材料,不能目为虚妄。但是,正如曹孟德所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活到二百多岁,应当就是人生长度的极限,岂能永远健康?谁能活到百岁,就称得上是稠人中的“怪”杰,颇有点稀奇了。

考中国历代帝王,活到一百岁的,不但一个也没有,就是九十岁,也成了从来没有能够跨越的铁门槛。清代乾隆皇帝弘历,一生好自大,但看来他唯一足以自鸣得意的资本,是在历代帝王的年寿中,独占鲨头,但也不过活了区区89岁。可笑的是,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没有一个皇帝不想活一万岁,兴师动众,求长生不死之药的秦始皇,更是其中的头号名人;从汉武帝起,“万岁”不但是皇帝的代名词,而且成了专利品;在“万岁”一词上,浸透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汁液,成了封建肌体上人们不敢窥视的奇葩,其神秘、虚幻的程度,不亚于诚惶诚恐地仰视七重天上的玫瑰。

这真是“斯亦奇矣”!但是,封建帝王,尽管无不标榜“敬天法祖”,以古为则,而考“万岁”一词之源,这些帝王却未必是“法祖”,倒是去古远矣。

商代的甲骨文,因是刻在殷墟发掘出来的乌龟壳上,堪称信史。但现存箱满柜盈的大量甲骨文中,皆无“万岁”,亦无“万岁无疆”的记载。在西周中、晚期的金文中,每见“眉寿无疆”、“万年无疆”(与“万岁无疆”同义),并亦有“万岁”的记载。但是,它并不是专对天子的赞颂,而是一种行文款式,不妨称之为“金八股”,铸鼎者皆可用。诸如“眉寿周邦,是保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保永享”,“艺公作万寿尊鼎,子孙孙永宝用之”,“唯黄孙子系君叔单自作鼎,其万年无疆,子孙永保富”。(3)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显然,这里的“万年无疆”云云,不过是子孙常保,永远私有之意。这一信息,我们从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也不难窥知。固然《大雅.江汉》中有“天子万寿”语,表示了人们对天子“万寿”的祝福。但是,更广泛的意义,则不是这样。《幽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小雅.南有嘉鱼.崇丘>>:“南山有台,北山有叶。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七月>>中的“万寿无疆”,是描写年终时人们在村社的公堂中,举行欢庆的仪式后,举杯痛饮,发出兴高采烈的欢呼。至于后二首,无非是见兴比赋。所谓君子,朱熹谓:“指宾客也。”(4)若然,这里的“万寿无期”、“万寿无疆”,都是诗人对宾客的祝福语,很可能是当时人们口头上的家常便饭。宋人高承说:“万岁,考古逮周,未有此礼。”(5)这种看法,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从战国到汉武帝之前,“万岁”的字眼尽管也常常在帝王和臣民的口中出现,但其用意,可分为两类,大体上仍与古法相同。其一,是说死期。如:楚王游云梦,仰天而笑曰:“寡人万岁千秋后,谁与乐此矣?”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大王万岁千秋后,臣愿以身抵黄泉驱蝼蚁。”(6)刘邦定都关中后,曾说:“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7)“戚姬子如意为赵王,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8)又,“万岁之期,近慎朝暮。”(9)颜师古注谓:“万岁之期,谓死也。”这就清楚地表明,不管是楚王的仰天大笑说“万岁千秋”也好,还是安陵君拍马有术所说的“大王万岁千秋后”也好,以及刘邦在深情眷恋故乡和为小儿子赵王忧心忡忡不同场合所说的“万岁后”,都是表明死后。这跟普通人称死,只能说卒、逝、谢世、蚤世、不讳、不禄、陨命、捐馆舍、弃堂帐、启手足之类比较起来,虽然显得有点特别,但与后来被神圣化了的“万岁”词意,毕竟还是大相径庭的。其二,是表示欢呼,与俄语中的“乌拉”颇相近。请看事实:蔺相如手捧稀世珍宝和氏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10)孟尝君的门客冯欢焚券契的故事,是脍炙人口的。史载:冯欢至薛后,“使吏招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因烧其券,民称万岁。”(11)田单为了麻痹燕军,“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12)纪信为陷入项羽大军重重包围中的刘邦定计,跑到楚军中撒谎说:“‘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13)陆贾遵刘邦之命著成<<新语>>,“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14)汉九年,未央宫建成,刘邦“大朝伫候,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扈,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置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15)--凡此皆充分表明,从战国到汉初,人们虽常呼“万岁”,却并非专对帝王而呼;但有开心事,即作此欢呼,亦不过如此而已!

至汉武帝时,随着儒家的被皇帝定于一尊,“万岁”也被儒家定于皇帝一人;从此,它成了最高封建统治者的代名词。稽诸史籍,这是汉武帝精心炮制的弥天大谎的产物。史载:元封元年“春正月,行幸缑氏。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16)看吧,汉武帝登上了嵩山之巅,吏卒都听到了向他三次大呼“万岁”的声音。谁呼的?荀悦注曰:“万岁,山神之称也。”原来,是神灵在向汉武帝高呼“万岁”,以致敬礼;而且,汉武帝向神灵致意还礼,无不答应,也就是所谓“登礼罔不答”。真是活龙活现!汉武帝为了进一步神化君权以强化封建专制而编造的“咸闻呼万岁者三”的神话,成了后世臣民给皇帝拜恩庆贺时三呼“万岁”--并雅称“山呼”的不典之典。十五年后,也就是太始三年三月,汉武帝在撒谎的道路上又高升一步,声称“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17)这一回,说得更神了:山东的芝罘山,整座山都喊他“万岁“。这样以来,就势必构成这条逻辑:神灵、石头都喊皇帝“万岁”,臣民百姓既比神灵要矮一头,又比无知的石头毕竟要高一头,不向皇帝高喊“万岁”,显然是不行的。于是,从此以降,封建帝王的宝座前,“万岁”之声不绝于耳。不言自明,从此“万岁”这个甜腻的字眼,也就只配皇帝一人独享,如果他人用之,就是僭越、谋逆、大不敬。聊举一例:史载后汉大将军窦宪,“威震天下,......会帝西祠园陵,召宪与车驾会长安。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望拜之,伏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谄,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渐而止。”(17)看来,这位尚书的脑壳里恐怕浆糊不少,而韩棱的头脑还是清醒的;如果窦宪真的对“万岁”一词甘之若饴,即使侥幸脑袋仍按在按在自己的肩膀上,也非要吃尽苦头不可的。

汉武帝后,封建统治者在“万岁”上玩的花样,真是五花八门:皇帝自封自己的生日为“万寿节”,皇帝的老婆、儿子、闺女之流,降一等如法炮制,美其名日“千寿节”,每逢此节,闹得沸沸汤扬,穷奢极侈。尤其两个女统治者,更是别出心裁。一个是武则天。她像翻帐本那样随便地多次改元,以“天册万岁”自居。在公元六九六丰的一年中,年号迭更,一日“万岁通天”,一日“万岁登封”。在年号上冠以“万岁”二字,真是一大发明。另一个是秽名昭著的慈禧太后。她的尊号已经是长长一大串,有个马屁精竟上奏本,建议把“万寿无疆”四个大字也摆进去。这实在也是前无古人。如果“老佛爷”地下有知,大概还在据此为傲吧?还有一个封建统治者,虽是男人,但却曾被鲁讯讥刺为“半个女人”;此人就是人所不齿的明朝太监魏忠贤。他大权独揽,虐焰薰天,在全国遍建生祠,要人称他为九千岁。仅从蓟州的生祠来看,魏忠贤的“金像用冕旒,凡疏词一如颂圣,称以尧天舜德,至圣至神。而阁臣辄以骄语褒答。运泰迎忠贤像,五拜、三稽首,……诣像前祝称:某事赖九千岁扶植。”(19)九千岁比万岁,虽然少了一千岁,但也算得上准“万岁”了。这不禁使人想起鲁迅的名言:“愈是元聊赖,没出息的脚色,愈想长寿,想不朽”,(20)而实际上,无论是慈禧太后还是魏忠贤,借用鲁讯的话来说,“还不如一个屁的臭得长久”!(21)

“万岁”既与最高封建统治者划上等号,老百姓必须在顶礼膜拜时呼喊,否则当然就是大不敬。但是在包括唐律、明律、清律那样严密的封建法典中,并没有把皇帝即“万岁”、臣民必须“山呼万岁”、以及不呼“万岁”、怀疑或反对“万岁”。即以大不敬罪论处的条文。而在实际上,皇帝即“万岁”,人们必须无限尊崇、呼喊,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却成了天经地义的准则。这就是不成文法;而无数事实证明,不成文法比成文法更厉害百倍。当时的老百姓也并非没有轧出此中的苗头;在民间戏文中,动辄一开口就是“尊我主,万岁爷......”,甚至供上一块“当今皇上万岁万万岁”的牌位,(22)以表示自己对皇帝的耿耿忠心,就是明证。

但是,正如清人张符骧在诗中所说的那样,“未必愚民真供佛,官家面上费庄严。”(23)因此也还有例外的情形。据清人赵翼考证,古代作为庆贺时欢呼的“万岁”词义,“民间口语相沿未改,故唐末犹有以为庆贺者,久之遂莫敢用也。”(24)就国势积弱的北宋来说,史载“澧州除夜,家家爆竹,每发声,即市人群儿环呼曰大熟,如是达旦,......广南则呼万岁。”(25)“广南......呼舅为官,姑为家,……女婿作驸马,皆中州所不敢言。而岁除爆竹,军民环聚,大呼万岁,尤可骇者。”(26)其实,有何“可骇”?在广南那样远离封建统治中心的穷乡僻壤间,在人们的心目中,“万岁爷”是“天高皇帝远”,未见得那么神圣、可亲或可怕。因此,且不妨与皇帝来个平起平坐,把自己的女婿也称作驸马;至于这些驸马是否也可称自己的岳父大人为“万岁”?史缺有间,不得而知。事实上,在后周、隋、唐时的民间,老百姓的名字,仍偶有称李万岁、史万岁、刁万岁(27)的;推其意,可能类似近代人给小孩取名长庚之类,意在祝福其长命百岁。至于在除夕之夜,爆竹声中,人们欢乐非凡,“大呼万岁”,更无足骇;这不过是先秦时期古俗的残存而已。孔夫子谓“礼失求诸野”,信然。

注:

(1)<<瓯北诗钞>>,七言律五。

(2)<<五杂组>>卷五。

(3)<<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三、四。

(4)<<诗集传>>卷八。

(5)<<事物纪原>>卷二。

(6)<<战国策.楚策>>。

(7)<<史记.高祖本纪>>。

(8)<<汉书.张苍传>>。

(9)<<汉书.翟方进传>>。

(10)<<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1)<<战国策.齐策>>。

(12)<<史记.田单列传>>。

(13)<<史记.项羽本纪>>。

(14)<<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5)<<史记.高祖本纪>>。

(16)<<汉书.武帝纪>>。

(17)同上。

(18)<<后汉书.韩棱传>>。

(19)<<廿二史扎记>>卷三十五。

(20)<<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

(21)<<南腔北调集.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

(22)直到1941年,江苏东台县的海边农村里,有的人家还“供着一个木头牌位,上面刻着双龙抡珠,并有一行字:当今皇上万岁万万岁。”见陈允豪:<<征途纪实>>,第24页。元昌印书馆1952年版。

(23)<<自长吟>>卷十。

(24)<<陔余丛考>>卷二十一,“万岁”条。

(25)庄季裕:<<鸡肋编>>卷上。

(26)同上,卷下。

(27)同(26)。

    进入专题: 万岁  

本文责编:jiangxiangli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历史学学人与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53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