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庙会,从来不缺人气,一年比一年人多,玩意都成了机制的,小吃都成了大锅的,照样人山人海。有人就有钱,光门票的收入,主办单位就赚了个满盆满罐,遑论摊位收入。可是,钱没人嫌少,多了还想多,这不,为了争人气,京城的各大庙会,争相请来了皇帝。有报道说,“ 今年京城的庙会花样翻新,天坛、地坛、北海等著名旅游景点纷纷上演祭天、祭地、祈福等“皇家大戏”,“皇帝”成了庙会的主角,呈现一道华丽的风景。”(2009年1月28日新华网)
这样的皇家大戏,十多年前,就在地坛庙会上见识过一回,当时那皇帝寒酸得可怜,没什么可看的,不过,今年的皇帝祭地仪式,可是今非昔比,文武百官,侍卫仪仗浩浩荡荡,皇帝也高大气派,衣衮华丽,整个祭地仪式像模像样,三跪九叩,煞有介事。
年节的庙会,是老百姓扎堆找乐的场合,把个皇帝弄出来,排上阵势,三跪九叩地给大伙演一场,倒也没什么。只是我有两个地方不太明白,一是干嘛出山的皇帝,都是清朝的打扮,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王朝,难道只有满清王朝的皇帝才配出来祭天祭地吗?二是庙会上演戏,无论曲艺还是杂耍,戏都是一样的,无论扮演村姑还是小丑,大家都是平等的,每台戏都有自己的主角,各戏之间,除了演技高下,没有谁非高人一等的道理,怎么单单皇帝成了主角?
所以,庙会里的皇帝,不仅仅是一个戏里的角色,一个好玩能吸引观众眼球的角色,明显还有其它的意蕴。当然,我们不能说,庙会的主办者,有太多的帝王意识,有意抬出传统时代的僵尸,为帝王招魂。他们的所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顺应“民意”,争取更多的游客,让庙会更有人气。与其是为了帝王招魂,不如说是为了自家的钱袋。
但是,地坛庙会上的皇帝,早就现身了,但为什么只有近年以来,才变得风光鲜亮,而且招引得其它的庙会,也跟风效法?说白了,这是因为近年来的皇帝,已经全面吃香了,在传统儒学复兴的大潮中,甚至早在孔子的教导再次走红之前,皇帝已经悄然占了先。当然,最走红的,还是离我们最近的满清皇帝,铺天盖地的满人皇帝戏,充斥了电视屏幕,以致于人们只要想到皇帝,就是红顶兽毛大帽子的满人皇帝形象,一说到公主,就是满人的格格,太监,也只能想到李莲英的尊容。显然,满清王朝盛期那国力强盛,万马齐喑的场景,的确很是打动我们某些大人物的心。
传统复兴,在中国首先是帝王意识的复兴,是三跪九叩的皇家礼仪,是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跪和拜,也许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重演,但等级观念,权力意识,尊卑格局却不难复制。在原本就没有清理干净帝王意识的中国社会,即使是游戏和演戏,只要大家耳濡目染多了,政治文化归向传统,并非难事。事实上,这种现代社会最不应该的复归,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以致于人们做了奴才,都不自知,安之若素。
皇帝好玩吗?皇帝好玩,也不好玩,玩大了,观众就自觉地变成奴才了,听到上司的指示,也许下意识地会道声:“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