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平:“金融海啸”的起因和对策建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951 次 更新时间:2008-12-23 18:35

进入专题: 华尔街风暴  

胡德平 (进入专栏)  

中国吃了政治上一边倒的亏,不能在经济、货币上再吃一边倒的亏。要观测人民币升值、贬值的趋势,但也不应老在这个圈子内做文章

危及全球的“金融海啸”,缘于何因,起于何处,有从金融体系、金融工具、衍生产品创新等技术层面解释的,也有从全球货币体系、全球化角色与分工、美国国家全球布局等战略层面解释的。我个人认为最生动、最形象的解释还是美国股神巴菲特讲的一个寓言故事,寓言别开生面,让不熟悉经济学、金融问题的人,更易通晓明白。

一则寓言

巴菲特说,大海中有两个岛国。姑且称一个叫甲岛,一个叫乙岛,两岛的人口、气候、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和观念都完全一样。土地是他们唯一的资源、资产,食品是他们唯一的生活必需品,两岛都有自己的货币,每人每天都工作八小时,他们都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某一天,甲岛的人改变了他们生活、生产的传统观念,每天工作16小时。粮食有余就卖给乙岛。乙岛的人慢慢地靠着甲岛的粮食生活,乙岛居民只开出些纸片式的债券,就可以换取粮食,自己又不干活,何乐而不为?而甲岛居民竟然愿意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汗水,来换取这些债券纸片。

若干年后,甲岛要求乙岛用粮食赎回债券。但乙岛早就不种地了,乙岛的一些聪明人便想多印钞票来稀释债券价值,以此方式,赖掉大部分甲岛付出的劳动,或者回到从前八小时的劳动生活,但这些提案都未获乙岛全体居民同意,这些聪明人反被骂为卖国贼。针对乙岛的动向,甲岛纷纷把债券换为乙岛货币,再陆续购买乙岛土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最终甲岛获得了乙岛的全部土地,乙岛的居民要想继续生活下去,便要在甲岛新雇主的管理下工作,既要生产自己的口粮,还要延长劳动时间,支付土地租金。

巴菲特把甲岛叫勤俭岛,把乙岛叫浪费岛。巴菲特讲完这个故事,便把自己手中的部分美金转为非美元资产,并购买了我国深圳比亚迪电动汽车的股份。

寓言就是寓言,人们不必对号入座,中国是勤俭岛吗?中国现在还持有2万亿元的外币、美国债券,并没有去买地!美国人的生活尽管很像浪费岛,人们过着那种负债消费、赤字消费、逆差消费的生活,但仍有高技术的制造业、新兴产业。但寓言还有一种功效,它换个名字就是你,关键是弄清寓言故事中的深刻寓意。我认为这则寓言道出了这场金融海啸一个最本质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生产型经济体与负债消费型经济体、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一经打破平衡,就必然产生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想看到甲乙两岛最后落幕的那种结局。经济全球化要求建立一种国际经济贸易的新规则、新秩序,任何闭关自守的孤立主义固不可取,而自私自利的保护主义和重商主义更是危险。中国政府参加二十国金融峰会非常好、非常及时,中国搞好自己的经济发展,又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也完全正确,这才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大国态度。

四点建议

一、这次金融危机更加提示了实体经济的价值。只有资金转化为资本,资本投入了实业,实业产出的利润、剩余价值,才是社会真正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资产可以证券化,也可以有金融衍生工具,但想用资产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信贷违约掉期(CDS)、担保债务凭证(CDO)等方式赚钱、“生钱”,在一定时间可以,但这终究是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游戏,甚至是赌博,不是真正物质财富的增长。作为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还要立足实业,发展我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要为实业发挥更多、更好、更及时的服务作用,而且这些产业还都必须带上浓浓的绿色,中国的经济应从“红色火车头”改变成“绿色火车头”,为中国、为世界输出源源不断的绿色产品。

二、中美经济出现的问题,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美国经济是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的困难在于表面上的生产过剩,实际上是有效需求不足,进一步说,是消费不足。试想去年美国的GDP才13万亿美元,但以美国为主的金融衍生产品竟达到450万亿美元,美国几乎成了一个点石成金的国家,实业不断关闭,或者外包。金融早已脱离了实体经济,如野马脱缰,跌入深谷。我国则被人称为“世界工厂”,在国内市场上似乎供过于求,在国际市场我国也积累了惊人的外贸顺差。但真实情况却是国内消费不足,人民的购买力有限,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试想三十年来,我国GDP增长67 倍,但人均国民收入只增长12 倍,国家的公益性支出到位也很不理想,无论怎么说,这种比例都不能认为是协调的。生产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绝非一个简单的问题。目前政府作出了启动内需,鼓励消费,加大生态建设,支持民间企业继续经营、克服困难的积极性,精确预算基础建设投资的多种决策,非常正确,真诚希望这次宏观调控的种种措施,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平衡、就业机会的增加、加大公共事业财政支出,减少貌似生产过剩的弊端都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我国目前国力已大大增强,我国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问题上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困难只是前进中的困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已有三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也大大改观,更有活力了,更有生机了。中国人民币的面貌是否也要与时俱进,改换一下自己的容颜呢?对人民币的战略地位应有一些思考,中国吃了政治上一边倒的亏,也不能在经济、货币上再吃一边倒的亏。中国的消费者、企业家已对商品的价格很熟悉了,对企业的价格,由于股市的存在也开始有了一些了解,但就是对人民币的利息、汇率的定价机制很不熟悉。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中国人民作为储户也好、作为消费者也好,作为出国谋生者也好,都应了解人民币的定价及价格。人民币已为俄罗斯认可,可作为经贸往来结汇的货币,周边一些国家的人民也逐渐认可人民币,许多国家也发出了国际货币结构、体系应有所变化的呼声。中国应实事求是地用市场的方式确定人民币的价格,为人民币的战略地位和亚元的诞生做些超前研究,有欧元之父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参考,要观测人民币升值、贬值的趋势,但也不应老在这个圈子内做文章。

四、应该超前研究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外币强制结汇的办法。企业创汇之后,除自用部分外,不再由央行收购,应有专门场所进行外汇交易。个人需要外汇,企业需要外汇,财政部需要外汇,都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国家根据人民币和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比价,主动制定掌握汇率牌价,并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服务。支持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也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南亚国家一位官员提出是否可以把部分人民币存入对人民币有偏好的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银行,或变为人民币资产存入该国,以加强发展中国家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为经济全球化作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贡献。

在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中,一些经济学家呼吁要制止实业流出美国,这是一个反向思考。我国实体经济已有相当基础,切勿因我国金融损失不如美国那样大,就放慢改革创新的步伐,这也是一种反弹琵琶的思维。

2003年9月10日,我在美国华盛顿做过一次演讲,我说:“总以为我国的贸易应该多卖少买,顺差越多越好,最好是光卖不买。国家储备的硬通货越多越好,认为这是国家实力最重要的标志。经济全球化的实践逐步教育了我。以上的思想其实古已有之,这就是十六、十七世纪的重商主义。”现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又在给我们上课。

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发展中国家的变化,“金砖四国”的崛起。同时,我国人民不应忘记1956年11月12日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那篇宏大气魄的演讲。在演讲中,他预言了中国的2001年。他预言那时中国必是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然,我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但他要求中国人民“要谦虚”,“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的教导,则又有了全新的现实意义。如果忘记他的忠告,中国人民还将付出高昂代价。《南方周末》2008年12月3日

进入 胡德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华尔街风暴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58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