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论坛”系列讲座之二----季羡林在“北大论坛”上的发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976 次 更新时间:2015-01-19 19:44

进入专题: 北大论坛  

季羡林 (进入专栏)  


时间:11月2日上午

地点:百周年纪念讲堂


各位贵宾、同学们、老师们,我坐着发言是在享受特权,因为我超过90岁了,所以我安然享受这个特权。我在这里想讲两个问题:一是21世纪人类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二是文科和理科的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大家已经有各种看法,我在这里只谈我自己的看法。若干年来,在我们这个地球村里,自然界发生了一些很奇怪的现象,比如:气候变暖、淡水缺少、生态破坏、人口爆炸、动植物灭绝等等。这些问题里面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们人类的发展就会有问题。比如说水,我们大家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水还会成为一个问题,但是现在它却是这么突出的严峻的摆在我们大家面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到未来的世界大战不再是争油而是争水。

这些问题是怎么来的?我想引用两个人的话,一个是歌德,他说:大自然不会犯错误,出现问题的只有人类自己。另一个是恩格斯,他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之中,我们每一次的胜利,大自然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为什么大自然要对我们进行报复?中国和欧洲对自然的态度不同。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人是自然的朋友,用哲学上的术语来说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在中国哲学史上很重要,但是解释不一,我的理解是“天”就是自然、“人”就是人类,“合一”就是两者关系和谐。欧洲对待自然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他们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敌人,所以人类要征服自然。

近年来世界科学技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它给人类带来了福利。西方科学技术的确给我们带来了福利,但是也因此产生了很多问题:西方科技把自然当作奴隶,认为自然就应该被人类征服,认为自然就应该给我们带来高福利,但事实上,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不是统治者和奴隶的关系。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等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自然,没有自然人类就不可能活下去。所以自然是不可以被征服的。那么人类怎样处理和自然的关系?那就是合一。人类要和自然做朋友。人类要在了解自然的基础上,向自然索取。这是我自己的想法。

还有人口的问题,现在全世界已经有60亿人口了,如果达到120亿怎么办?不管是水的问题,还是人口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只要有一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我们的发展。我曾经在一个小会上狂论:只有东方文化才能拯救人类,因为东方文化是主张天人合一的,不是像西方文化那样主张征服自然的。我们中国过去也有想征服自然的想法,比如荀子,他说:“制天而胜之”,这就是要战胜自然,但是事实证明,制天必定为天所制。现在我们只有用东方的办法(不限于用中国的办法,因为在很多东方文化里都是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比如在印度文化里就有这种思想)。总之,自然和人类是统一的、一致的、不是敌对的。

现在我们讲第二个问题:理科和文科的关系。

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1917年蔡元培先生到北大的时候提出一个意见,这个意见在今天看来是很英名的。他说理科的学生必须要学一门文科的课。1917年我才6岁,我不知道当时到底是怎么做的。到了1930年我考北大和清华。北大的国文考题很奇怪:“何为科学方法?试分析并详论之。”我是文科高中毕业的,对理科很隔膜,所以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清华出的国文题是:“梦游清华”。我两个学校都考上了,当时还想出国。出国是想镀金,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出国就是想镀金,所以都要回国的,不像现在出了国就很少愿意回来了。当时学校里规定,理科生要选一门文科的课,文科生要选一门理科的课。要是实在有困难,可以用逻辑来代替。当时金岳霖、冯友兰都开了逻辑课。所以我们文科生基本上都选了逻辑课代替理科的课了。

蔡先生的想法是了不起的,我们做了,但是也许没有达到蔡先生所希望的那种程度。将来怎么办?文理科的关系怎么处理?刚才清华大学的胡校长提到要文理互补。这话讲得好,但我想是不是可以更进一步,就是要文理渗透。具体怎么渗透很难,我理科知识不如在座的,具体的也讲不出来,只能这么笼统的讲。《自然辩证法》这门课,讲的东西来自理科,但结论是文科的。这是不是也算一种文理的互相渗透?我想不出来应该具体如何处理文理渗透,这个问题留给你们大家了,现在距22世纪还有99年零2个月,大家有足够的时间考虑这个问题。

我看文章看到基因的问题,文章里说基因有好有坏,有善有恶。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中国哲学也讲善恶,孟子主张性善、荀子认为性恶。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争了几千年,我当时想人不能不善,人有一些和动物本能类似的东西,比如都求温饱、发展、传宗接代。动植物都有这种本能。北大有一种草,人走着走着就带上这种草,这就是草为了传宗接代。无论是中国的圣人还是外国的圣人都讲:本能不能过分发展,不能影响别人。自由是有限度的,比如你把北京大马路上的红绿灯都去掉,大家就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吗?我家里有一个亲戚,四代人都长得很漂亮,这是为什么?这是否就是好基因?请大家参考。

最近物理学家李政道,化学家吴光中来北京讲科学与艺术。他们在中央美术馆展览了一些东西,还出了一本书。我看了,但是不太懂。光明日报里有一篇书评,讲的就是物理学和艺术关系讨论的结果,我也看了,稍微懂了一点,但还是不太清楚。

现代科学越来越分化了,最早从哲学中分离出自然科学来,自然科学又进一步分化,分出物理、化学等等学科。到21世纪边缘学科还会增加,文科和理科是否真能互相渗透,我想创新就在这些边缘的、渗透的地方。

给我20分钟的时间,讲不完就自由下台,现在我讲完了,纯粹是一派胡言,请大家批评指正。

进入 季羡林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北大论坛  

本文责编:黎振宇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爱思想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206.html
文章来源:本站首发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