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把中国股市推进更深深渊,正把中国实体经济拖到悬崖崖边。
维系现代市场经济生机的,一是资金链、一是信心链。眼下,信心无疑非常重要,黄金一般珍贵。美国超高分贝的救市呼喊,已成功地让地球人颤栗、使全球股市崩盘,到处都是华尔街的难兄难弟。这是阳谋,还是阴谋,留待历史考证。但在虚拟经济强势的市道中,画虎可成真,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任何不负责任的恐吓后果都是可怕的。中国眼下的危机,便有中国金融界“画虎”英雄的巨大“功劳”——三、四个月前,那批天天喊“热钱”来啦、甚至杜撰出1.75万亿美元惊人数字吓坏新华社记者的金融学家们,便“功不可没”!正如笔者当时说的:“眼下中国股市、实体经济面临的危机,比没见影的‘热钱威胁’大得多!‘热钱威胁’论者坐而论道,最终,为防止金融风险、将导致经济疲软,为防止通货膨胀、将导致经济滞胀。”(《警惕“热钱威胁”论狙击中国股市》《中国经济时报》2008、07、07)。“热钱”论在关键时刻影响决策方向,导致企业资金链中断,是今日实体经济疲软的重要原因。
2、但今天,无论造成经济金融危机的“老虎”是真是假,在各国普丧信心、民众恐惧蔓延的情况下,单靠喊话是不能提震信心挽救经济的。“中国金融体系安全、实体经济无恙、全球危机中‘一枝独秀’”,西方这样喊,有它的动机,我们也这样跟着喊,无视中国股市的危险信号,却只能贻误宝贵的救市时机,摧毁国人信心!
股市是经济“晴雨表”,钢铁是“晴雨表”中敏感的“指针”。以鞍钢为例:1-9月每股收益1.14元;每股净资产 8.07元,而10月27日鞍钢A股股价跌到5.47元,H股更跌到2.89港元(折2.5元)!面对如此股价,人们目瞪口呆之余难免疑惑:如果不是中国经济出了大问题,鞍钢怎么会跌到这份上呢?这简直等于把优质的鞍钢白送人嘛!问题是如此“白送”的不止鞍钢一家,众多蓝筹公司股价,都已惨不忍睹。就像明明阴云密布,却要让人相信天晴日朗一样,面对如此的“晴雨表”,要让民众相信中国经济仍是健康的,可能吗?
3、眼下,“画虎”可成真,“画饼”却绝不能充饥。要真正提振国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政府必须毫不犹豫地立即救市,而且要拿出真金白银来;只有用“黄金”重塑“信心”,用资金链来强化信心链,救市才有效果,才能最终救经济。
需特别说明的是,我所主张的“救市”,不是救股市指数、更不是让A股走牛。目前的中国股市,是很难救的。这不仅是因为在国内外实体经济没走好、周边股市没转暖之前,A股无法一枝独秀,更因为中国股市在先天缺陷修复之前,它也无法走好。理由有二:其一,A股目前流通市值约4万亿,而待减持大小非却超过1.2万亿股。如此“压顶”的“泰山”不移走,股市怎能涨得动呢?其二,前不久,证监会作为“利好”出台的提高强制分红率到30%的规定,恰好产生了利空效果,它让新股民们懂得了上市公司做铁公鸡的原因。一个股民无权决定上市公司分红率的股市,是很难有投资价值的。当股民明白“市盈率”是骗人玩意之后,便会相信“远离股市、远离毒品”的警世名言了。如此令人恐惧的股市,哪能重返牛势呢?
4、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救市呢?我的回答是,只有通过救股市,才能救消费市场,才能有效恢复实体经济的资金链。因为中国消费市场亟待通过股市往回输血。深沪股市建立之初,我就指出它的最大弊端是功能偏废。2002年我又指出:“国股减持流通,是为了建立多元控股机制、促使上市国企改革、完善中国股市功能。任何偏离这一目的,把国股减持变成对股市财富的一种再分配,只能使中国股市陷入灭顶之灾、给社会带来剧烈震动。”(《还富于民,还是杀贫济富?》《南方周末》2002、12、12)。结果不幸被我言中。一年来,中国股市之所以“飞流直下四千点”,就因为股市中存在“五龙吸水”的财富再分配机制。“五龙”是:大小非、新股、增发、交易税红利税和佣金。它们一刻不停、一去不回地通过股市吸走股民手中的资金,改变了这些资金的性质。
据资料显示,2007年仅中间三条“龙”就吸走了1万亿元(新股、增发融资7800亿,印花税2005亿,红利税200亿)。若加上大小非减持,2006-2008三年间,“五龙吸水”抽走的资金总量超过2万亿元,1亿股民人均2万元。而这些钱,恰恰主要来自中国消费能量最大的群体——白领或中产阶级,他们构成中高消费市场的主体。在这一轮所谓牛市中,国内白领几乎全都变成股民或基民;写字间变炒股沙龙是公开的秘密。不同于西方投资养老的“白发”股民,他们没人想长期投资,当初只想发笔外财,满足其更高的消费需求。现在,当他们捂着自己干瘪的钱袋欲哭无泪时,只能打消了购新车、换新房的念头!
这是制约中国消费市场繁荣的关键因素。即便银行再降息(这当然对),也不能大幅激活中高档商品市场。因为留在银行的客户,要么是巨富,要么是低薪。富人等待投资机会,低薪要防病养老。他们的存款可能赶都赶不出银行。所以,如果不能让白领们钱袋鼓起来,那么,一切刺激内需的经济对策都难获立竿见影之效。
5、市场经济永恒的规律是平衡、再平衡。所有的危机,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新的平衡,包括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平衡。西方经济学不讲价值两重性,脱离使用价值追求交换价值增殖,往往使人产生财富幻觉。美国金融危机是这样爆发的,中国股市危机也是这样酿成的。股市并没有真正增殖的神奇功效。当“国家”与股民一起投机,把股市当成振兴国企的提款机,源源不断地把巨量消费资金转入国库、或变成资本时,便埋下了经济失衡的隐患。在“三驾马车”并行时,这种失衡影响可能滞后,但在出口急剧下滑,大量“外需”要转“内需”的今天,国内消费资金因股市抽血而枯竭的危机就凸现出来了。传统办法,增加投资刺激经济,所投资金要转成消费需求,不仅过程长,且很难激活车市、楼市。中国要尽快把消费对GDP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必须采取非常规措施。通过股市救市场,这是中国当下可采取的最直截了当、最有效的救市措施——因为我们毕竟不能学美国,给每人退税1万元。
6、基于这样认识的救市,便不是某机构拿出一点钱,去做做救市秀了,而是要无条件地、集中地向股市里投钱。这钱哪怕打了水漂,也要投;哪怕被套,也要投。投钱本身就是目的,能让巨额资金通过股市迅速流入消费市场,就是目的。这就是我与股评家们救市主张完全不同的“双救市”本质所在——它最终救的是商品市场。
剩下的问题是:谁来投钱,钱从何来?平准基金当然是好办法,但责任大、风险大、程序繁杂,恐怕不是说干就干成的。现在已启动的大股东增持,当然应支持。但大股东增持的股份,将来肯定高价减持,一增一减,股市还要失血。我的方案是:由上市公司出面,用公积金和未分利润回购并注销公司的股票。公积金转资本,合理合法,无程序政策障碍、无损股东权益且后果多赢。因为回购的股票被注销,自然使股市资金净增加。同时,回购股票注销,总股本缩股,每股净值及红利均增,股东权益均增,国有资产也实现增殖。此事只要决策层下大决心推动,上市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通过,就可实施。
具体办法是:股价大幅跌破净资产值的老公司和股价大幅跌破发行价的07年以来上市的新公司,皆动用50%左右的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回购本公司股票(含H股)。其它股价严重超跌的公司,也可参照这一比例进行回购。业绩良好上市公司缺少回购现金的,由财政贴息、银行发放2-3年期贷款。回购行动要持续进行,只有当股价回到合理价格(最少应10倍市盈率或接近发行价),或回购资金用完时,才自动终止。以鞍钢为例,股本72亿元,1/2公积金为156亿元,1/2未分配利润为83亿元,合计239亿元。目前流通A股 12.8亿、H股 10.8亿,10月27日的总市值97亿元,回购资金相当充裕。如果把中石化这样航空母舰考虑进去,蓝筹公司筹集6000亿回购资金没问题。如更多A股公司参与,可筹集1万亿以上资金。为确保救市资金不被“五龙”吸走,应出台非常政策,限定半年内暂停大小非减持、新股发行和扩股融资,并停收红利税。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正当合法,西方国家已有先例,反对是没道理的。
当然,6000亿或1万亿救市资金未必都能抛出,因为某些股票股价可能很快超出预期价格。即便全都抛出,股指上摸3000点后,还可能再下挫,也没有关系,因为救市目标已实现了:一是增强了股民信心:政府对经济有信心、救市有决心;二是增加了市场流动性:数千亿生产资金很快变成了消费资金。后一条更为重要。在这非常时期,从股市撤出的资金哪怕有2000亿元即时消费,也是雪中送炭,根据乘数效用也应拉动产生0.8-1万亿元的GDP。
7、综上所述,“公积金回购双救市”方案,无风险、低成本、见效快、各方共赢。它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积极财政政策,若能尽快实施,则中国股市大幸、股民大幸、企业大幸、国家大幸。眼下,已时不我待。某些乌鸦嘴的金融学家、经济学家乱开药方、延误良机、误国害民的悲剧不应续演了。
2008年10月26-28日于青岛
关于“公积金回购双救市”方案的简要说明
我的关于“公积金回购双救市”方案被网友严重质疑,认为不可操作。
反思原因,是要害地方没点明。现再简述如下:
双救市目的:救股市,树信心;救市场,送资金(股市在大小非解决前,无法救)。
双救市根据:
三年来,股市“五龙”:大小非、新股、增发、交易税红利税和佣金,吸走资金2万亿元,股民人均2万。这些钱,主要来自白领——车市、楼市中高消费市场的主体。
现在就是要让巨额资金通过股市回流市场,把生产资金变回消费资金,有效扩大内需。通过股市救市场,这最直截了当——如同美国给每人“派发”1千元一样。
双救市主体:
A、股价大幅跌破净资产值的老公司;
B、股价大幅“破发”的2年来新公司;
C、其它超跌公司。
双救市方法:
上述公司动用50%左右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回购本公司股票(含H股)。当股票回到合理价格(最少10倍市盈率或接近发行价),或回购资金用完时,才自动终止。回购股票注销,总股本缩股,股东权益均增,国有资产实现增殖。
资金来源:
凡业绩良好的A、B类公司缺现金的,由中央地方财政贴息、银行发放2-3年贷款。这就是说,名义上用公司资金,实际上是财政、银行支持。这避免企业增加负担。
配套措施:
回购期间,半年内“大小非、新股、增发”暂停,红利税免征。
救市资金总量:
测算,蓝筹公司可筹6000亿,更多公司参与,可筹万亿以上。
公司还贷:
属未分配利润的资金,原本就应回到市场。这部分资金财政贴息期应短。属于公积金部分资金,企业需长期贷款的,贴息期结束后,用缩股部分红利支付利息,绰绰有余。
国家财政负担:
当年约400亿贴息资金。
救股市效果:
指数可上摸3000点,部分股民解套。
救市场效果:
可望有2000亿消费资金即时启动,拉动产生0.8-1万亿元的GDP。
此方案,无风险、低成本、见效快、各方共赢。它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积极财政政策,若尽快实施,中国股市、股民、企业、国家皆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