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国开始全面接入互联网,从那时起,互联网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全面的影响,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尤其广泛深远。10 年之后,互联网面临一次新的变革,新一代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在基础设施与技术结构上,诸如IPV6、P2P等技术,将使网络的能量再次急剧增长。而网络应用方式的革命, 无论是RSS、博客(Blog)还是维客(Wiki)、社会书签等,都将对网络信息的生产与消费带来全方位的影响,也将重新定义网络中人与信息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新一代互联网对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网民参与新闻生产进一步冲击专业媒体
在应用层面上,新一代互联网的思想主要被概括为Web2.0, 尽管关于Web2.0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但对它的基本理念, 人们已经取得共识。可以说, 它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 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1]
与Web2.0 相关的一个重要理念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有人称之为UCC (User Created Content)。UGC或UCC都是指用户生产的内容。
无论是Web2.0还是UGC、UCC,其指向是共通的, 那就是新技术将为用户参与新闻生产带来更多手段与途径, 普通用户对于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将不断增强。博客、播客、维客等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
自2005年来, 博客在中国的迅速普及, 也使它在新闻传播中作用不断增强。虽然在中国以新闻报道为职业的博客几乎不存在,但是,不少博客在自己的博客活动中, 已经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到新闻传播活动中。作为个体的博客参与新闻传播的方式主要表现为: 博客介入新闻报道、博客进行新闻评论、博客进行新闻整合。
与博客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维客(Wiki,也译为维基)。它是一种在互联网平台上支持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远隔千里的人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就同一主题进行共同创作。而参与这种创作的人, 也被称为维客。
与博客相比,维客更强调多人协作, 如果这一技术应用于新闻报道, 更多人可以成为同一新闻主题的发布者与加工者。对于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 可以由不同的人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来进行补充、更新, 报道处于更加开放的状态。
新的技术也将进一步模糊生产与消费界限, 网络受众不仅可以通过博客、转发新闻、新闻跟帖等方式参与网络新闻的生产, 还可以通过“ 社会书签” 等方式, 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链接汇聚到某些特定的网站, 从而为他人提供阅读资源, 更轻松地将消费过程变成生产过程。
如果说第一代互联网为非专业机构以及个体进入新闻信息的生产领域打开了大门,那么,新一代互联网便是为他们成为新闻传播中的有生力量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如果说第一代互联网中,网民更多的是通过无意的行为在进行着新闻的再生产,那么,在新一代互联网中,网民则可以通过博客、维客等手段,更制度化地、更专业地参与到原创性的新闻生产中。尽管普通网民还无法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作为新闻信息的补充来源, 作为新闻信息的再加工者、整合者以及解读者,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在新闻生产环节中的独特价值。网民加入网络新闻的生产,拓展了新闻传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而传统媒体的绝对权势地位在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中正在出现风化迹象。
在一个被改写的网络新闻传播格局中, 专业新闻机构既要设法维护自己的地位, 又要尊重博客等非专业新闻生产者的价值, 更要善于吸纳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力量,来不断强大自己。
二、多元化发布平台造就更丰富的网络媒体市场
目前人们获取网络新闻主要依赖Web浏览器这一平台, 但是,在新一代互联网时代,RSS阅读器、新一代电子报纸、多媒体互动杂志、即时通讯工具、手机等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新闻及信息发布, 人们的选择将更为多样。
RSS是“Rich Site 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或“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的聚合)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中文多称为“简单信息聚合”。RSS的应用分为两端。一方面, 信息的供应方用RSS信息源(或称种子———RSS Feed)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信息, 这些信息被直接推送到用户的RSS阅读器, 就像传统媒体的送报上门,但是利用网络这一渠道, 信息可以做到随时更新。另一方面, 用户利用RSS阅读器可以做到“守株待兔”, 他们无需到各家网站逐一浏览,而是打开RSS阅读器后就可随时读到自己事先定制的送上门来的新闻,因此RSS技术降低了网民在网络中获取信息的成本。同时用户可以定制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媒体的某一个频道, 或者某一个博客, 并将多家来源的内容进行自由组合, 就像吃“ 自助餐”一样,由此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消费的个性化。
新一代电子报纸与电子杂志,是媒介融合的新思路,它们不仅成为报纸、杂志数字化转型的新产品方向,也丰富与发展了网络媒体市场。
2001年源于德国、美国等国的新一代电子报纸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推广,在中国,北大方正、Xplus等技术支持的电子报纸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新一代电子报纸是对现有的网页形式的网络信息发布模式的一个有利补充。这种电子报纸既有印刷报纸的面孔,又有数字信息的可链接、可检索、多媒体等特点。电子报纸可以脱机阅读, 这意味着电子报纸也越来越具备印刷报纸的一个重要优点,那就是可移动性与便携性。虽然现在的电子报纸的阅读设备主要是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但是, 可以预见, 与其相应的更轻便的阅读终端将被开发出来,这将刺激电子报纸的发展。事实上, 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烟台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等已经开始试用电子纸为载体的电子报纸。
多媒体互动杂志虽然是从娱乐领域里成长起来的,但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发展到严肃新闻领域。在多媒体互动杂志里,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内容, 被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受众可以根据需要在文字阅读、图片欣赏、音视频播放中进行切换, 将读杂志、听广播、看电视的多重体验自由灵活地结合起来。受众也可以对阅读过程加以更自由的控制,甚至可以“参与”到内容中,而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
即时通信工具、手机虽然目前主要是人际交流的手段,但是,由于它们的高渗透率及使用的高频率,它们也在日益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在技术越来越多样化的形势下, 网络受众可以利用各种技术工具, 编织出一个更个性化的新闻消费网络, 将新闻网站、RSS种子、博客、即时通讯等各种新闻来
源与新闻评论体系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多种信息发布平台的组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的网民,也将造就一个更丰富的网络媒体市场。
在这种变化面前,专业媒体需要了解更多的新闻发布技术,将多种技术与平台有机结合,形成更全面的市场覆盖能力和影响力。
三、新的分工合作模式带动网络新闻生产流程再造
从宏观来看,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网络新闻生产更加细化、专业分工更为明显,也将出现更加多样化的合作模式。
未来的网络新闻报道中,多媒体、互动性手段将运用得更多,表现形式也将更复杂,这使网络新闻的生产需要更高的技术支持。现在的传统媒体或新闻网站也许不擅长这些技术,因而需要越来越多地借助外力。从另一方面看, 拥有新的传输技术与发布技术也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拥有内容发布的通道与平台,也就拥有着“话语权”。
因此, 传统媒体充当纯粹的内容提供者, 而技术公司充当内容的电子化包装者和发行者的趋势已经显现。例如,在电子报纸领域,美国的“报摊”公司(Newsstand)的技术支持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家报纸与杂志, 并将它们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发行, 就像传统的报摊同时贩卖多家报刊一样。而中国的Xplus、POCO、Zcom等也是采用类似模式,借助它们的技术优势, 成为多家传统报刊的电子版本的制作者与发行者。
集中的制作与发行,不仅有效地降低了电子报纸与杂志的制作成本, 提高了其制作的专业水准,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发行平台的规模优势,为借助这一平台的电子报刊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电子报纸与电子杂志的生产模式给我们的启发是, 网络新闻内容的基本生产与新闻内容的包装发布这两个环节的分离, 也许是一种趋势。一些传统媒体的“自产自销”也许会逐渐减少。专业媒体作为新闻内容生产的主导者的地位不会动摇。但是,它并不一定要拥有自己的网络发布渠道。它们可以根据需要将内容的制作与发布这些工序交给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公司“承包”。而技术性公司将借助其平台优势, 成为网络新闻内容的新型“营销商”。在这样的局面下,网络新闻内容发布通道与平台的经营会变得更加多元化。
这也许意味着, 借助与技术性公司、门户网站之间形成更加多样化的合作关系, 一些传统媒体将从目前这种举步维艰的“自力更生”发展网站的思路中解放出来“, 以守为攻”,即退守到网络新闻生产的第一道关口, 以更纯粹的网络新闻的生产者的方式, 实现在网络中的自我发展。
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新闻网站应该积极进行网络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 并在大的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找到有利于自己的合作模式, 以求获得低投入高回报的效益。
四、媒体融合将重塑新闻传播格局
随着网络承载能力的不断改善,媒体融合将越来越多地付诸实践。当P2P技术、宽带技术、流媒体技术、无线通信等一系列的技术日趋成熟并相互结合时, 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媒体必将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发布音频、视频内容,媒体之间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模糊,这又将带动新的信息接收设备的开发。当各种不同形式信息的传播渠道逐渐融合,信息的接收设备更新换代并全面挑战传统的信息接收设备(如目前的收音机、电视机、手机和电脑)时,新的媒介形态就会慢慢显现。
新一代电子报纸、多媒体互动杂志、网络电视等, 是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媒体融合的具体产品形态, 正是这些具体产品的不断实践, 推动着各种媒体间业务的交叉、渗透、互动, 直至融合, 并逐渐发展到媒体平台与市场的交汇、相融。而更高层次的融合, 将会在电信、IT业界与传媒业等相关行业的各类机构的大汇流基础上出现。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媒体融合是一个过程。它是被技术的发展所推进的一个趋势。如同人类历史上呈现过的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媒体传播形态的演进一样,媒体融合是人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追求的一个信息传播的优化过程。今天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信息的采集、合成、传播、经营的各个环节的运行方式,把历史上不同媒体形态的独立演进过程统一为一个更加丰富、更加有序的过程。[2]
但是, 由于商业利益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媒体融合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但新一代互联网和相关技术对于现有的各种媒体及整个媒体产业的震荡性意义是可以预见的。
新的技术也许会使现有的互联网成为一个整合的平台, 也有可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媒体的融合不是简单地消灭现有的各种媒体, 而是在继承每一种媒体优势的基础上, 去创造能更好地符合信息传播规律、更有生命力的新媒体。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 新闻传播的整个格局也将得以重塑。
注释:
[1]互联网协会:《2005- 2006中国Web2.0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 载http://www.internetdigital.org/report/web20_report_intro.pdf
[2]高钢:《媒体融合: 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载《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3期。